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让生命更精彩

记得我在三年前逛书店,有一本书的书名很特别,名字叫《拆掉思维的墙》,于是我就买回家看了一遍,觉得这本书非常有意思,主要思想是希望大家要不断地去尝试生活,不要给自己的思想设限,活出自己的本来的样子,于是从那时起开始关注作者古典老师。


05-《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让生命更精彩_第1张图片

古典老师的经历应该和大多数人非常相似,不是那种家庭学习背景非常好的人,他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大学就读土木工程专业,玩乐队,练散打,骑单车从长沙到北京,想出国却稀里糊涂的进入新东方,教GRE词汇,觉得无趣就于2007年开始玩职业规划师,也属于那种在迷茫中求生存,最后事业有成的那类人。

最近看了古典老师出版的第二本书《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是《拆墙》的升级版,我利用一周的碎片时间读完,个人觉得这本书对那些还在职场及生活中迷茫焦虑的人们,给了一些启发,让大家一起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本书主要围绕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分八个章节进行了介绍:

第1-4章主要介绍了最好的人生状态是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耍,以及让自己保持这种状态的职业三叶草模型(兴趣、能力和价值观),以及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的修炼。

第5章主要谈如何成功。

第6章探讨了除成功、幸福之外的,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可能?以及人生的四个永恒主题: 影响力、爱、自由和智慧。

第7章提到了如何解决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的“现实理想主义”战略。

最后第8章是写给成长中的自己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本书中如下的一些观点和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分享:

首先,职业三叶草理论。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希望自己开心快乐自由,最好的人生状态就是希望我们能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耍,就像我们看到那些处于学龄前的小孩子,他们如果喜欢上一件事,如玩泥巴过家家,他们会开心地玩上一整天也不觉得累,我们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这样,比如我喜欢和朋友们喝咖啡聊天,聊上一整天也不感觉累;我喜欢钓鱼,我坐在河边一整天也不感觉累。但我们身在职场,职场三叶草理论也同样适合于我们:在我们感兴趣的领域,我们有能力胜任我们所负责的工作,同时和一群价值观相同的同事们在一起玩耍那该是多么有趣的事情。但有趣、能力和价值观是需要修炼才能习得。

好生活应该是愉悦和有趣。

愉悦是和确定度相关度很高的情绪,有趣是和不确定度相关度很高的情绪;愉悦的事情不一定有趣,有趣的事情不一定愉悦;愉悦处于舒适安全区,有趣是走出安全区。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去同一个餐馆吃饭,点自己喜欢的那几样菜,因为这样他们感觉开心,一切都是确定的,即餐厅位置,环境,服务以及菜的口味等;也有人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如去不一样的餐馆吃饭,点不一样的菜换口味,感受不一样的用餐环境等。有趣如菜里的盐,而愉悦是菜本身,如果调配适当,管自己、做项目就会其乐无穷。有趣的事情并不一定重要,将重要的事情变得有趣才是关键,每一个行业的高手都知道让无聊的工作变得非常有趣。

兴趣可以分为三类:最简单的是通过感官刺激而产生的感官兴趣,通过感官刺激加上对事物本身的认知行为参与的自觉兴趣和包含志向和价值观的潜在兴趣(志趣)。潜在的志趣是把感官兴趣通过学习变成能力、通过能力寻找平台获得价值、在众多价值中找到自己生涯力量的管理技术。比如有人喜欢到各种餐厅品尝美食,这是感官兴趣;有人除了喜欢品尝美食外还喜欢烹饪,对下厨乐此不彼,这是自觉兴趣;有人除了喜欢美食,制作美食外,还喜欢研究烹饪技术,希望成为行业最有名的厨师,这就是志趣,融入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及价值观。书中也谈到了培养一个大兴趣的三步法:培养感官兴趣、成为自觉兴趣、最后将这个兴趣和价值绑定成为潜在志趣

好生活应该是有明确的价值观,做个有定见的人。

谈到价值观,就让我们感觉非常抽象,好像距离我们很远,又好像距离我们很近,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其中有几个观点我是非常赞同。

