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208】《测试路上你问我答》(66)最科学的对待 Bug 的心态是怎样的?

【落叶208】《测试路上你问我答》(66)最科学的对待 Bug 的心态是怎样的?_第1张图片
文/秋之川

【目录】

这是《落叶》文集里第 208 片落叶,希望你能喜欢,不为别的,只为这份坚持。

【背景】

请问最科学的对待bug的心态是怎样?

如果追求在一次测试中尽可能多地发现bug,铺天盖地地写测试点,导致进度缓慢,工作强度过大。个人认为这是一种比较偷懒的思维方法,不能有的放矢,胡子眉毛一把抓。哪些测试点是可以在“本次测试”中放过的?个人认为:不涉及需求功能实现的测试点,可以在以后更新版本的时候再测。

这是今天小密圈的朋友发起的讨论,正好契合当下实际项目里遇到的测试策略问题,所以就多说了一些,再补充整理一下,作为此问答。

【你问】

最科学的对待 Bug 的心态是怎样的?

【我答】

我觉得这是很多优秀测试工程师的“通病”,他们能发现很多深层次和细微的问题,如果把一个项目给他们测一个月,60%~70%以上的 bug 肯定都给挖出来了。

可是他们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陷入问题的细节,从一个问题点垂直且延展测试下去,而忘了当前阶段的测试目的和测试重点,等酣畅淋漓地挖了一堆 bug 出来之后,才发现,阶段性进度严重 delay 了。

比如,某个项目需要在三天内完成测试,用于客户演示,所以这三天对质量的要求其实就是保证主流程通畅和逻辑正确,演示所需要展示的页面不能有明显的错误。那这个阶段的测试策略,就不能发散或者深入,而是需要快速扫清主流程路上的逻辑性问题,确保正向的场景可以正常使用。

在完成上述测试之后,再深入展开,分层细测也不迟。Bug 是永远都找不完的,而且并不是说,在任何时候,找 Bug 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得看具体的测试策略,也不管具体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目标,不管什么项目,什么产品,什么阶段,拿到就进行详尽的测试,往往会适得其反,也许你保证了质量,却丢失了最重要的:时机。

因为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测试目标,针对不同的测试目标,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测试策略。而前文中说的很多优秀测试工程师的“通病”,其实根源在于:不擅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测试策略。

有同学通过定义用例级别来解决这个问题,从方法上是可行的。我们可以在做用例设计时,将用例分成1/2/3等级,这个等级的定义可以依据测试深度或主次分支,不同阶段可以选择相应级别的用例执行,让测试人员完全按照用例去严格执行。

不过,这种方法有几个弊端:

1、现在的很多互联网项目中,测试设计不需要细到 case 级,只是分析到测试点层面,具体的测试执行,需要测试工程师根据测试点再做更细一层的测试;

2、如果要求测试工程师严格按照测试用例去执行测试,势必会约束到他们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

3、测试用例的持续维护和及时更新,包括对测试用例的筛选和归类,也会耗费相当大的人力;

所以,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需要测试工程师提高自身的测试策略认知,以及测试分析能力的应用。

《测试路上你问我答》里的 Q&A 66,如果是你要的,甚好!如果不是,你问,我答!

作者简介:14 年测试 + 11 年项目管理 + 11 年团队管理 = 一个测试老兵

【目录】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叶208】《测试路上你问我答》(66)最科学的对待 Bug 的心态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