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笔记】作文教学要搔痒:“隔靴”不如“脱靴”(陈年旧作)

【作文笔记】作文教学要搔痒:“隔靴”不如“脱靴”(陈年旧作)_第1张图片

如何审题立志,如何开头结尾,如何重点突出,如何形象生动……我上高中时,遭受过自己的语文老师的长篇累牍单调乏味的技艺传授,但感觉多是浪费生命。待到教别人作文了,我似乎也很热衷于做类似的事,结果呢,学生在我痛苦的折磨和爱恨交织的训斥下,写作兴味丧失殆尽,既遭了罪,又收效甚微。多少年的作文教学,这种“隔靴”搔痒的顽固的文化习惯力量,总是不自觉地支配着我们,并不断得以蔓延和强化。

搔痒,不要“隔靴”,要“脱靴”。这是我后来慢慢躬省自己写作的过程提炼出来的。我似乎并没读什么作文指导书,也并不多知几个写作概念,只是因生活的缘故很迫切地想唱出快乐的歌,呻吟出痛彻的苦,啸出胸腔的火,留住丝丝独白。我不曾用心考虑什么技法,但我非常渴望将生活馈赠于我的厚重,借文字的魅力,再回赠给生活。有了生活,有了感恩生活的心肠,才有真作文吧。学生作文,亦应如此。单纯讲作文技艺易操作,但不解决根本问题。根本问题是学生的生活和精神,也就是作文的源头活水。脱了技艺这靴,打通与之精神沟通的直渠道,一搔搔到痒处,应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然而,“脱靴”搔痒,何其难哉。学生的生活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作为老师,你不可能一一指染;就是同历一件事,同睹一面景,同闻一样声,作为独立个性的学生们,自然又会有着充满个性色彩的判断、想像和感悟,作为一个个体的老师,你怎么可能以“唯我独尊”的姿态指指点点呢?我来修改梁峻玮的作文时,发觉其重点处过于单薄,想增写一些内容,但对他那段生活的细察体验,我纯乎就是臆想;脱离了真实生活的臆想,文辞再艳丽,技巧再纯熟,也不过是一副好皮囊里塞一堆废话,是拽不出充满自我生命意识的文字来的。这种“黔驴技穷”的无奈和倍增的工作量,令人生畏。

但是,只要搔到学生作文痒处,却总是效果颇著。学生周杭家境贫寒,经了些深刻的事,吃了不少苦,当他写起那些苦事,总能一洗语言的干瘪丑陋,呈出一种摇动人心的容貌来。他那篇镌刻着生命细节的《泪》,我总也看不够。他正搔着“痒”处了。刘义兰的那篇《父亲泪》有必要提提。那是在隐忍了三年后的喷薄之作,至今那些文字还铭刻在我心里,想起来,就不由感到:作文其实就是生命的真实交流;作文教学其实就是唤醒生命的自我意识。家境不好的刘义兰,父亲左袖是空空的,但她不轻易用文字去触露这个秘密,虽然全班没有不知道的。后来,在我屡次的暗示下,她终于开始写她父亲,但总是不提及父亲的残疾,并总是克制自己的情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给她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的契机,通过与之深谈,她明白了苦难和超越苦难的意义,她明白了把自己蛰伏的情感诉诸文字,并用文字照亮别人的心的意义。终于,她不但用最美的文字写了残疾的父亲,而且在我的大市作文公开课上,她用最美最亮的声音说出来了!

作文教学,“脱靴”搔痒,才是作文教学所务之本。务本,道乃生。

“痒”能深刻触及到灵魂深处,是曲径通生活之幽,搔起来,“好像吃了人参果,浑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不熨贴”;“脱靴”,实质上就是撩拨起一个个学生源自个人生活的新鲜的、丰盈的、活泼泼的生命脉动来,是由心出发,言意融通,尊重的是作文教学规律,体现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命性,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

若想撩拨起学生的写作冲动,必须确立两个前提。

首先是认识前提,即自然而充分地尊重每个学生的生活,俯就他们所关注的世界,深入其思想,体验其情感,并由衷承认他们的生活多么丰腴而富于生命底蕴。惯于以年长者自居,惯于炫耀自我往事的我们,必须真正清醒意识到,今天的时代生活所赠予今天的学生们的生命异样的精彩和意义,哪怕是难以承爱生命之重的呻吟,于写作,亦弥足珍贵。我们不能在作文教学上搞“分离”,一方面不断向学生强调作文要写生活写自我,可骨子里却鄙夷他们生活多枯燥狭小。不能培植学生对生活的厌恶自卑之情,要让他们昂起头来,用惊喜的眼光打量自己的生活,并在静水流深的生活中,潜获自己的珍宝。

