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知青岁月

        今天看到微信朋友圈发的“知青40年大聚首——与共和国同行”视频,眼前浮现了我当知青的一幕幕;耳边响起了田间地头干农活的号子声。

  1975年10月5日,刚刚高中毕业年满17岁的我,胸前戴着大红花,乘坐着大卡车和同学们一起,来到了离家10多公里的昆明市官渡区大板桥公社西冲大队瓦角村生产队插队落户,开始了人生征途的第一步。

  我和另一名知青分在上峰头生产组,当时正是割谷子季节,第一天割就把手划破,组长美存姐看到后,立马来到我身边,帮我包好手后,手把手的教我割谷子的技巧,并鼓励我慢慢学,不要着急。在她的指导帮助下,我很快学会了割谷子的农活。

  美存姐不仅教会了我农活,她甘于吃苦,不甘落后,干净利索的作风对我影响很大。听当地村民说,他丈夫远在边境的部队工作,家里的孩子由她一人抚养,但她从未因家庭迟到过。在她的感染下,我除虚心学习各种农活外,还学到了不怕吃苦的精神。为保证颗粒归仓,谷子收割后,一般在10月初打谷子,所以在国庆节前后是农忙的时候,村民每天要打10多个小时的谷子,基本上要晚上12点以后才收工,晚上10点以后,我们知青就困的睁不开眼。但是看到美存姐和村民们仍不停的打谷子,我们也咬咬牙,坚持到收工。插秧时节,为了赶节令,都是白天插秧,夜晚拔秧。时值夏天,蚊子成群,尤其泡在水里,被蚊子叮的感觉可想而知。每天晚饭后,我都去田里不顾蚊虫叮咬,向村民学拔秧。经过几个晚上的学习,我拔的秧得到了村民的夸奖。

  我们组的村民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知青,像亲人一样关心。八囡姐、刘存姐、赵迎春和橄凤经常约我们去家里吃晌午;赵大妈、老孃时时向我们传授农活和生活的经验;展凤、翠香和小四经常到知青户问寒问暖,让我们像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样。我很快适应农村环境,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认真干好每项农活,服从村领导的安排。村上一民办老师因休产假不能上课。为不耽误孩子的课,村领导决定由我替这位老师为孩子上课。在一间教室里同时上二年级和三年级的课,这些孩子虽有些顽皮但很质朴,课间把他们带来的粑粑、洋芋和红薯让我吃。代了4个月的课,我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甜蜜。

        在知青户是轮着煮饭,2个知青煮1个星期,在煮饭期间还要买米买菜,基本上都是赶马车去大板桥买,做饭的烧柴都是在农闲时上山砍的。虽然辛苦却充满着乐趣,知青户大都是十七、十八岁的年轻人,正值长身体的时候,有时收工回来,馒头还没有蒸熟,就掀开锅盖,你枪三个,他拿两个,一眨眼功夫,一蒸笼馒头就一扫而空,现在想起来还好笑。记得有一次,知青户院里来了一条小狗,知青户一男知青马上关了院门,三下五除二就把狗给宰了,并煮在了锅里,我真佩服那男知青的麻利。

  几个春秋过去,我学会了拔秧、插秧、收割等农活;掌握了赶马车的技巧;当了4个月的代课老师;两次上山修大沟。田间、地头、村口、水利工地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打谷场、水井旁、小河边、农家小院、知青户洒下了我们的欢歌笑语。

  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昆明铁路技术学校,当父亲来山上水利工地接我到学校报到时,同伴流着热泪送我上车。至此,我的知青生涯结束。

   42个春秋过去,可是我仍然忘不了42年前当知青插队的岁月。多少次在梦中,我又来到了奋斗、生活过的小村庄;来到了渡过人生最灿烂年华的知青户;来到了曾经流过汗水的田间、地头;来到了挥汗如雨的水利建设工地……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1张图片
2007年知青姐妹合影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2张图片
2007.9回村看望村民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3张图片
八囡姐的家,当年常去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4张图片
2014.9重返瓦角村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5张图片
与村民交谈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6张图片
到村民家做客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7张图片
到村民家看望

难忘那知青岁月_第8张图片
与迎春分别40年合影


        每当向人们提起自己当过知青,就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每当和同事们谈到自己下乡插队的经历时,就会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正是当年的艰苦磨练,才会有为理想奋斗的毅力。啊,我那难忘的知青岁月。

                        2017.8.16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忘那知青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