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旧金山叫圣弗朗西斯科?
不知道啊,为什么呢?
名字取自意大利的教士圣方济各。圣方济各就是圣弗朗西斯科的又一个汉译名字,其实是同一个人。
呃,他是谁呢?带圣的应该是圣徒吧。
对,他可不是一般的基督徒,是被封圣的,以我看,他是推动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到了意大利,到处都有他的胜迹,不要错过哦。
这是我去意大利前跟一位朋友的一段对话。他是个天主教徒,谈到圣方济各满怀敬意。但他说圣方济各对文艺复兴如此重要,我始料未及。讲到文艺复兴,我们要么说艺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或者说文学三杰但丁、彼得拉克、薄伽丘,坦白讲,我对圣方济各知之甚少。但是,伟大如但丁,在他的《神曲》中,竟然使用了“世界出现了一颗太阳”来形容方济各的诞生,于是我无法淡定了,来意大利,一定要把他的历史搞清楚。
当年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以基督兄弟的名义来集聚教徒,对抗朝廷。然而,骗骗对基督教懵懵懂懂的中国老百姓可以,在西方人听来绝对只是个笑话,难怪洋大人不但没有帮助东方的“基督兄弟”,反而协同清廷一起剿灭之。在西方人眼里,圣方济各才是货真价实的基督兄弟。除了耶稣自己,这个称呼在整个西方无出其右。
跟中国一样,圣人专指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理想人物,中国有孔圣人、孟亚圣。在天主教的世界里,圣人的地位愈加崇高、更值得人尊敬,活人是没有资格称圣的,只有盖棺论定,并获得梵蒂冈的正式认定,才能正式封圣,接受信徒的膜拜。通常认定圣人的过程极其复杂和漫长,比如圣女贞德的称号认定竟长达500年,而圣方济各却是个绝无仅有的特例。
话说方济各(那时候没有冠圣呢),1181年出生在托斯卡纳隔壁的翁布里亚州的亚西西,其父是富商,也是城里的权贵,作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爷,锦衣玉食,每天干着与今天不少富二代差不多的事:游手好闲,惹事生非。直到20岁那年,他生活的亚西西与邻邦交战,年少气盛的方济各参战,但不久便沦为战俘。多亏家中多金,方济各终于支付赎金后被释放。这段屈辱的经历对这个年轻人打击太大,他从此开始认真思考人生的意义。不久,他宣称听到了上帝的召唤,并决定把余生献给上帝,他散去不少家财接济穷人,照顾起了被人嫌弃的麻风病人。望子成龙的父亲出离愤怒了,威协与他断绝父子关系,方济各却说:我真正的父在天上,遂离家出走,这是不是有点像别妻抛子,遁入空门的释迦牟尼呢?
从此,方济各以《圣经》为指导思想,奉行帮助穷人为人生目标,他的所作所为,深受穷苦大众的爱戴,也聚集起了一批志同道合者,1209 年他组织了“天主兄弟会”,以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了意大利的广大农村,他用深入浅出的意大利语来解释圣经和教义,使皈依天主的人数急剧增加,同时他积极募资建设教堂,他主持的教堂,没有金壁辉煌,也没有繁琐装饰,他一改用金箔马赛克装潢教堂天顶及壁画,而用廉价的湿壁画方式,在教堂画出圣经故事,让不识字的农民也能理解圣经。这相当于开启了普及宗教知识的读图时代,间接地,催生了前文艺复兴的湿壁画时代的来临,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众多教堂壁画即源于此。如果没有方济各倡导的宗教普及手段,很难想像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米开朗基罗在西斯廷小教堂里的创世纪,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以及诸多艺术大师的作品。饮水思源,仅此一项,方济各之于文艺复兴,功不可没。至此,我才稍微理解了我朋友对我所说的话之含义。
