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第一章 设计到底是什么?
1、现代主义与包豪斯
即便机械化生产带来了时代的进步,但由此带来的对传统美感的践踏,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
立体派、直线派、未来派、达达主义、新构成主义、造型主义、绝对主义、现代主义,等等,都在这一期间此起彼伏地出现。
这是对曾经存在的诸种艺术形式的一次彻底的解体。
其中,包豪斯
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举足轻重。
美国在工业设计、建筑设计领域取得的突飞猛进,与这些包豪斯的逃亡者的加人不无关系。但是,与德国时期貝有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包豪斯思想不同,美国的设计是推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促销策略。
2、后现代主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界里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
这一现象首先在意大利产生,随后席卷了各个发达国家。正像其字面意思所描述的,“后现代主义”就其思想内涵来说,是相对于“现代主义”的一个新时代。但是今天,当我们再次回顾后现代主义,就会发现它并没有成为设计史上的历史转折点。它不过是设计思想被现代主义唤醒后,在世代交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混乱。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后现代主义”事实上是现代主义设计师走向“老化”的象征。
在现代主义设计中变得疲惫不堪的设计师和对新信息表现出成熟世故的消费者一拍即合,共同营造出了一个充满着嬉戏精神的世界。后现代主义的这种充满嬉戏色彩的设计,实际上可以看成是老设计师们开的一个优雅的玩笑。这一时期,作为设计的放浪时期,令设计师对其钟爱不已。
但我们要记得一个事实:现代主义至今也没有走到尽头。
即使某一代设计师疲于对它的探索,将其改写为一种嬉戏,通过创造物品来认识生活的实质一一这样的一种理智认识还是会促进现代主义不断发展、进化。
3、日本设计的特点
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关注一下日本的产业设计,可以发现它并非是以生活文化为发展方向,而是明确地朝着经济方向走去。
综观当今日本的产品设计,除了极个別的情况以外,绝大部分是规格化量化的产品,制造商的利益驱动是其重要背景。
设计师在产业设计的过程中,个性受到极大的抑制。
人们经常批评日本车,比如日本车不如欧美车的外形漂亮,也没有明确的哲学意识。的确,欧美车的个性更为强烈,能让人感觉到生产者藴藏在汽车身上的意愿。日本车则没有这种特点。日本车是根据日本人对汽车的需求生产出来的,所以,它往往没有强烈的个性,像温顺的宠物一样,性能好,故障低。
4、生活中的设计
技术的迸步固然能为设计带来新的天地,但设计师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另外一点:那就是在我们熟悉的旧常生活中也藴涵着无数设计的可能。并不是仅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东西才算是创造,把熟悉的东西当成未知的领域再度开发也同样具有创造性。
新技术的出现并非是为了取代那些“旧”的,而是“旧”的要容纳“新”的,这样一来,我们做出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大了。
创意并不是要让人惊异它崭新的形式和素材,而应该让人惊异于它居然来自于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
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我们的环境是由具体生活着的人构成的,它所走向的前方,就是技术与设计的未来。
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
第二章 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
1、艺术与设计的区别
我以为,艺术是艺术家在面对社会时的意志表达,其发生的根本立足点是作为个体的个人。因此,只有艺术家本人,才能够掌握其艺术发生的根源。这就是艺术的孤做与直率之处。当然,对于一件艺术作品,可以有相当多的诠释。饶有兴味地解释、鉴赏或是评论,甚至是将其汇集在一起,作为智慧性的资源加以利用,都是与艺术家以外的第三者进行艺术交流的方法。
而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间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一一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第三章 信息建筑的思维方式
第四章 无中生有
1、历史
无印良品
的概念,是在田中一光
先生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在企业家堤清二的支持下,作为西友集团
的一部分,无印良品在 1980 年秋天得以创立。
名称“无印良品”是指“没有名字的优良商品”
2002年,田中一光去世,原研哉
接班带领 MUJI 继续前行。
2、理念
(1)极简主义。
(2)“有品质而且便宜”。
(3)不是“这个”,而是“这样”。
“这个”是对个人意志的果断宣言。当被间到午餐要点什么时,与其说“荞麦面就好”,不如说“我要莽麦面”会让对方心情更好。这种情形同样出现在人们对衣服、音乐、生活方式的选择上。明确表示出喜好态度的同时,个性也被盲目推崇。所谓的自由价值观或许与“这个”所表达的意蕴有相近之处我并不反对这一说法。我想指出的是:“这个”时常因为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容易与周围发生冲突。人类靠着“这个”这一信念一路向前,到现在已经是到了尽头。消费社会或小众文化靠着“这个”发展至今,也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尽头。这就意味着,“这样”中所藴涵的“抑制”、“让步”以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理智态度应该得到一个中肯的评价。或许“这样”比“这个”更接近真正的自由价值。
3、广告
无印良品的广告概念“虚无”(EMPTINESS)就是将这一原理意识化。
跟无印良品的极简主义理念也相呼应。
第五章 对消费欲望的引导
“小处着手,大处着眼”。
1、营销和设计变的越来越重要
一个汽车企业并不见得一定要亲自生产汽车。制造企业的核心机能正在从生产能力向商品开发转移,市场营销和设计的重要性得到了凸现。
2、日本人的边缘心态
日本人似乎时常把自己放到世界的边缘,而且在其内心某处,总有一颗乡下人般的灵魂。这不是自卑的恶习。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而是习于将自己摆在更谦卑的位置来思考问题,不是很好吗?与其像美国那样自以为是世界的中心,还不如置身边缘,保持更为审慎的世界观。
第六章 在日本的我
略
第七章 有过这样的世界博览会吗?
略
第八章 设计领域的再配置
如果说“信息之美
”也是一座高山,在我看来,至少有三条攀登路径:“清晰”、“独创”和“幽默”。
1、清晰
设计师的工作要领之一就是要对信息进行整理。
2、独创
“独创”就是用没人用过的崭新方法表现信息。
只有具有独创的表现形式,オ能引发人们的兴趣,为之感动,进而接受信息本身。
3、幽默
幽默代表的是层次极高的理解。人们如果不理解内容,是笑不出来的。
不光是把握内容,并且还能从其他角度对其进行欣赏。
那么平面设计指的又是什么呢?“graphic”直译的话就是“绘画的”的意思。但也许将其称为“图”会更为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