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千年前,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以一篇荡气回肠的《蜀道难》,描绘了巴蜀山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五百年后,南宋在这天险上筑起一座绝世雄城——钓鱼城,抵御横行世界的蒙古人。惊天一战,世界历史因此改变。
立于钓鱼城护国门上,江风激荡,那金戈铁马声,犹如霹雳弦惊,洞穿历史长空,激射而来。
公元1206年,蒙古人铁木真崛起,斡难河大会群雄,称成吉思汗,聚集十余万铁骑,弯弓射雕,气吞万里如虎。
据说成吉思汗有这样一句霸气名言,“男人最大的快乐就是征服,杀戮你的敌人,抢夺他们的财产,霸占他们的妻女,享受他们的痛哭流涕,让青草覆盖之处皆为蒙古人的牧马之地。”受这征服欲望驱使,十余万蒙古铁骑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南征北战,席卷欧亚。
向东,曾经的中原霸主金国土崩瓦解。向南,西夏王朝灰飞烟灭。向西,西辽、花刺子模、中亚诸国一触即溃,无一幸免。成吉思汗病逝后,他的子孙将他的征服欲无限放大,西征不断,向西,再向西。兵锋所指,俄罗斯各公国、匈牙利、波兰、德意志纷纷惨败。
蒙古人深受汉文化战略兵法影响,在征战欧洲途中计谋层出不穷,诱敌深入、围点打援、声东击西,眼花缭乱的计谋和暴风骤雨的骑射让欧洲人屡战屡败。同时蒙古人异常残暴,欧洲人稍有抵抗便引来屠城杀戮,恐惧深入到骨髓,颤抖的欧洲将蒙古入侵称为“黄祸”,惊呼继匈奴阿提拉之后,上帝之鞭再现,不敢心生反抗之念。
及至蒙哥汗时期,蒙古人三次西征共灭亡40余国家,莫斯科、基辅、巴格达、圣地麦加、大马士革等诸多名城纷纷沦陷。蒙古人一度饮马波罗的海,东欧大地生灵涂炭。亚得里亚海畔,怀抱各色妻女的蒙古人引吭高歌,大半个欧洲在蒙古人的淫威下瑟瑟发抖。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国家早已奄奄一息,苟延残喘,非洲的埃及正惶惶不可终日。
蒙古人执上帝之鞭,睥睨众生,覆盖亚非欧三洲大陆的空前大帝国正欲破空而出。
然而宋人没有臣服,面对世界史上第一流的战争机器,看似柔弱的南宋却爆发出令世界震惊的战斗意志和能力。
从公元1240年起,为抵抗蒙古人的凶猛攻势,南宋于合州(今重庆市合川区)东十里的钓鱼山上筑寨,是为钓鱼城的雏形。
钓鱼山形势陡绝,突兀耸立,三面环江。相传远古之时,三江洪水泛滥,人们竞相上山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耐、濒临死亡之际,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持竿钓鱼,以鲜鱼救活无数灾民,钓鱼山由此得名。
及至公元1254年王坚任合州守将时,经过十余年的不断修建,钓鱼城雄踞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交汇处,南、北、西三面环水。城分内外,城周十二三里,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高达数丈,全用条石垒成,可谓壁垒悬江,地势险要。南北外城各建一条延伸至江中的一字城墙,以扼水道,同时在守城战时与外城守军形成交叉火力,增加城防。江边筑有水师码头,战船云集,上可控三江,通达四川各地,下可屏蔽重庆。钓鱼城遂成为军民十数万的军事重镇,扼守巴蜀咽喉要道,配合沿江诸多山城,形成一个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防御体系。
公元1258年,为一鼓作气灭亡南宋,蒙古大汗蒙哥命其弟忽必烈领兵攻湖北,察塔儿进攻两淮,兀良合台进攻云南,自己亲率主力攻略四川,四路齐出,挟山崩之势而来。
公元1259年,四川大部沦陷,蒙哥汗亲临钓鱼城下,挥鞭攻城。从二月至六月,蒙古大军先后猛攻一字城、外城和镇西、东新、奇胜、护国等城门。钓鱼城城头箭矢如雨,杀声震天,外城几度被蒙古大军攻破,但在守将王坚和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宋军前赴后继,血染三江,钓鱼城始终屹立不倒,更击杀蒙古军大将汪德臣。七月,久攻不下的战局让蒙哥汗暴怒不已,蒙哥汗亲临前线督战,不料被城头飞矢射中,不治身亡。
蒙哥汗的死因一直是一桩历史悬案,中箭说、中炮石说、染疫说、羞愤说、淹死说,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流传较广的有两种:一是中箭说。大部分史籍持此观点,如叙利亚阿部耳法剌底编著的《世界史节本》,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张传玺、李培浩编著的《中国通史讲授纲要》等。现存于钓鱼城忠义祠内,1517年所立的《新建二公祠堂记》碑文亦刻有蒙哥汗“中飞矢而死”字迹。