从此,教会不再高高在上。在罗马,有美轮美奂的圣彼得大教堂,在更多的小镇和农村,越来越多的圣方济各派教堂被建了起来。以帮助穷人起家的教派力量连梵蒂冈也不能视而不见了,最终获得了教皇英诺森三世(Innocent Ⅲ)的正式认可。跟马丁路德不同,方济各的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忤逆教廷的话,他只做不说,教廷也并不都是糊涂虫,把这样的好同志招安进体系有百益而无一害,于是,方济各以后的路也越走越宽。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传教是刚需,但大部分有理想的教士却方法不当,空有理想不行,若因此批评教廷高高在上必定得罪人,揭露“高级”传教士搜刮民脂民膏更是四面树敌,基层的教士本靠地方老百姓施舍,也成为地方的负担,当年的作为最底层教士的梵高的遭遇就是一个例子,光愤世嫉俗改变不了任何状况。方济各则不同,他学识渊博,传教讲的是大家听得懂的人话,真正为百姓爱戴。然而,他长年的苦修,加上繁重的传教,建设新教堂,年仅45 岁就牺牲在传教的岗位上。破天荒第一次,梵蒂冈对此的反应奇快。经过新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的努力,方济各死后不到两年就得到了梵蒂冈的封圣,被冠上了第二基督的美称。教宗在圣方济各的封圣演讲上说:
圣方济各相似耶稣,默观福音中的基督,热爱耶稣,效法耶稣的德行。他尤其愿意赋给内外在的贫穷一个基本价值,并如此教导跟随他的弟兄。他热爱贫穷,是为了能够全心全意跟随基督。他这样的见证也是在邀请我们今天的人培养内在贫穷的精神,度淡泊有节的生活,不为物质财富所束缚,日渐信赖天主。
故事讲完了,是不是很励志?一个浪荡子逆袭成圣,历史上少之又少,但成功的基因都是相似的,先立志,后践行,不怨天尤人,只埋头耕耘。即使在今天的欧洲,方济各派依旧兴盛,他的事迹被人铭记。曾经读过一本关于中世纪百科全书式的精彩小说《玫瑰之名》,方济各派的威廉兄弟,睿智而笃行,揭示了中世纪教会的内在矛盾,让人看来爱不释手。
我们从科尔托纳来到了阿雷佐。一样的托斯卡纳,不一样的人文底蕴。因为,阿雷佐跟文艺复兴的链接已经相当紧密。阿雷佐距离佛罗伦萨只有不到100公里,曾经也是伊特鲁里亚文明时期的重要城邦,在古罗马时期,其战略地位和态度也曾经影响过罗马帝国的外交政策。中世纪起,阿雷佐就是个独立的自治城邦,直到14世纪,才沦为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附庸国。
我们这次选择居住在城们外300米的公寓,既有停车的便利,居住条件好,还便宜,进城去,抬腿就到。安顿好行李,我们马上进城,去感受一下她的文艺复兴气息。进入城门,沿主街走,目光所及处,满是中世纪的历史痕迹,而且十分宁静。但谁又能想象,这座历史古城,曾在二战时遭受灭顶之灾,大部分的老建筑受到轰炸,现在的大部分建筑,都是战后按照“修旧如旧”的准则重建的。
坦白讲,在托斯卡纳一带,阿雷佐算不上漂亮,而且或多或少嵌入了现代化的元素,被人批评为不伦不类。进城处,一部藏匿得很好的自动扶梯惊到了我们,回头一想,所谓修旧如旧只是个原则,但并非僵化的教条,对于一个山城,这部自动扶梯方便了很多游客和市民,倒是与时俱进思想的体现,不比谁更古老,不比谁更漂亮,阿雷佐人给出了具有现代思想的方案,那就是:友好。既保留古老的石板路,也在一侧隐密处增添了现代化的电梯,不同的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路来走。就像贝聿铭在卢浮宫门口竖起玻璃金字塔入口时遭到诟病,但与时俱进的新一代却赞不绝口,历史不会在意人们的闲言碎语,总在争议中大踏步前行。
阿雷佐是众多文艺复兴大师的故乡,我们第一个拜访的是瓦萨里的家。我们到达时,已改为博物馆的瓦萨里故居非常安静,除我们一家,只有另外一家参观者。门前冷落车马稀,难道大家真把这位旷世天才给忘了?说实在的,他既是文艺复兴之幸,因为他创作的不计其数的伟大作品,于他个人则是不幸,他的光芒和名声被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巨匠所掩盖。作为米开朗基罗的嫡传弟子,他也是个少有的全才,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同时绝无仅有的,是破天荒第一代的艺术评论家。今天广为传颂的“文艺复兴”这个名词,就出自于他叼笔下。他的美术史著作《艺园名人传》,首次按十四、十五、世纪各阶段来划分欧洲艺术的发展历程,开了时代的先河,对后世艺术理论研究影响巨大。
瓦萨里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佛罗伦萨度过,长期担任美第奇家族柯西莫大公的御用画师和建筑师。在瓦萨里故居,这栋老房子的内部装饰很特别,不仅所有的墙都褂满了画,抬头看,全是天顶画,仿佛置身教堂或宫殿,这是他的练习之作,抑或自娱自乐,在家里过过君主瘾?
