苹果40周年①:伟大的苹果之创新的秘密

关于创新,大家人云亦云的观点,其实都是错的。

在拙作《乔布斯到底给苹果留下了什么? 》一书中,我运用自己20年对苹果和乔布斯的关注和研究,试图找到苹果持续创新、持续成功的DNA。通过对苹果创新的逆向工程,以及每一年和苹果的步伐比对、校验,我认为,我的研究成果是有价值、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里首先要批评一下传统的媒体人。他们对事物关于狭隘的判断(或为了流量的有意误导),让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偏见。

很多人说,苹果失去创新力了,这个话题我反驳了很多年,现在我终于发现症结的所在:过去的媒体人,是错误消息散步的根源。过去的媒体人,到了该淘汰的时候了。

当媒体人的视角看创新的时候,他们总觉得任何一个创造了无新意。他们不去思考创新的目的、创新的过程,只想看到横空出世的新产品让他们大呼“颠覆!”

判断别人,只要随口说说就可以了;但要做到别人的事,恐怕还是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在我对苹果长达20年的学习和思考中,我不断的进行逆向工程,去分析和拆解苹果创新的秘密,然后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苹果的最新进展验证每一个想法。

4月1日是苹果成立40周年。乔布斯和苹果一起,在这40年里创造或重建了PC、视窗界面、音乐市场、动画电影、便携计算设备、以及移动互联网等多项产品(当然,乔布斯也因为自己早期的失误,错失了创造和改变“互联网时代”的机会)。所以,今天想谈一谈,我对苹果创新的几个判断。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1、“创新”本身不是主体,它只是“附庸”

“今天我又创新了。”这句话不可能独立存在。

什么叫创新?创新是连续创造的过程,创新不可能单独成为主角,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愚蠢的。能让用户买单的产品是核心。

最近越来越多的人说,苹果产品没有创新、没有颠覆,接下来恐怕会遇到困难云云。但大家都忽略了这个核心的事实:

颠覆从来都是事后的盖棺论定,颠覆是人们从一个习惯“迁徙”到另一个习惯的结果,只有当这个“迁徙”趋势被证明成立,而且大家都在涌过去,我们就可以称之为颠覆。汽车颠覆了马车,电灯取代了煤气灯……颠覆当然不会无限期的、每年一次。

同样,创新本身这个词也是值得商榷的话题。当一个产品的升级版和过去有了进步,我们称之为创新。但媒体人更乐于看到“颠覆式”的“创新”,所谓一举改变世界。但我认为,从来没有颠覆式的创新。创新本身不可能是颠覆式的——用户习惯的“迁徙”才是。

如果有一天,苹果用户都转投安卓,可能未必是安卓用了颠覆式创新,只是用户处于某种目的选择了安卓的产品而已。

通过对苹果创新的研究,我发现,创新不是目的。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理性思考、并且相信远见的力量:创业没有窗口期,他们只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了十年、二十年。这种思维方式会改变我们思考产品问题的角度,比如,由技术导向变为需求导向,从用户体验出发改进产品等等。创新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做出用户能够提升效率的产品才是核心。

明白了这一点,就会清楚:创新只是产品进步的附庸而已。创新的核心是决策和驾驭,是让产品变得更有价值更好用,而非与众不同哗众取宠。

如果我们的核心始终锁定在产品上,我们就会忽略掉“创新”的幻象,直达事物的本质,那就是——

2、变得更好用,这就是“创新”。

《创新者的窘境》提到的“完善创新需要大部分时间”,苹果首席设计官艾弗说“创新不是与众不同,而是更好用”。其实都明确提出了这些观点,但是我发现,要重复说出这一点,其实很难。

因为作为信息市场的风向标,媒体(新媒体)的声音更倾向于“颠覆”、“变化”。对于“变得更好用才是伟大的创新”这一论断不以为然。

因为“创新”不是主体,所以我们关注创新本身就没有意义。我们应当首先关注产品是否变得更好用,对于用户而言,我们要找到最好用的产品;对于厂商而言,创新是一件平凡的工作连着一个平凡的工作,最后让每个用户越来越好。

因此,创新是一种哲学思考。通过不断的深入剖析用户需求和世界发展的真实意图,让创造由混沌变成有序。当自己想得透彻以后,才能够构建出清晰的产品路线图,才可以持续,而且这个思维方式也可以复用(注意!不是复制!)。

不必考虑每次都“颠覆”,不必担心是否有“创新”,只要我们明确用户未来的真实需求,不断改进手中的产品,坚持找到改善用户生活的最好方式,我们就能推出“变得更好用”的产品,最后,你的用心,用户会感受到。只有这样思考,整个公司的团队利益才会完全一致,企业和创新才是可以持续的。这样才不会陷入把“创新”当主体,把“嘴炮”当营销的可悲境地之中。

变得更好用,这就是创新。

3、没有好的品质,就别TM谈创新!

乔布斯说,一个好的木匠不会因为衣柜的背板没有人看见,就采用劣质的板材。这句话怎么理解?

我认为,这是关于“好”的定义。什么是好?好关乎品质,而品质决定了下一步。创新不是主体,它是产品的附庸,是产品通往下一步的改进方法。如果没有品质,那么创新就如同在沙子上建大厦——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

因此——创新的前提首先是一种品质,没有品质就没有创新。

衣柜的背面用了劣质材料,就没有品质可言。这时木匠如果谈创新,你会相信吗?同样,一个产品,它的原材料有很多品质很一般的原材料,你怎么能相信下一代产品会有真正的“创新”?基础都是脆弱的,未来怎么可能坚固?

同样的道理,一个家的装修好不好,最大的差距不是外观,而是基础材料的品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效果、最好的环保布置等等,会让生活质地提高很多。同样,它的成本也是普通装修的好多倍——这就是品质的价值。

此外,除了最基本材质的品质,还有使用效能的品质。几根好木材拼起来就是好品质的衣柜吗?显然不是这样,效能的最大化也是关键。如果让高品质的材质,能够建成高品质的家,在装修设计的流程、生活的思考、效率的安排都是关键,这就是软件的提升。

从上面这两个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硬件的品质和软件的品质构成了创新的前提。如果这两个方面有短板,那么补齐短板就是“创新”,因为这是下一步创新的基础。

因此,创新是一种(管理)方式。它基于正向思考,同时要展开并行工程,系统的考虑到硬件、软件与用户需求的关系,不断优化整个过程,让产品和用户需求之间达到最优解。

如果一个产品,材质不是最好、系统也来自模仿,然后频繁宣称自己在“创新”,并且拿出了很多“例证”,这是可能的吗?先判断品质,再讨论创新;就如同我们要先看人品,再决定交往一样。

小结:

篇幅所限,本文简要论述至此。以此来向乔布斯和苹果致敬。看到这里你会发现,其实苹果的创新也没有秘密,有的只是对品质的坚持,对基础的完善,对未来的不断向前——不断试错、努力尝试、一步一步做到最好。这就是秘密。把人人都能做到、又都没有做到的事坚持到底,直到做得很好。

最后,再推销一下自己写的这本书《乔布斯到底给苹果留下了什么? 》,20年逆向工程拆解苹果创新之路,通过系统梳理和逻辑思考,将苹果的血泪经历和他们学到的教训逐一呈现,其中没有秘密,只有事实、数据和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苹果40周年①:伟大的苹果之创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