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工作杂谈

“在职怨职”

这可能是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最近接手了一份新工作

从学校到社会,一种质的转变,同时也需要思维过渡


谅解

平时走在路上,见到派传单的人,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避开。

我一般会伸手接 就算不拿也会说一声“不用了,谢谢”

尽管十次里面可能只有一次我会去认真看传单的内容,但我觉得派传单很辛苦,能帮就帮;

其次,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何必过分冷漠。

这几天下来,深刻体会到时代更迭的节奏。

如果不是工作需要,我几乎不会去到一些比较萧条的商圈。

想起老师说,这几年新兴创业崛起了一批又一批,我们看到很多成功者的辉煌,却不知辉煌的背后倒下了多少创业者的尸体。

做实体,走在后面的、停滞不前的都被淘汰了。

大家都往前走,你走的慢了,会不会被替代,也只是时间问题。

行业间互相牵扯。

实体店不好做,新媒体也会受到影响。

所以谁也不容易。

每个老师曾经都是学生,每个员工都可能是以后的老板。

大家都是从一个高度开始走,你的起点比我高,但是每个人的目标不同,不代表你走的路就会比我短。

既然都是过来人,彼此之间为什么不能多一份谅解。

冷漠不会让你得到什么,但是谅解不同。



谦虚

前段时间看了spenser的一篇推文

里面有一段话写的很好:

一个人的谦虚来自包容,就像一个人接触的事情越来越丰富,就会越知道位置的领域多宽阔,自然会低下骄傲的头颅,只有浅薄的人才会盲目自信。

自从接触的人多了,越来越认同这句话。

越谦虚的人,往往越有礼貌。

接触的人越多,就越是深有体悟。

最近有一句话不是说“秒回信息的人,简直就是这世上最温暖的存在”

而遇到一个有礼貌的人,何尝不是疲惫生活里的一剂强力鸡汤。

之前因为工作需要联系过几个商家,其中有一个是几乎算是餐饮界的阿里巴巴。

最后几个商家里只有那一家给了我们回复 虽然他们不需要合作 但是委婉表示了感谢。

这让我想起有一期《开讲吧》讲到一个大学社团在举办社团活动,给很多毕业的校友发短信,希望可以得到一些赞助。

他们一共发了20多条短信,其中一个包括李宁,最后在那群人里只有他一个人回复了信息。

而在一开始,他其实被认为是最不可能收到回复的人。

试想,

一方是运动品牌的大亨,一边是穷得只剩下时间的大学生。

有一种说法是:知识和能力不对等的人,很难会有交流的机会。

但是在这件事情上我看到不同的结论。

源于一个人的修养。

优秀不难,谦虚也不难。

难的是,你在越来越优秀之后,仍然谦虚。



真诚

相比起被欺骗,诚信受到质疑,会更令我生气。

也许是受学生思维的影响,

我总觉得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真诚地对待我。

相反的,对方如果处处抱着怀疑的态度,

那我也没办法给你好脸色看。

合作是一个相互选择的过程,

如果信任度达不到,效果也不会好,

生活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但我不想因此改变。

思考 | 工作杂谈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 | 工作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