藏品中有相当一部分题材都与美第奇家族有关,包括大量他们家族各代主人公的画像。他的自画像很有意思,庄严得像君主大公,让人忍俊不禁。瓦萨里最出色的建筑物,是佛罗伦萨乌菲齐宫内的瓦萨里走廊,我会等到佛罗伦萨再作交待,此处按下不表。
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那个时代的艺术家,没有几个受过正规教育,基本上都是工匠出身,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长为集绘画、雕塑和建筑于一身的大师呢?如果说绘画才能更多源自天才,自学成才者众,那么大理石雕塑,不同于泥塑,远非一般人能够驾驭,至于建筑,即使在现代,仍是最具挑战,需要接受很长时间培训的行业,难道他们也能无师自通?米开朗基罗从小学雕塑,也没有见他拜师学建筑,或者参与到什么建筑项目中,突然间就会设计和建造宫殿和教堂了,而且如此出色,远超同侪。又比如,建造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穹顶的布鲁内勒斯基,因雕塑比赛惜败于吉贝尔蒂而远走罗马,反反复复看了万神殿几年,突然就悟了,造就了百花大教堂的千年辉煌,而且他还发明了一系列起重机械,才使今天佛罗伦萨的标志性大穹顶得以实现。至于达芬奇,一个穷苦孩子,还是个从小被人嫌弃的私生子,其天才的思想之不可思议,今天看来仍让人瞪目结舌。他的知识体系跨度之广之深,哪个老师教得了他?难道仅仅天才两字能概括所有这些令人不解的现象?虽然解释的文献汗牛充栋,但我仍不得要领,觉得太多的牵强。
但文艺复兴,正是一批不出世的天才齐齐登台,才演绎出人类历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文化大飞跃。
伟大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也出生在阿雷佐,还有著名画家马萨乔等等。阿雷佐之于文艺复兴,虽然不能与佛罗伦萨相提并论,也算得上是人才高地了。他们的影响力远不是阿雷佐所能框限的,不多久,纷纷聚齐在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成为这场运动的推手。
让瓦萨里永垂不朽的作品包括了佛洛伦萨市政厅里的大型壁画,以及今天佛罗伦萨最了不起的博物馆,当年的乌菲奇宫。当然,今天留存在阿雷佐的,也有数不清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品,使得这个小镇成为了文艺复兴的重镇之一。
离开瓦萨里宫,我们继续攀爬,向城中高地的中心广场和教堂迈进。阿雷佐的大教堂,大气磅礴,遗世独立。此时,开阔的台阶上空空荡荡,倒是我喜欢的状态。没有了来去匆匆的游人,我们可以静下心来慢慢感受其中三味。这个大教堂,怎么看都算朴素的,没有喧嚣,唯有庄严。没有了炫目的金碧辉煌,教堂就回归了其本来面目,信徒得以心无旁骛,专心祈祷。
阿雷佐的中心广场呈方形,边上却是斜坡,不知道是何用心。中世纪的钟楼仍高高耸立,右侧是被誉为瓦萨里拱廊的建筑,那部感动了无数观众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正是在这里取景的。
沿着自由大街下行,很容易就看到了圣方济各教堂,第一次见到圣方济各派教堂,感觉到的是那份实实在在。教堂的气氛不同于一般的欧洲教堂,教堂的外立面极为朴素,与锡耶纳的那座似乎就是两个极端,大门与侧面都没有丝毫的雕琢。外面并不宽敞的圣方济各广场,周围就是小商铺、咖啡馆、古董店,在这里,教堂就是社区的一部分,是百姓日常生活的邻居。广场左侧矗立着圣方济各的雕像,坚毅而安详,他更像个学者、朋友、街坊,唯独不像高高在上的主教或人生导师。令人惊呀讶的是,圣方济各的右手下按着一头狮子。
走进教堂里面,庄严但绝无任何华丽的装饰,这就是圣方济各的理念的产物:为穷人而建的教堂,怎么省钱怎么来。墙上壁龛中,就是著名画家皮耶罗的杰作《真十字架的故事》,皮耶罗也是阿雷佐人,他化去了几年时间为圣方济各教堂绘制这套湿壁画,使得这个教堂声名远扬,这是基本上是文盲的老百姓可以都看得懂的连环画。
最初的十字架,乃是伊甸园里的一株树;
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奇迹般地发现十字架。
一个个故事,被饱含感情的画家渲染得无比生动,在文艺复兴绘画史留下了浓彩的一笔,也与教堂一起成为阿雷佐永恒的纪念碑。
阿雷佐曾经是托斯卡纳区最富裕的城邦之一,有着极其发达的珠宝业,也是欧洲享有盛誉的精工之城。再次回到中心广场,天色已黄昏,当地人陆陆续续出来觅食了,路边的餐厅开始了忙碌,我们在广场边的小店间逛来逛去,一家古董店里的瓷器引起了我们的注意,2015年我们在伦敦买过的古董银器非常漂亮和精致,这里的意大利陶瓷居然也有如此高的水准出乎我们的意料,而且是青瓷的老货,我们毫不犹豫买了一对青瓷咖啡杯,是意大利Ginori的产品,最近我几乎每天用它来喝咖啡。
不知道大家对《美丽人生》还有多少印象,那是给我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一部黑色幽默剧,是我所看过的电影里面,具有最了不起的爱与勇气的佳作。面对绝境,是什么给了男主人公奎多乐观与勇气?这是意大利的骄傲,是意大利人的风范。再回头看看大广场的台阶,回想起曾经被奎多铺起了红地毯的地方,大雨滂沱下,亏他想得出,居然邀请他的“公主”在雨中翩翩起舞。被关入集中营后,为了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又亏他想得出,骗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
有过如此灿烂文明的意大利,诞生过众多文艺复兴艺术家的阿雷佐,祝愿你们,永远有美丽的人生。
意大利旅行笔记(十七)时尚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