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教育你娃,终会有人收拾ta

先讲两个故事。

洛克菲勒,被称为前无古人的商业巨人,他创办的石油帝国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他被视为人类历史上的首富,财富总值折合今日3000亿美元以上。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21世纪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独“富”天下。

曾国藩,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位高权重,被誉为“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曾氏家族几乎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数代无一废人,他们在教育、化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两位人物,一中一外,一个有钱是富豪,一个有地位是高官。在财富上比得上洛克菲勒的人少之又少,为官能达到曾国藩的影响力的也是不多。但在家里他们就是丈夫、父亲、儿子,更重要是父亲、家长的角色,在培养教育子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父亲、家长的角度我们和这两位是平等的。

有关资料称中国千万资产的人数在一百万以上,老百姓口中的“当官的”也是数量不少。尽管“富二代、官二代”经常以略带贬义的方式出现,经常是负面消息居多。但现实中人人都渴望加入这个行列,成为其中一员。现实中普通的我们从上学开始,一路打拼,拼的是自己,拼的是汗水。成家后,我们抖擞精神赚钱养家,职位上努力向上爬,我们要使自己的日子富有,手头不拮据,要有地位,不为钱财所困。我们要实现金钱上的富足,职位上的众人敬仰。尽管有我奋斗了20年才能和你一起在星巴克喝咖啡之类的心酸,但我们心怀希望,憧憬未来,慢慢积攒,积攒着日子和希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我们也是尽我们的可能,尽我们的能力。但给孩子怎样的富裕,给孩子流传怎样的人格,我们来不及深思,我们脚步匆匆。我们太匆忙了,我们被空气中充斥的成功学、功利,出人头地牵引着,吸引着,不自觉的跟着它往前赶。我们给孩子物质方面也许比给与精神上的要多得多。

个别“富二代”、“官二代”在折腾,也有些穷人家的孩子也不闲着。一个苹果手机就引发多少个心酸的故事。云南一位老奶奶背着背筐,背筐里的袋子装满了零钱。她用不知道积攒了多少个日夜、渗着多少血汗的零钱,为孙子买苹果手机。一个小伙以死逼母亲买苹果6s,网友称真是中国“好儿子”。一位母亲在商场跪地求孩子不买苹果6。还有网传大学生卖肾买手机。汉中21岁小伙没要到生活费打伤七旬奶奶,打断老人肋骨后,仍盯着奶奶到亲戚家借钱,直到得逞才罢休。经常能见到,个别未成年人花钱比成人阔绰、大方。衣服要牌子、新潮的,吃饭要讲究,出行要打车。

你不教养好子女,有人会替你教育,让你付出你承担不了的代价。电影《捍卫任务》中,维戈的儿子想买男主角威克的车,遭拒后竟然夜闯威克的家,抢走维克的车,杀死维克妻子生前留给他的狗。维克走上复仇之路,最终维戈和他的儿子都付出了性命代价,维戈和他经营的帝国轰然倒塌。

洛克菲勒有《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曾国藩有《曾国藩家书》,我们有什么?有“家训”吗?

我想,我们在给孩子物质上的照顾外,是不是也琢磨琢磨我们的家训家规是什么?我们在离开这个人世后,给孩子的忠告是什么了?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是不吃亏?是出人头地?还是健康的成人?循着祖先的足迹,翻翻那些发黄已经掩埋的族训家规,寻找“子不教父之过”精神痕迹,重新审视,也许我们要从新上路,全新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不教育你娃,终会有人收拾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