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中计——看骊姬是怎么步步为营,害死太子的?

骊姬,是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她容貌美丽却心狠手辣,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她想了一个连环计借刀杀人,害死了原太子申生。

这个计谋不可谓不层层相扣,安排缜密,虽然阴险毒辣,但里面却含有一些谋略的大智慧。

一.以退为进,欲夺先让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老子《道德经》

如果你想夺取到某个事物,必须先相应地给出一些东西。骊姬把这招用得炉火纯青。

当时,晋献公的原配夫人齐姜已死,为了讨骊姬的欢心,晋献公主动提出要废申生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

如果骊姬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听到这话估计早就兴高采烈地一口答应了。

但骊姬的反应却出人意料——她一听这话立刻跪在地上,郑重地对晋献公说:“申生十分贤明又没有过失,如果您因我们母子而要改立太子,妾身宁愿去自杀!”

光听这套话,真是好一个通情达理大义凛然的骊姬!然而,骊姬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吗?

不,她显然有更深的顾虑,这只是以退为进。

其一,申生已被立为太子,而且他人品贵重,大臣肯定会集体反对另立太子;

其二,晋献公的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与太子申生兄弟情深,三公子势力不容小觑;

其三,往更远处说,只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晋献公已年老随时可能崩逝,奚齐还年幼不能执政,到时申生未必不会趁虚而入。

思来想去,骊姬的心中已决定要彻底害死太子申生,以绝后患。

但这事她不能硬取,只能从长计议,又不能引起太子的戒备警惕,所以她的第一招便是——以退为进。

二.培植党羽,拉拢大臣

如果在朝中没有势力帮扶,骊姬想除掉在朝廷贤明有声望的太子申生是绝无可能的。

所以,骊姬不惜用重金贿赂朝廷官员,还以自己的美色作为诱饵,与优施私通,借此培养了自己的一批心腹。

这些被她收买的人,在日后她害死申生的计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离间计:使父子兄弟产生隔阂

这时,上一环节骊姬培养的心腹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先是骊姬教唆梁五、东关五进谏于献公,花言巧语地骗献公把申生、重耳、夷吾分别调到偏远之地。这至少有五个好处:

其一,使三公子与晋献公的关系不再那么亲密;

其二,使三公子间的交流变少;

其三,削弱了反对立奚齐为太子的朝臣势力;

其四,晋献公身边只有奚齐一个孩子了,他肯定会跟奚齐更亲近。

其五,太子不在眼皮子底下,更容易捏造三人成虎的谣言陷害太子。

可见骊姬的心思,不可谓不细腻;这一连串的阴谋,不可谓不毒辣。

四.制造假象和误会

事情到了这一步,骊姬开始收网了。

首先,她对晋献公说申生心里必定怨恨她,要召申生回都,晋献公准了。

然后,她自导自演,在自己头上涂了蜂蜜,假意请申生一同去花园赏花。

结果骊姬头上的蜂蜜招来了许多蜜蜂,申生连忙挥手驱赶,正中了骊姬的计。

老眼昏花的晋献公在远处看见这一幕,不由得心头大怒。他以为申生调戏自己的爱妃,又联想之前关于太子种种过失的流言蜚语,新仇旧恨一起来,想立刻杀了申生。

但骊姬此时又开始了最后一次的虚伪,她说:家丑不可外扬,还是忍耐些。况且若因我而杀太子,大臣必然怨恨我。

骊姬以毒辣的眼光看到,这还不是最佳良机,先不说大臣会极力反对,若晋献公怒气消下来说不定也会心软放弃。

五.终极杀招:利用人性弱点

大多数人最怕的是自己被杀,最看重的是自己的生命,晋献公也不例外。

骊姬知道,要真想把太子置于死地,就必须危及晋献公的生命。

于是,最大的悲剧发生了——骊姬把申生送来的酒肉下了毒,端到献公面前,虚情假意地要试毒,结果狗吃了立刻死亡,太监吃了也马上毙命。

这件事触到了晋献公最大的逆鳞——生命及皇位。于是,他以谋逆之罪召人立即捉拿太子。

可怜的太子申生,就这样成了骊姬计中计的刀下之鬼。

骊姬的这一串计谋,不可谓不老谋深算,里面还隐藏着谋略家的大智慧,然而她却没有用到正道上,真是可悲可叹。

但这里头的智慧,我们是可以拿来用于正途的:

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二.结交朋友,培养自己的铁杆哥们;

三.利用人性弱点处理疑难问题;

四.避免三人成虎的悲剧,不传播谣言。

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是平生书事,愿每日与您共享书中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计中计——看骊姬是怎么步步为营,害死太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