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有些作品,早已看过,但不太懂,也没有共鸣,只因缘分未到。比如Robert Frost的这一首诗《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

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

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

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

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

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

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这首诗我初中时就读过,当时对它毫无感觉。而现在,在这个夜晚,在经历了最近的一些事以后,我再次读到这首诗,只觉得脑海里轰然一声响,我终于明白了诗人在说什么。

我没有去看过别人的诗评,因为我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

先说全诗最重要的意象——树林,在我看来,它毫无疑问是象征死亡。诗人使用了“lovely, dark and deep”来形容它,多么意味深长的几个形容词。

与树林截然相对的一个意象是那匹马,那匹马因为主人长时间地驻留在树林畔感到不安。显然,马代表着生命,马和树林之间的对立,正是生与死之间的对立。

全诗的意境,有一个从现实到空灵的过度。

第一段,是最现实的一段:我骑着马,在一片树林前停了下来。这片树林是谁的?是村子里一个村民的。

多么朴实的交待。

但接下来,诗人就开始玩起了叙述诡计。“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 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这一句诗很妙。它的妙处有三。

首先,它把诗歌的视点从“我”转移到了一个莫须有的树林主人,一下子,镜头从近景切到了远景,我们跟随着树林主人的视角,从远处看到一个旅人驻马林前,而天空飘着雪花。为什么要么镜头拉到远处?因为这样才能突出那种空旷寂寥的感觉。

其次,诗人很狡猾地说:“He willnotsee me stopping here”——如果我对你说,“不要想大象”,你脑海中跳出了第一个意象,就肯定是大象——同样的,当诗人说“他不会看到”时,给我们的意象却恰恰就是他看到了。所以,这句诗就给了我们这样的想象:诗人驻马看着黑漆漆的林子,而有人躲在远处的村舍里窥伺着他。

考虑到树林象征着死亡,那么这树林的主人自然就代表着亡灵了。所以,这一句诗不但意味深长,还有点阴森可怖。

最后,“fill up with”描绘了一个雪花逐渐落满林间的过程。由此可见诗人驻马的时间之长。

这就是诗歌的第一段。

接下来,诗人充满奇思妙想地把视点转移到了马的身上,在马看来,主人在树林前停留那么长时间,非常古怪,何况这树林前什么都没有,荒无人烟,只有结冰的湖,和一年中最深的黑暗。

马不能理解主人为什么对这片树林这么着迷,因为这里的马代表着健康朴实的生命,它不能理解那些游走于生死边缘的灵魂。正如一个普通大众,也无法理解一个濒临自杀的人的心境。

接下来的第三段,诗人详细描写了两种声音的对立。一种声音,是马儿在不安中弄响铃铛的声音,另一种声音,是风吹卷着雪花的声音。前一种声音,代表着生命的欢快,正所谓“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但它转瞬即逝;后一种声音,代表着大自然的平静和冷漠,但它年年如此,亘古长存,正所谓“年年风雨荒台畔,日暮黄鹂肠欲断”。

这第三段,仅仅通过两种声音的描写,就烘托出了一种非常空灵的意境。这一段妙不可言,如果我是英语老师的话,我就会让学生好好记下“the sweep 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这样的短语。

诗人被那种永恒静谧吸引了,他驻马良久,他在考虑什么?他在考虑,自己是不是该停下来休息了——读者到这里当然应该明白,这里的“休息”究竟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但他最后,还是摆脱了那片黑暗、深沉的树林的诱惑,因为他还有很多承诺需要遵守,在沉睡之前,他还有很多路需要走。

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我真想把这一段诗,送到所有需要听到它的人耳中。

最后说一下,读诗要读原文,不要找什么译文来看。散文你看翻译也就算了,像诗歌这样的韵文,翻译会破坏原诗的韵律和节奏的。

比如这一首《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适合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来读,它的节奏本身也比较舒缓,带着种沉思的忧郁。

但是,我们看看余光中老先生的译本:

雪夜林畔小驻

想来我认识这座森林,

林主的庄宅就在邻村,

却不会见我在此驻马,

看他林中积雪的美景。

我的小马一定颇惊讶:

四望不见有什么农家,

偏是一年最暗的黄昏,

寒林和冰湖之间停下。

它摇一摇身上的串铃,

问我这地方该不该停。

此外只有轻风拂雪片,

再也听不见其他声音。

森林又暗又深真可羡,

但我还要守一些诺言,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还要赶多少路才安眠。

不难看出,译诗韵味大变,译者强求句式的整齐,却破坏了原诗深沉悠长的气韵。好好的一首哲理诗,硬是被翻译出了儿歌的味道。

当然,我这里不是想质疑余老的翻译水平,我只是想强调一点,诗歌是不可译的,读诗要读原诗。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