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纪行

         


镇江纪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镇江纪行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市。春秋战国时,西津渡就是吴楚通津的古渡。自唐代以来便是漕运重镇,西津渡是通往江北的唯一渡口。三国时期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时称"蒜山渡",诸葛亮和周瑜定计火烧曹营。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元代从扬州到镇江,从此登岸。西津渡被称为"古渡",名副其实。2000年,考古学家发掘了一处考古坑,显现出古街的历史文化堆积层,反映古街的形成使用从唐代至今延续未断。2003年底,镇江市区连接渡口的沪宁线市区铁路停止运行,这里才完全失去渡口功能。

六朝以来,随着渡口发展,逐渐形成西津渡古街。北宋时期,西津渡已逐步形成一个相当规模集市——江口镇,伴随江海河岸历史演变,西津渡也逐渐从渡口演化成一条古街,形成一片古街区。鸦片战争爆发,租界建立,领事馆、工部局等大量西式建筑的出现,建筑形式呈现多样化特点。

——丰富的文物遗存。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里,有昭关石塔等3个"国保",25个省市级文保单位。中国文物学会原会长罗哲文先生给予西津渡极高的评价,称其是"绝无仅有的古渡遗存","它留下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不可代替的"。

——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在西津渡,可以看到不同的中式建筑,有南方的三合院,北方四合院,江南骑楼结构,上海的里弄胡同等。也可以看到哥特式,东印度式,传统复兴式等,无论宗教、建筑、文化,还是民俗风物,都因渡而生、靠江而兴。

镇江纪行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镇江北固山三面临水,凸入长江,形势险固,由此得名。

北固山由前锋(南峰)、中峰、后峰(北峰)组成。前峰是三国时东吴孙权所筑铁瓮城旧址,中峰与后峰由甘露寺相连。后峰峰悬嵯峨,壁立江干。

由甘露寺登山颠,见有梁武帝萧衍所题"天下第一江山"額,字极洒脱。悬崖处立一亭,名为"天下第一亭",亭柱有二联,一为"客心洗流水,荡胸生层云";一为"此身不觉出飞鸟,垂手还堪钓巨鳌"。中有石桌石凳,因山高风大,凉彻心脾,凭栏俯瞰,但见惊涛逐浪,风起云涌。回首东望,江流飘渺,焦山诸岛浮在青霭之中。不禁让人想起辛弃疾的"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来了:"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北固山公园南面凤凰池畔,立有文天祥镇江脱险记事碑,北侧碑文记述文天祥德佑二年(1276)被元兵押赴大都途径镇江脱险的经过。

北固山楼台,多以北固名之。但当年梁武帝登望久之,曰:"此岭不足固守,然于京口实乃壮观。"这便改名"北顾"。北固楼始建于东晋初期,在国内历史名楼中,仅比黄鹤楼晚一百多年。位居第二。现北固楼为2010年复建,是一座宋式仿古十字脊阁楼式建筑,充分展现了江南阁楼的特色,重现了辛弃疾笔下"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的胜景。

北固山是三国故事山,山上与三国历史传说相关胜迹甚多,有俗传刘备招亲处甘露寺,刘备夫人孙尚香祭江亭,刘备与孙权相聚处溜马涧、很石、试剑石等。所谓"峰巅片石留三国,槛外长江咽六朝。"

焦山,在镇江前面的大江中,如中流砥柱,壁立江面,巨石嶙峋,气度宏大,与金山、北固山组成三山风景区。焦山林木葱茏,满山青翠,浩浩大江中有此绿岛,如碧玉浮水,故得名浮玉山。在三山中,焦山以拙胜,似淡道人,宜隐宜雨。寺庵楼阁皆掩隐于茂林修竹之中,有焦山"山里寺"之说,中以定慧寺最为宏伟。山有碧桃湾、第一峰、浮玉岩,瘗鹤铭诸胜。涛声鸟语,觉此山之清,恐为其他名山所不能及。 焦山景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墨轩碑林,省保鸦片战争抗英炮台,其他古迹名胜有:定慧寺古刹、三诏洞、西山摩崖石刻、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吸江楼日出、壮观亭夕照、华严阁月色、观澜阁听涛等

镇江纪行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镇江纪行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西津渡出来去金山寺,朋友说,往西直行约千米左右就是。对金山的印象完全是传说"水漫金山"和电影《白蛇传》留下的,于是带着模糊的印象和希冀沿着长江路一路西寻过去。宽广的街衢,高大的楼房,熙熙攘攘的行人和车辆,街面超市招牌,和其他城市并无异处,这让我有点失望。好在路不远,俄顷便到了,但我难以找到"水漫金山"的影子?金山寺在一片集市、酒店、旅社的对面,只是飞檐翘角的大门,和国家五A旅游景区标志和周边环境迥异。

不过这种印象进门就变了。进了景区,远远看见金山山顶矗立高30米的慈寿塔,呈俏丽挺拔之势。金山之侧有金山寺,观音阁、夕照阁、佛印山房、楞伽台、妙高台、留云亭、七峰亭、慈寿塔、大雄宝殿等历代建筑,飞栋浮甍,各呈其妙。楼阁亭塔建筑沿山脚延至山巅,层层相接,错落有致。自成体系,又浑然一体,形成金山寺里山的特殊景观。上山的磴道,在寺庙山墙之间,十分陡峭。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山,沿途见到法海洞等,引起一阵兴奋之声。"白娘子水漫金山"是白蛇传中最精彩的一折可简述故事内容,从此,便有了"水漫金山"之说,使金山名扬天下。神奇的传说总是牵动人们的思绪,人们多同情许仙白娘子,怪法海多事。不论是人以物传世,还是物以人扬名,"白娘子漫金山"故事里多次描绘了金山寺、白龙洞、法海洞、保和堂等镇江的名胜古迹,使镇江城和金山与"白娘子漫金山"的故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登山途中向北眺望,一汪湖面,浩浩汤汤,将金山围住,这时才感受到"水漫金山"的气势。金山原为长江中一座秀丽的小岛,被誉为"江心一朵芙蓉"。唐代张祜《润州金山寺》赞曰,"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在清光绪年间金山与南岸陆地相连,当地遂有"骑驴上金山"的旅游习俗。登上最高峰,坐在江天一览亭小憩。凭栏远眺,山川浩淼,林木葱郁,有仙境高不可攀,令人向往的意境。清康熙帝南巡时曾来金山游览,面对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景色,奋笔手书"江天一览"四个大字。两江总督曾国藩将康熙所写"江天一览"四字刻在石碑上,置于亭中。

从山上下来,大家都感到不虚此行,真是不游哪知胜镜。感慨之余,突然想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有志矣,不随以止也。"不游金山哪知其险;不登"江天一览",哪知其山川景色绝殊山下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镇江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