拥抱变化,走出舒适区。我们很容易发现人的惰性的本质是人们 总是在自己最有把握的事情上花费最多的时间,却不愿意呆在最重要把握不大的部分。慢慢的,他们自己停止了成长,然后找几个借口把重要的事情敷衍过去了。要知道不冒险是最大的冒险,要持续舒服的方式是让自己不舒服,不做决定比做错决定更可怕。就像我们很多人一样,一辈子只做过一份工作,一份职位,我们一直没有接受改变,更谈不上大的冒险,自己单打独斗一辈子,到头来一事无成。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和不满足的背后,都是每个人的成长需求,现实的自我和希望的自我之间产生了空洞,即成长的空洞,因为空洞才产生了需求。了解了这些空洞,我们需要了解用什么来填充,在有限的资源中按照什么顺序去填?这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长为自己的过程。价值观就是认识“什么是最重要的”和”这些东西之间有什么关系“的概念。价值观只有真是与否,没有对错之分。当我们在断言这个和哪个具有价值时,我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感情,而不是在表达一个即使我们的感情各不相同也仍然可靠的事实。好的生活不是对不对,而是值不值。最近大家应该注意到国内量一些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的走向出现了非常悲观和谨慎乐观两派,悲观派觉得中国经济被一双无形的手托着,不是市场经济,会在两年内崩溃;另一类经济学家觉得中国经济尽管出现了一些困难,但总体向上良好,主要原因是中国特色的以政府为主导调控,集中力量办大事起了作用。我个人认为这些是经济学派各自的价值观不同而已。

在价值观的判断中,一定要追随自己的内心,不可将他人的认同作为评判标准,一旦把“获得大家的认同”的价值观放在首位,就等于把“永远随着别人的要求来委屈自己”作为生命的必然脚本,这样你的生活就处在痛苦之中,最终只能由你来买单。

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定见的修炼起主要作用,修炼包括四个部分:体验、确认、主张和践行。我们在生活中遇见自己的价值代表就去体验它,如果我们能够接纳与认同这种价值代表,就去确认它;我们身边很多人总在推动身边的人去做某事,其实那是他内心未竟的愿望,只不过他暂时缺乏勇气自己主张而已。当你面对自己想要什么时你就要敢于主张;最后一步就是我们必须亲自践行自己生活的选择。价值观的修炼在于发现自己的需求,理解这些需求,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向,并在实际生活中体验、检验和践行这种选择,行程对人生的定见,并且修炼出任何情况下能获取人生价值的能力。

好生活应该有能力把控生活,走上高手之路。

知识、能力和才干组成了能力三核。通俗地讲,知识就是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以及我们大量阅读所积累的以及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使我们评价知识的标准。技能是我们在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和实践完成的技术,评判标准是熟练程度;才干是指我们无意识所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评判标准。三核中知识最容易习得,知识学习是瞬间的而技能而需要漫长的笨拙期,如果你不你能接受自己笨拙的开始就永远学不好任何技能。而当一门技能反复运用,就会进一步内化成为才干。才干是自动的,自发的能力,无需过脑子就能直接使用这项技能。

职场的技能是可以迁移的。知识是没有迁移能力的,即使你读到了医学博士,也照样不能做出麻辣豆腐,隔行如隔山就是说的这个道理;但到了技能层面就不一样了,大部分职业技能由70%的通用技能和30%的专业技能组成的,你完全可以把以前学习的技能迁移到新的工作里面使用,再加上新技能的学习,工作就能迅速上手,职业与职业之间并无太大差别。而到了才干层面,职业之间的的界限被完全打破,不仅职业界限,工作中培养的才干会蔓延到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你不想使用都不行。因此最好的职场策略是尽快将知识转换成能力,将能力转换成才干,这样在职场变化中能力和才干得到最高效的迁移。

终生学习、整合和翻译能力是三项未来职场核心竞争力。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因此我们必须培养终生学习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须学会整合个人资源,整合组织资源、整合社会的资源才你呢共获得竞争力;同时学会把过去的能力和资源“转码”出来,让客户或者领导读懂,而获得个人潜在的价值。从功不唐娟,连点成线,最佳的人生策略是在每个阶段都全新投入,提高能力,遇到新的挑战再重新整合。

