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上)

01

      由胡因梦老师审修并推荐的《塔罗冥想》是今年(2016年)8月在台北正式发布的新书。她对这本书的推崇,从她为这本书作的序以及她在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可见一斑。书友会的小伙伴们动作很快,几乎在新书上市同步就向台北一家书店团购了几十本,因而我有幸在11月初就拿到了这本装帧精致、厚厚的经典巨著。

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上)_第1张图片

        比起书友会的“《塔罗冥想》学习小组”微信群里的小伙伴,我在这本书的阅读进度上属于比较慢的,刚刚读完前三封信(作者针对22张塔罗牌的寓意进行解读,一共22封信),现在还无法准确、清晰地概况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然而也并不需要,因为这本书本质上是一本指导实修体验的书,它无法仅仅通过头脑的理解而达成,因而需要在“精微化”的真实体悟中去获益。何谓“精微化”?胡因梦老师在新书发布会上说,“……在内修的这个功夫上面也越来越「精微化」了,所谓「精微化」就是越来越进入到气脉、通脉、气轮那些感受,对于能量的感受,就是说所谓灵修、信仰这件事情不是只是「认知」跟「信」,还要慢慢进到实修。

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上)_第2张图片

        可是“不仅仅通过头脑来理解”并不是不要思考,这本书的一大特质恰恰是:要善用我们的头脑,发展我们的理性(此处理性的涵义,借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概念,即为“dare to know”),在“穷逻辑之究竟”后,“纵身跃入深渊”而获得信仰。

02

        今天的题目:“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正是第一封信《魔法师》中揭示的主旨。

        来看看这张塔罗图的内容是什么呢?

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上)_第3张图片

        一个年轻男子戴着一顶双曲线大帽子,站在一张小桌子后面。桌上有一个瓶子,一个杯子和两颗骰子,一把出鞘的刀,还有一个可以容纳桌上所有物件的布袋子。这名男子是魔法师,他右手握着一根棍子,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球状物。虽然双手都握有物件,他脸上的表情却泰然自若,没有任何紧张、用力或慌乱的样子。他的动作是如此轻松自然——看起来就像是在玩游戏而非认真工作。他没有留意手上的动作,眼睛也是看着别处的。

        这本书中将要开启的塔罗一系列象征符号的启示,就从这张魔法师卡展开了序幕。对于这张卡背后奥义的揭示,将会是理解其他二十一张塔罗卡的根基。它是“奥义中奥义”,是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即为:

        “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让你愿意承受的轭变得不费力,让你背负的担子变得轻松。”

        这段忠告、指示甚至可以说是训诫,来自于主耶稣说过的话:“我的轭是容易负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第11章,第30节)。

03

        所谓“不用力的专注”,可以理解为:积极却放松,努力但不用力。这在实修和认知上意味着什么?

        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和想象是一种自动化作用,念头不断冒出。而真正的专注恰好相反,只有处于平静无念的状态,摆脱了思维和想象的自动化作用,才可能真正专注。因此,在发展真知(to know)、意志(to will)与胆识(to dare)之前,必须进行“静默(to be silent)”的修炼。基于此理,一些基督隐修的初学者要进行长达五年的禁语。只有精通了静默的艺术,拥有专注力,并且有能力觉知话语的内涵之后,学生才拥有说话的“权力”。

        理解“不用力的专注”,还需要厘清不同类别的“专注”。专注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不感兴趣的专注,另一种则是感兴趣的专注。前者是籍由意志力来摆脱束缚人心的激情、迷恋或执着。后者则是被激情、迷恋或执着掌控而发生的。完全沉浸于祈祷的僧侣和被激怒的公牛都是专注的,但前者处于宁静的默观状态,后者则是被愤怒冲昏了头。傲慢自负、追逐名利欲望的人也可以是专注的,但牵动他们的并非专注力而是执念。

        写到这里,笔者反观自己以往的“专注”状态,似乎还是“感兴趣的专注”为主——凡是自己喜欢的,就愿意积极投入;凡是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的事,难免有抵触和不悦的情绪。抱持这样的心态,容易在喜欢又擅长的事情上产生自负心理,也容易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心生怨言。从这个角度去反思,的确看得更清晰。不过,这仅仅是“认识”层面上的理解,若要真正做到,还是得老老实实地通过冥想、日常体验的觉察慢慢地实修。

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上)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修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学习不用力的专注,把工作转化为游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