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放榜时

时值全国高考放榜的日子,当这两条信息进入公众的视野时,除了惊诧于无法解释的奇异,更多会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两对考生投注赞许的眼神:“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双胞胎姐妹林家琦、林家瑜,高考考出一样的分数:两姐妹心有灵犀均考了662分;达州中学一对龙凤胎唐凤与唐浩今年高考分别675分、680分的好成绩。”据实而论,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凡是与高考相关的相关方看到这样的消息都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之所以引发这样的反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所取得的高分,更多是因为在双胞胎身上所存在的迄今为止尚得不到准确解释的奇怪的生物学现象。

当然,对于广大考生及其家长而言,更多的关注点还是会不自觉地投注到他们所取得的优异的高考成绩。不可否认,自高考分数揭开神秘的面纱之后,真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本应该考好的没有发生吊链,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喜亦不惧;本应该考好,结果“败走麦城”,自然是痛哭流涕、举家伤悲;本来平平,结果是一鸣惊人,自然有“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没有抱多少希望,结果在意料之中,因为没有大起大落,也就坦然处之了......一个结果,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站的立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从家长的角度看,在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作用下,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而且能够跻身于立下赫赫战功的序列。这样,他们很多年艰辛的付出可以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也可以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明确扬眉吐气,说话也底气十足。在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应该要优秀。在这种普世性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投注的希望更多:本来升学无望的,也希望能够创造奇迹;升学有望的,希望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达重点名牌的,渴望能够好上加好。正是怀着这样的心理期许,家长对分数的关注热度可想而知。当然,现实和理想永远不可能完全重合,而且其间的裂痕永远无法弥合。对很多家长来说,高考成绩揭晓时,往往是失落多于喜悦。

而对事件的主角——考生来说,十几年三更灯火五更鸡的挑灯夜战,就是希望能够“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样,不仅对自己艰辛的付出有一个很好的交待,还可以对家庭有说法,同时在学校老师面前也可以证明自己。每一个对学习投注极大的价值期许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换得一个很好的结果。为了这个结果,他们会忘记寒暑易节带来的身体的不适,可以漠视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所引发的变换之美,可以丢下这个年龄本应该疯狂的东西。坐的板凳十年冷,求的一朝成名时。可是,学习的事情,考试的结果不是像一般性的体力劳动那样,只要付出就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智力性的劳作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幸运的人而言,也许受到上苍的眷顾,付出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回报;对那些不受上帝待见者来说,幸运的天平始终会偏向自己的对立面。这样,付出与收获就发生了严重的分野。而这种落差对幼小心灵的挫伤是很大的。

现实毕竟是现实,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左右。面对记录付出所换回的结果的记录,原本无任何生命气息的数字在一个人眼中变得灰暗而冰冷,对有个人则充满了温度和质感。但是,不论是什么样的情感体验,数字还是那个数字,结果永远无法改变。在现实面前,不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甚至是学校与老师都只能正视。胜了,除了靠实力,运气的成分也有;败了,可能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人生的航船刚刚起锚的学生而言,高考成绩的好与差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好与劣。相对于一生而言,高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驿站。暂时的成功,你入驻的条件上等的客房;暂时的失意,你只能暂时屈居在条件简陋的房间。但是,当下一个旅程启程,到抵达下一个驿站时,是不是仍然会出现这样的分层,就不得而知了。不错,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是放眼现实,追溯过往,那些站在好的的起点最终沦落为落魄者也不乏其人;而那些起步较低,在困顿和逆境中创造奇迹的也不乏成功的范例。暂时的拥有并不决定你一生拥有,暂时的失去并非注定你一辈子都是失意者。过往无法挽回,现在转瞬即逝,未来无法预知。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当站在新的人生起点时,就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

人生处处是考场,学校的考试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仅仅是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社会的考试,人生的考试可能会时时发生,处处发生,只不过发生的形式不同而已。对家长来说,面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有长远的眼光。一次的得与失只能说明当下,不能注定永久;对学生而言,对自己的人生应该有长远的规划,今天的顺与逆只代表现在,并不决定你的一生。胜不骄,败不馁,这样在充满未知的人生道路上跋涉时,才会多一些理性,少一些感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问题,更多是用理性的眼光,对当局者而言,因为事关己,所以很难做到坦然处之。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的揭晓,各个学校使尽浑身解数挖掘学校高考的亮点,进行涂脂抹粉似的大肆宣传,加上不甘寂寞的各大媒体对各地高考状元不遗余力的宣传报道,高考的第二波狂潮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至于生源大战,随着成绩的公布,大幕也就徐徐拉开。当然,这场战争中发生的奇葩事件也会花样迭出。高校的不自信引发的生源争夺的疯狂,家长的焦虑,带来的是对孩子教育的畸形诉求,学校的急功近利,老师扬名立万心理的作用,催生的是教育的怪味充斥。多方叠加,高考不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也难。这样的结果,最终带来的是教育与其承担应有之义背道而驰的速率越来越大,学生在万众狂欢的盛宴中被折磨的面目全非。(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到一年放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