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怪诞行为学》、《怪诞行为学2》、《不诚实的诚实真相》后,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继续了他一贯的风趣幽默风格,来颠覆我们对自己,以及自己习以为常的想法的认知,以帮助我们应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本书提到了一系列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诸如:
1.如何延长美好的时光?
2.谁是适合我的结婚对象?
3.应不应该要孩子?
4.自由意志和甜甜圈
5.吃自助餐时,如何使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6.在嘈杂的环境中约会的好处
7.股票投资与冲动性决策
8.如何做出理性的决策
让我们跟随行为经济学的思路来看待类似问题,或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1.吃自助餐时,如何使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如何吃垮自助餐厅,我们内心或许都曾闪过那样“邪恶”的念头。
网上曾流传"七步吃垮自助餐厅"教程, 作者对各种食物进食的顺序及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称这样便可吃垮自助餐厅。
第一步:吃水果
吃完水果30分钟后,可以"不羞涩、不迷茫"地直奔下一主题。
第二步:生鱼片
:"吃自助餐不吃生鱼片,怎么把成本收回来呢!"
第三步:螃蟹、龙虾等
"脸皮要厚,吃它五六只是很轻松随意的,也是收回成本的必要条件"。吃到这里,基本上开胃环节结束,成本也基本能收回了。
第四步:各种肉类,比如牛排在快被肉腻死之前,转入下一主题。
第五步:吃沙拉时顺便休息一下肠胃。
第六步:主食可以尝试意面之类。
第七步:甜品 拿好小蛋糕、挖好冰淇淋,边吃边聊。
作者最后还强调,吃自助餐,最忌大杂烩,一定要按顺序"分层进食";此外,少喝饮料,特别不要喝碳酸饮料。
攻略非常详尽,貌似按照攻略的办法操作可以让自己的投资回报率最大化。
但艾瑞里指出:就像在生活的其它领域一样,我们应该关注正确的投资回报形式。如果你尽可能地吃下大量食物,而且是贵的食物。说明你更关注短期回报而不是长期回报。
我也觉得,吃得太多会肚子难受,肠胃负担重,会对自己的健康不利。
另外,我们中的一些人犯下的错误是,一心想要给自助餐厅带来最大化的食物成本。我们吃比较昂贵的食物时,总觉得自己赚了。但是,我们生活的目标(就像吃自助餐一样)是实现快乐的最大化,而非给他人带来最大化的成本。
“吃够本”是我们很多人去自助餐厅时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关注短期回报)无可厚非。但也得考虑长期回报——健康问题,暴饮暴食有害健康。并且,贵的东西不一定好吃。如果本不喜欢,只是因为贵就多吃,其实是降低了自己快乐指数,属于“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自助餐于我,一是自己喜欢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比如三文鱼,虾蟹等,二是能够品尝各种各样平时不太碰到的食物,只是为了体验。但是,不管怎样,自助餐还是或多或少会让我比平时多吃一些。或许,还有“沉没成本”的影响——自助餐通常价格不便宜,多吃一点能降低成本。
生活中,一些年轻人崇尚及时行乐,属于“月光一族”。他们只关注短期回报,既不存钱,也不愿在提升自我上投资。这样一来,将来就没有用来投资理财的资本和未来变现的能力,也会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可能。
尽管吃自助餐暴饮暴食以及月光做法从长期看不好,但这些不好的结果并不是立刻产生。暴饮暴食后也不一定体重就会马上增加,对身体的影响也许并不明显,但当下“美味的满足”却是实实在在的。“败家”的感觉其实很爽,这个月把钱花光了,下个月还会有。未来不确定,看不见的投资收益往往抵不过当下的随心所欲地消费。
其它诸如锻炼身体,坚持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只有痛苦(锻炼和学习哪有追美剧和玩游戏舒服啊)。这也是大部分人无法长期坚持锻炼,学习的原因。
也许,只有多关注长期回报——设定自己的理想目标,用长期回报来激励自己才能给人带来更大的动力,从而避免只重视短期回报的短视。
2.通勤与居住地点的选择
我们大多数人对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会逐渐习惯和适应的——不同面积的房子,丰富多彩或者单调乏味的环境。我们对这些变化的适应速度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
但长时间的通勤生活,我们很难适应。我们永远无法预知交通堵塞的情况,这种不确定性更使得我们很难适应通勤。
另外,长时间通勤还让我们精疲力尽,回家就只想躺在沙发上啥事不干。隐形成本非常高!
我曾就职的一家公司每天要花3个多小时往返在路上,令我烦恼不已。一到冬天,出门和到家都是两头黑也让我心情郁郁。所以,尽管其它方面都还过得去,我最后还是选择了辞职。
现在,我每天只需步行5分钟就到公司了,别提多轻松了。
每天节约3小时路途时间,一周15小时,几乎等于少上两天班了!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多少事啊。
可是,一些人却不重视时间的机会成本,为了高一些的收入,宁愿每天通勤很远去上班。也有的人为了住更大的房子,在郊区买房,每天长途跋涉,甘愿堵在路上。高一些的收入和大房子我们很快就会适应,而拥堵的交通我们却难以忍受。考虑一下时间成本和适应性吧,这关乎生活质量。
3.运气是一场数字游戏
我们常羡慕生活中有些人的确运气好,似乎他们做什么都顺利。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运气就是一场数字游戏,因此我们要更频繁地尝试各种新事物,接触不同的人。
通常,我们都希望和高质量的人脉保持联系。只是,高质量的“强连接”毕竟少。而且,当你自身段位不高时,也不一定能攀得上。
据统计显示,人生的很多机会却是来自“弱连接”,一个不经意的机会就可能改变了你的人生。因为,“弱连接”有着极快的、低成本和高效能的传播效率。
备注:弱连接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马克·格拉诺维特于提出。他指出:在传统社会,每个人接触最频繁的是自己的亲人、同学、朋友、同事……这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然而传播范围有限的社会认知,这是一种"强连接" (Strong Ties)现象;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类相对于前一种社会关系更为广泛的,然而却是肤浅的社会认知。例如一个被人无意间提到或者打开收音机偶然听到的一个人……格兰诺维特把后者称为"弱连接"(Weak Ties)。
拿我自己来说,职业的重大转折还是来自于一次在英语沙龙的闲聊。当时,我刚从银行辞职出来,邻座女孩很好奇地问我原因。虽然彼此不熟悉,但我还是坦诚地和她谈起我的理由,我的理想等。大概是我的一席话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年后,她推荐我去了她们公司。于是,我的职业道路就此改变。
我的婚姻也是通过传统的相亲而成,介绍人也是七弯八拐的关系。我们俩都对对方没报任何希望就见面了,居然就成了。
弱连接改变了我的职业,成就了我的婚姻,只是因为我保持内心开放,一直尝试,所谓的运气不过是一场数字游戏。
因此,我们一是要内心保持开放,多尝试接触新人新事物,增加更多的可能性。二是要不断审视和评估你的选择,迅速中断“消耗”你的人脉和终止尝试那些希望渺茫的事情,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索对你而言更好的选择。
除了以上三点外,本书还涉及购物、冒险、恋爱与婚姻、健康与减肥、投资与欺骗、价格与价值等等话题。相对《怪诞行为学1》,《怪诞行为学2》,本书更浅显易懂,贴近生活,适合对行为经济学完全不了解的读者。
备注:行为经济学关注的是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心理对行为的影响,是从心理层面对经济进行分析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