其次,是事实前提,即教师得爱生活爱写。教师爱写,方能用自己写作中的愉悦和痛苦来体验学生的苦乐,用自己建构写作与生活内在关联的经验来指点学生,用自己对写作技能的深切思索来慷慨地馈赠于学生。不断写作,教师就萌生了热爱写作的激情、指导写作的鲜活内容以及与学生对话的方式,而这正是教与学最急需也应是目前最匮乏的课程资源。深爱写作的老师,能轻易感染和激发自己的弟子们,能使其天然地去联系自己的生活,亲近这古老而神奇的文字,进而日渐敬畏和孜孜追求一种深刻而博大的精神境界。教师不爱写作,一味贩卖写作技术,“隔靴搔痒”,无病呻吟,会误人子弟的。

“脱靴”搔痒,到底怎样撩拨起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将写作内化为自我生活的一种自然表达方式、自我生命的一种本色需求呢?

有那么多好文章,历史淘洗沉淀下来的经典得叫绝的文章,通体渗着生活泥土气息的文章,反映当今社会事件的深刻新颖的文字,能引起深深共鸣或强烈质疑和批判的文字;图书室可尽情借读,教室书橱可随意抽读,期刊杂志可自由订读或买读,又可将好文章按主题汇编了供其饱读,再加上能摸着学生的生活阅历和阅读喜好,引他读,逗他谈,催他想。总之,你得“广积粮”,投其好,想着他,“馋”着他,以读促写,不失时机,此为一招。

第二招,我们做教师的得和他聊共同的校园生活。你不是觉得生活枯燥乏味吗?好,我说给你听:你看教室外海棠树上写满我们励志语的条幅飘啊飘,多美啊;你想烛光中我们促膝话童年,烛心摇啊摇,多有意境啊;你快看,阿奇自习课时打磕睡时那种魂不守舍的样儿,你再回味一下欲睡不能却欲睡时,精神儿被拽来拽去时那番苦滋味……。还别光说给他听,掏出就是写这些生活的我们的文字来,叫他瞧,叫他喜,叫他羡慕。学生们个个是“馋猫”,他抵不住几番诱惑,自会去寻寻觅觅了。你要知道,学生身上潜藏着强大的模仿能力和向上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唤醒它。只要他主动阅读,主动去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思考了,作文教学便如顺水行舟,不日千里矣。

显摆我们教师的还远未搔到真痒处,得努力为其创造享受写作快感、激发写作强烈愿望的机遇,不可吝啬。此为第三招。每次作文,只要感到文质尚佳的,又想动心思鼓舞他的写作士气的,就坐在电脑前改写出来,打印出来之后,还得亲手交给他,真诚地赞他一番后,再和他聊修改的原因。有时,不妨再配上佳乐,在全班学生面前,用心美诵一番,他会美得低下头,甜得红了脸。若再发到博客里,并给家长发条短信“你孩子写了篇很好的文章,你快去读啊”,家长一定会去读的,读了一定会将自豪和赞赏奉给孩子,孩子一定倍受鼓舞。写作就成了主动而快乐的事了。确实是佳作,就投稿,发了,看到自己的作文竟变成铅字了,那种美得心尖发颤的感觉能绵延好久呢。总有学生三天两头地给我暗暗塞些作业之外的作文,读这些作文,喜不胜收。

一枝独秀不是春,沐浴在写作风气浓郁的集体里,作文教学应是高枕无忧矣。此乃第四招。近两年来,我收集、整理学生习作已二百余篇,多半是我曾打印出在教室贴过的。一贴出来,很惹眼的,人人都想着也写好文章贴出来,时贴时新,时时强化学生向上的心思。不止是贴,我还装订成册,设计精美的封面,署上“小强出版社”(“小强”乃众学生所赐昵称),投到班里供其传阅。曾有段时日,班内人人搞创作,有写武侠长篇的,以赵建荣为代表,有写科幻的,以王萌为首,有写生活小说的,以毕理坚最好,有写情诗的,以陆子惠王尚最妙……

“脱靴”搔痒,自然痛快酣畅,但还要唤醒学生的诚实和敬畏的品质。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活,要记着 “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验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话);一是对文字,不能潦潦草草,不能乱点鸳鸯谱,要尊重这精灵般的一字一句,要感触得到这字字句句的排列组合中所蕴含着的神奇魅力。只要坚守着颗本真的心,生活与文字,就会越来越契合,闲云潭影,江心秋月,就言为心声了。

作文教学搔痒,要“脱靴”,而不是“隔靴”,因为作文是一种生命教育,而不是单纯的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文笔记】作文教学要搔痒:“隔靴”不如“脱靴”(陈年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