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那些事

大学毕业以前,我不会做菜。从小学开始住宿吃食堂,家人厨艺也一般,所以对做菜这件事基本是没有概念的。

一直到大学毕业出来工作,自己租了个小房间,合租的是个潮汕女孩子。潮汕女孩子热情,还爱做饭,熟悉了之后,经常周末大早上就邀我一起去逛菜市场,买新鲜的肉熬汤,买最嫩的青菜下锅爆炒,还有鲜笋炒肉,粉丝蒸虾,潮汕牛肉丸...她负责炒菜,我只打打下手,饭菜起锅后我们就在客厅那个小桌子上开吃,吃完还有她买的西瓜。

常常一顿下来撑得圆滚滚的,觉得比外面的快餐不知好吃多少倍。于是自己琢磨着也学着做几道菜吧。

要学做菜,首先要会买菜,从大清早去买菜的潮汕室友那里学到的第一课就是:食材的选择是做菜的第一步。

我选菜是有问题的,在超市买8个鸡蛋,有4个是坏的,因为不会挑,全拿了超市里别人挑剩的坏鸡蛋。后来学了个精,买菜的时候多问,问问旁边也在挑菜的年纪稍微大些的阿姨:“阿姨,我也买青瓜,青瓜要怎么挑才比较好呀?”有经验的阿姨一般会很乐意告诉我她们选菜的小秘诀;或者在小市场买菜,直接问摊主,不过问小摊主要有些技巧,谁也不会说自家的菜不好,你可以用选择问句,大白菜和奶白菜那个好吃呀?奶白菜好吃些呀,那我今天买奶白菜,可是如果下次想挑大白菜应该怎么选?一来二去的,买菜的次数多了,请教的次数多了,自己也留心观察些,家常菜的挑菜技能就学习得差不多了。

有时她们除了告诉你怎么选菜,还会教你怎么做这个菜,比如我去买鲈鱼的时候,卖鱼的是一对老夫妇,我只问了一句“这个鱼大概要蒸多久”,老奶奶就把这条鱼从回家该重新清洗,撒盐腌制一会到最后一步起锅用热油浇的整个步骤给我讲述了一遍,临走还送了两根葱。第二次去的时候还会问上次的鱼做得好不好吃,偶尔没有鲈鱼了,我买其它鱼,她也会跟我分享她做这种鱼的经验。

有一段时间我爱吃牛腩,每周都去买牛肉,和卖牛肉的摊主学习了几次之后,挑牛肉会了,切牛肉也会了,牛肉摊主炒牛肉片的精髓也完整继承了过来。

这样的市井经验和分享常常会让我感慨我们小老百姓的热情和善良,人和人之间的界限感并不是那么明显,聊起家常话题的时候显得分外亲近。

做菜那些事_第1张图片

菜选好了,菜谱或问人或百度已经查好了,调料也是要学着用的。

从小我们家厨房只有盐、花生油和生抽,其余的很少见。一开始我也是只用这几种调料炒菜的。潮汕室友看不过去了,提醒我:为什么你炒青菜没有蒜的,做鱼要用多些姜呀,拌面可以买点拌面酱,老干妈和面条也好吃,蚝油可以炒蘑菇,土豆丝加醋和辣椒最好不过了,回锅肉下点白糖好吃哦...

在室友、度娘和陌生人的调教下,我的味觉打开了新大门,开始学会制作和品尝出不同味道。慢慢地,做菜居然有点像样了,有次一群朋友过来吃饭,一口气做一桌的饭菜也不觉得勉强了,朋友还会说好吃。

我从前并不是热衷厨艺的人,现在也不是,但学会做菜之后却从饭菜中发掘出一些幸福感:偶尔周末一顿精心的晚餐可以慰藉一周以来忙碌的辛劳;将食材从混杂的市集中带回来料理成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会为朋友过来吃饱了感到喜悦。

不记得是哪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人类分享吃是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人类是从饥荒中走过来的,有恐“饥”基因。从这个角度出发,我几乎要认为人类做菜吃,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一个人的时候,做菜给自己吃,好好爱自己;一群人的时候,如果有人为你们做菜,那TA应该是爱你们的。

TA一定很爱你,才会愿意用心给你做菜吃。一个真心热衷厨艺的人,大体也应该是个会自爱和热爱生活的人。如果一顿饭,除了好好品味菜肴的味道,还可以感受被爱的幸福,那吃饭就是件让人愉悦的事。

悦人也好,悦己也好,做菜是值得打磨的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菜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