其次、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努力不一定能够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成功不可能完全复制,但却有各自的漏斗模型。第一步是看到趋势,朝传球的方向跑;第二步是拥有才干很能力;第三步是坚持与机遇。只有在以上三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功。我们这个社会,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公,也许我们的出生就决定了我们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因此努力可能会取得小的成功,但巨大财富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好运。文中列举了台湾郭台铭,香港的李嘉诚及大陆的马化腾作为例子。郭台铭于1982年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恰逢电子技术兴起;李嘉诚因为1967年恰逢香港地皮价格暴跌收购大量地皮储备;马化腾遇到了2000年初期的互联网革命。成功的故事可以多听,但不要全信。成功的建议少听,用自己的方式把事情做好。

再次、做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你不甘心走现在的路,却又不敢走理想的路。如果把生活比作一场球赛,适应现实等于防守,而坚持理想主义等于进攻。如果一个球队一直进攻毫无防守之力,会死的很惨。今天我们看到那么多忙于适应生活而忘记自己梦想的人,她们一直防守,从不进攻,这些人为什么要踢球呢?因此,当我们还很弱小的时候,以防守为主,但当我们具备实力的时候一定要进攻。职业三阶段理论很好地诠释了从现实一步步实现理想的技术。

职业生涯会出现三条线:生存线、职业发展线和事业线。生存线与职业线相较之前形成了第一个阶段:生存期。其主要任务是生存、求职,以能力为导向,阶段性任务是经济独立。生存期之后、职业自由点之前,形成了第二阶段:发展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探索和发展,在现实中获取更多的能力资源,扩大视野,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为自我实现做准备,阶段性任务是探索并发展职业的可能。职业自由点之后是第三阶段:自我实现期,这个阶段的只要任务是自我实现。阶段性任务是将重心从职业线转换到事业线,达到自我实现。书中列举了鲁迅、李开复、周杰伦等的职业发展来阐述如何实现从现实到理想的转化。

如何找到我们的事业线?从而能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耍?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努力先做到:具备跨国公司或行业资源;尽快得财务自由;成为具有强大梦想并坚持下去的梦想家;或者成为Pro-AM,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努力达到专业水平。

最后、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我非常喜欢书中将人生的成长归结于四个维度: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高度的终极价值是影响力和权力;深度的终极价值是卓越与智慧;宽度的终极价值是爱与和谐;温度的终极价值是自由。

高度是一个清晰的人生隐喻,人走的越高,就会有越多的人看到他,他也能获得越多的资源、看到越多的可能。生涯深度是指人们在思想、智慧、艺术及体能等领域达到卓越与精进程度。生涯宽度是指我们能够打开和做好人生中多少个不同的角色,让她们丰富又相互平衡。生涯温度是指我们对生命的热爱,我们对生活有多大的热爱与激情,能多大程度活出自己本来的面目。

幸福的方式可能不止一种,书中列举了我们身边的四类人,企业家,全职太太,IT工程师及农民爸爸,他们有各自的生涯格局,有各自的烦恼,也有各自的幸福。但最后按照人生四个维度的标准加权评分的结果尽然惊人的相近。这就意味着虽然她们所处的环境、收入、社会地位千差万别,却各自有让生涯变得幸福和有价值的可能。

我们的人生模型是什么样子呢?追寻高度的方式是竞争与超越;追寻深度的方式是修炼与精进;追寻宽度的方式是尽你的能力接纳、支持和爱身边所有人。追寻温度的方式是做自己爱和喜欢的事情。不完美的人生才完美,小人求全,君子守缺。

通过学习生涯四度,提高我们单位时间的效能。提高高度的策略是首先找到一个好的切入角度,如好公司、好岗位和好项目,慢慢积累,找到好的机会上位。提高深度的策略是看到高手,找到好的对手,刻意练习和专注。提高宽度的策略是找到你的角色重心,保护好软时间,相信质量比数量重要及提升爱的能力。提高温度的策略是找到至少一种让自己开心的方式,和自己约会,了解积极心理学及身心灵方面的知识。

总之,接触生涯四度体系的人会经历三个阶段:发现可能,找回平衡的阶段;提高效能的阶段和做重要选择的阶段。好的生命应该是有事做、有人爱、有问题可想、有选择的自由。

你可能感兴趣的:(05-《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让生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