二是染疫说。《元史》记载,七月巴蜀天气酷热,蒙军水土不服,军中痢疾、霍乱横行,由于准备不足,军中无甚救治措施,不少士卒病死。蒙哥大汗正是因为疫疾恶化,最终驾崩于军中。
因为各自立场不同,两种说法大相径庭。阵前击毙蒙古大汗,无疑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因此南宋坚持中箭说。而君王死于疫病明显好过被宋军击毙,因此元史坚持染疫说。
和大多数历史悬案一般,真相早已经被漫长的岁月侵蚀风化,至今已不可考,只留给后人无数的想象空间。金庸的《神雕侠侣》,将蒙哥汗阵亡的战场搬到了襄阳,更让神雕大侠杨过完成飞石击杀。这当然是为了剧情需要,然而不管怎样,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哥汗最终折鞭于钓鱼城下却是不争的事实。
钓鱼城一战成名,蒙哥汗的败亡对南宋对整个世界,都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甚至可以说,钓鱼城一战,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和格局。
首先,它导致蒙古在短期内灭亡南宋的计划全面破产。攻略湖北、云南、两淮的忽必烈、兀良合台、察塔儿不得不率军北还,前期取得的战果付诸东流。南宋军民士气大振,趁机收复失地,巩固防线,钓鱼城一战的胜利使南宋得以延续20年之久。
第二,它使蒙古大军的第三次西征宣告失败。先后攻占中东、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准备进军埃及的旭烈兀闻讯率主力东还,只留少量军队继续征战,最终被埃及马穆鲁克军队击败,蒙古人至此始终未能攻进非洲。
第三,它揭开了蒙古黄金氏族长期内斗的序幕。汗位空悬,在外征战的诸部头领无心恋战,纷纷回师争夺汗位。忽必烈在中原自立为汗,其弟阿里不哥在蒙古草原称汗,双方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激烈内战。虽然最终忽必烈成功登位,但长期的内斗使蒙古诸部离心离德,蒙古帝国最终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彼此间互相征伐,再无宁日。
钓鱼城一战虽然为南宋赢来了喘息之机,但蒙古人为报弑君之仇,从此全力攻宋,再没有组织军队西征。可以说,上帝之鞭折鞭于钓鱼城,欧洲文明却因此逃过灭顶之灾。
由于钓鱼城久攻不下,蒙军沿江而下进攻南宋的计划受阻,忽必烈只得派军围困钓鱼城,改从长江中游发起进攻,重点攻击汉水岸边的襄樊。著名的襄樊保卫战持续了6年,终因粮尽援绝被蒙军攻陷,南宋防线自此溃败。
蒙宋战争自公元1235年全面爆发,面对蹂躏世界的战争机器,积贫积弱的南宋虽节节败退却激战近半个世纪,成为蒙古崛起以来所遇到的费时最长、耗力最大、伤亡最重的征服对象。
在席卷欧亚的蒙古洪流中,但凡反抗之城,城破之后必遭屠城,整个世界在蒙古铁骑前除了臣服就是死亡。唯有钓鱼城创造了奇迹,历经大小战斗两百余次,在国土沦丧、孤立无援的困境下,激战36年,历经如潮攻击,始终未曾陷落。及至公元1279年崖山之战失败,陆秀夫背负幼帝投海,宋室覆亡。中华大地仅剩钓鱼城悬挂大宋旗帜,独立中原,堪称永不陷落之城。
丧命城下的蒙哥汗曾留下遗言,城破之时屠尽全城之民。但数十年来蒙古人在钓鱼城下用尽一切办法,依然损兵折将,头破血流,无数名将勇士魂归草原。坚不可摧的钓鱼城始终傲然挺立,成为蒙古人征服世界的梦魇。
直至宋室覆亡,忽必烈才以不杀城中一人为条件,劝降钓鱼城守将王立。钓鱼城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艰苦卓绝的斗争终让蒙古人放下了屠刀。为了泄愤,蒙古人进入钓鱼城后,将钓鱼城上所有军事设施全部拆毁破坏。
今人修复的建筑与当年相比十不足一,难以再现这座奇迹之城的雄风,然而登上护国门,俯视三江,江风激荡,郁郁葱葱的山林攀岩而上,依稀可辨当年的奇峻和险要。
如果没有钓鱼城惊天之战,蒙哥大汗也许提前20年灭亡南宋,旭烈兀也许在攻破埃及后再度挥师北上,横扫整个欧洲,蒙古建立的横跨亚非欧的帝国将空前巨大。
然而历史不可以假设,上帝之鞭最终折鞭钓鱼城。不畏强暴的钓鱼城,以可歌可泣的悲壮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书写了汉民族的尊严和脊梁。
雄城无敌威震四海,巴蜀胜景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