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金刚经》兼谈教育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金刚经》兼谈教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南怀瑾先生去世四五年了吧,比起我身边的几个朋友来,我算不上是他的拥趸。但是曾经有段时间读过他的书。这位老先生练过武,当过兵,做过老师,还当过和尚。我记得有段时间很喜欢读他的《论语别裁》,做过不少笔记。但是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是南怀瑾先生的另一本书——《金刚经说什么》。

《金刚经》的全称叫做:金刚般若波罗密。不明白的吃货会说,什么鬼!跟菠萝蜜有啥关系呢?哈哈,我也曾这样懊恼地想过。后来我才稍微知道一点,原来这只是音译。般若是梵语,意译为“非一般的智慧”。金刚是一个形容词,意指此智慧无坚不摧。波罗密也是梵语,意指“彼岸”,金刚般若波罗密翻译成中文,指的是: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能成就佛道的般若大智慧,脱离苦海而登彼岸成就的经典。

金刚般若包括:实相般若,境界般若,文字般若,方便般若,眷属般若。其内容大概包括悟道、境界、语言、解决问题、行动这五大智慧。

读南怀瑾先生的《金刚经说什么》会很轻松,因为先生会用自己的理解与经历来诠释每一句经文。南怀瑾先生解读“善护念”时,曾说,人的思想是生灭的,靠不住的,一个念头起来也立刻就过去了,去追逐这个念头、当它是实在的,其实是错误的,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去。这句话让我有醍醐灌顶的感觉,突然间我意识到,一直困扰着我的烦恼根源正是在于我始终在追逐“念心”,陷进了自己的、他人的“念心”之中,把易变的“念心”看得过重,看成不变,以致之后的生活也因此而变化,偏离。

读这本书,我觉得《金刚经》的精髓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求变”,即所谓的“无所住”。联系我的感情观,与此有着贯通之处。我希望相爱的双方同时在不断变化,不断让对方喜欢,让对方追求,爱的感觉也便能源源不断。

金刚经所谓的“无所住”,应该提倡的是一种积极的工作精神,在工作(泛指所有的作为)的过程中,要宽大为怀,要拿得起,放得下。要积极地投入,完成后又要积极地抽身而出,所谓“不住念”就是要积极的“无所住”。既要无所住,也要无所不住,且在这住与不住之间,要记得“止于至善”。

《金刚经》里有一句话叫做“非法非非法”,在我理解,是叫我们的心里要不存佛,想要得到佛的超度是错误的,这个世上压根就没有这样的大好事,别做梦了;但是,也不能以为这个世上就没有奇迹,我们自己就能救助自己,每个人就是自己的佛。一句话,要既认清现实又要心存理想。所以,我觉得《金刚经》里的人生观是还是积极向上的。它传达的是一种“般若”(智慧),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如何行走于生命长河的行动观。另一位大贤老子却告诉我们:“无为无不为”,大概意思就是说有些时候什么也不做,有些事情什么也不去做,就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老子教给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懒汉最爱的实用主义处世良方,但因为我们境界不高,所以常常失败,无为就真的无为了,哪有无为无不为!相比之下,《金刚经》比起孔孟,老庄来说,正能量满满滴!

南怀瑾先生还谈起教育。他说,听佛说法就好像听一个大教育家谈教育方法,讲的不是呆板的方法。所谓因材施教,有时候骂人是教育,有时候奖励人也是教育,恭维你是教育,给你难堪也是教育。反正教育的道理,就是刺激你一下,使你自己的智慧之门打开就对了,“所以说无有定法。”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同这个观点。教育的目的仅仅是一种刺激,使对方自己去打开智慧之门。这个理念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很有启迪意义。我们常常把自己当成任重道远的教育家,常常以一种说教者姿态面对受教育者,实际上,我们的教育不过是一种刺激方式,根本的改变只能由对方自己完成。

你可能感兴趣的:(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金刚经》兼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