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北京折叠(第一部分)

北京折叠

Folding Beijing

译文取自网站:http://uncannymagazine.com/article/folding-beijing-2/

原文:取自原作者博客

作者:郝景芳

译者:刘宇昆

BYHAO JINGFANG, TRANSLATED BYKEN LIU

读第一部分:

音频版

“2016年8月21日,《北京折叠》获得第74届雨果奖最佳中篇小说”,推荐人是这么跟我说的,“翻译也可以,你去看了就知道了。”

而这也确实是本发人深思的书。

开篇我们认识了主人公,老刀,四十八岁,未婚。在垃圾站工作,每日的工作时间是五个小时。能看得出,老刀的生活情况并不是很好,唯一一套体面的衣服,袖子口还磨了边,这原型大概是广大的劳动人民吧。老刀正穿着体面的衣服打算去找彭蠡,下班后清晨4:50出发去找人,垃圾场的工作原来是夜班啊!我是这么想的。

老刀到了彭蠡家,可不巧的是人不在,邻居说了句“每天快到关门才回来”,关门估计是到晚上的时候才会关门吧,跟宿舍一样也有门禁嘛?,哇,那这个人牛了,如果是夜班,白天不在家补觉,还能出去浪,定是铁打的!

这时候,他看了看表,清晨5点。周围的少年人大约也是打工人,指甲里带着黑泥,生活教会了他们锱铢必较,不能吃亏。从字里行间即知,这就是一群为了生存而活的年轻人。其中的小李,话语间透漏出来,“那儿”,生活水平比这边好很多。那么,“那儿”,是哪儿。

老刀有个孩子糖糖,当然,不是亲生。糖糖这名字一听就很天真可爱,一定是个幸福的小家伙。为了能让孩子上幼儿园,老刀克扣了自己每日的早饭。还是为了孩子,老刀铤而走险,干起了类似“偷渡”的活儿。这像见到了自己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一样,为自己的孩子无怨无悔地,撑起了一片天。

类似城管的“城市清理队”出现了,催着街边的小商贩收摊。而在老刀眼里,城市清理队像是一个信号,要行动了的信号。重要人物总是在最后一刻才出现,彭蠡来了。小说中不怎么起眼的人往往不怎么缺故事。老刀要去“第一空间”,“第一空间”?经过前面的日常化情景的轰炸,我几乎都已经忘记了我读的是个科幻类的小说。

所以,所谓的“关门”指的是空间的转换,清理队是通知大家回到家里等空间转换的监管队。老刀是第三空间的人,在第二空间接到委托,想去第一空间完成任务,像是偷渡,只是为了孩子。老刀淳朴,跟广大劳动人民一样,善良,倾尽所有地付出。但彭蠡的话,透露出了丝丝不一般。“说句不好听的,”他说,“我还是劝你最好别去。那边可不是什么好地儿,去了之后没别的,只能感觉自己的日子有多操蛋。没劲。”这才是奠定后文的重点吧。

彭蠡已经老了,他终于和这个世界其他五千万人一样了。

儿时的梦想,年轻时的冲劲,被一年年的现实所打败,最后堙没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这是现实生活中多少人的真实写照,每天挣扎在朝九晚五的生活当中,没有学习的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追求,总想着,自己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在有人讲情怀、讲梦想的时候,总想拿压垮自己的现实来压趴其他人。若落入与自己一般的境地,那真是极好的,勾肩搭背,喝酒?同去同去!若愣头青依然一往无前,没关系,摆着过来人的谱,看着你,摇摇头,说句“太年轻”,也算安慰了自己。

老刀竭尽所能奔跑着,跳跃着,在匍匐不动时,整个世界开始翻转。不,是整个北京在翻转,伸展与折叠。六环外的人们欣赏“这一幕无穷循环的城市戏剧

而整座城参与的城市戏剧里,每个角色,都像在现实生活中,你的身边。


读 北京折叠(第一部分)_第1张图片

007-718 郭玉荣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 北京折叠(第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