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保罗﹒沃尔克(Paul Adolph Volcker, Jr)《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作者,1979年至1987年任美联储主席,对稳定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起过关键性作用。格林斯潘把他赞誉为“过去二十年里美国经济活力之父”。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国际经济高级研究员,《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他在《经济学人》杂志工作了13年,在《华盛顿邮报》编委会工作了8年,主要专注于经济全球化和政治经济领域。他之前的著作包括2004年出版的《世界银行家》(The World’s Banker)和1992年出版的《后种族隔离时代》(After Apartheid),前者被《纽约时报》评获编辑选择奖,后者是《纽约时报》推荐书目。
作品简介
《富可敌国》这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在本书中,华尔街的生存之道、美国金融界的商业文化被演绎得出神入化。本书作者对该行业进行了包括300个小时访谈和无数内部文件在内的深入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讲述了关于对冲基金鲜为人知的故事:从该行业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到乔治·索罗斯,再到许多其他不那么出名但在这个领域同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从1987年的股市暴跌,到网络泡沫,再到抵押贷款证券的崩溃。在这个过程中,对冲基金参透了市场的玄机,不断赚取巨额财富。它们的创新改变了世界,孕育了特殊金融工具的新市场,改写了资本主义的规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通向未来金融体系的窗口。
作品序言
目前,对冲基金的主流投资策略中,大多是根据套利交易性质和投资异象的特征来加以区分的。股票多空策略long-short,该策略是最为传统的对冲基金策略,根据对冲基金的模型,对股票价格的合理程度加以评估,做多低估的股票,做空高估的股票,待估价错误修正的过程来获取收益。兼并套利策略Merger Arbitrage,该策略认为在公布兼并信息之后,被收购公司相对收购公司获得超额收益,通过做多被收购公司,做空收购公司,可以在公告之后获得超额收益。可转换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买进可转换债券,并卖空标的股票,行使转换权等同于回补空头头寸,在可转换债券及标的股票的价格偏离均衡水平时会有利可图。统计套利Statistic Arbitrage,该策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出几种证券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旦现实市场偏离了历史数据关系,就进行交易以套利。
媒体评论
目前为止对改变了金融结构、并将继续改变金融结构的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最全面的描述。
——《华尔街日报》
非常好。
——《纽约时报》大卫﹒布鲁克斯
一本极其令人满意的书:一部金融市场最前沿的引人入胜的历史,一个危机出现时这些鲜为人知的机构的现状的扣人心弦的描述。
——《卫报》
精彩。
——《slate》杂志
一部精彩的对冲基金行业史,今年夏天的必读书。
——《纽约时报》
马拉比设法将那些奇闻逸事戏剧化,比如保罗﹒琼斯预测到1987年的股市崩溃,还有乔治﹒索罗斯1992年成功狙击英格兰银行。他深入了解了交易者的想法…并不着痕迹地增加了这个可读性极高的故事的历史性和学术性。
——《金融时报》
《富可敌国》是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对冲基金英雄的深入研究史,是一个关于开创一个成功且灵活的行业的格格不入、逆势而为的知识分子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没有他们,金融业仍将是因循守旧的。
——《经济学人》
《富可敌国》见解精辟,内容丰富,他善于讲故事,作为财经作家也一样优秀。
——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
马拉比的书内容丰富,娱乐性强。数十亿美元的交易帐目和奢侈的生活方式甚至可能引诱你转行。
——《新闻周刊》
…很不错的书…
——《经济学原理》
很精彩…权威的对冲基金史。
——《爱尔兰独立报》
有说服力…一个诱人且可信的看法。
——《展望》
高明、引人入胜的分析…一部很好的书。
——《爱尔兰时报》
令人信服…马拉比对相关的金融理论有敏锐的洞察力,描述生动…《富可敌国》也是目前为止对改变了金融结构、并将继续改变金融结构的这个鲜为人知的行业最全面的描述。
——《华尔街日报》
富含信息和许多的轶事…其清晰明了可作为其他金融作家的典范。
——爱尔兰《星期日商业邮报》
很有意思。
——《出版者周刊》
对一个鲜为人知的金融领域生动刺激的描写。
——《科克斯评论》(Kirkus Reviews)
权威评论
《富可敌国》一书对如何在对冲基金这个神秘的领域成为亿万富翁这个模糊的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启示。塞巴斯蒂安﹒马拉比以轻松的语气讲述了这个行业一系列为人熟知或不广为人知的神奇人物,他描述了阿尔弗雷德·文斯洛·琼斯的匪夷所思的经历,这个曾经居无定所的新闻工作者、社会学家、大胆的反纳粹分子于二战后创立了第一只‘对冲’投资基金。自那之后,我们看到了他对一系列投资巨头的生动描述——从十足的赌徒迈克尔·史坦哈特,到大胆的流亡者乔治·索罗斯,到随和的选股高手朱利安·罗伯逊,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些不走运的知识分子,再到现今的对冲基金业巨星们。尽管马拉比用的是轻松的语气,但他提出了一个非正统却令人信服的结论:鉴于对冲基金资金如此庞大,它们很可能是社会用来承担风险的最好的工具。任何对此有异议的人都将难以理解近来华尔街的崩溃这一事实。如果一个人对于将风险集中在那些他们的高层管理者用别人的钱来做赌注,并且傲慢地要求纳税人买单的大银行觉得恐惧的话,那么,就像马拉比所指出的,对冲基金就是一个消除恐惧的必要良策。
——罗杰·洛温斯坦,《华尔街的末日》作者
塞巴斯蒂安﹒马拉比将我们带入对冲基金这个神秘的领域,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传授了金融知识。这本书讲述的都是参加高风险游戏的丰富多彩的人物。从头至尾,马拉比都以其惯有的睿智,帮助我们理解金融业中这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作者
当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时,他根本不知道它会何去何从。塞巴斯蒂安﹒马拉比肯定是现阶段对对冲基金最敏锐的研究者,他在这本非常好的书中与你分享他的见解。
——艾伦·布林德博士,Gordon S rentschler memorial的经济学教授,《静悄悄的革命:中央银行走向现代》作者
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马拉比对关键人物做了生动地描述,同时也对不同金融历史时期、不同投资风格的优势根源进行了深入地讨论。我向学术界及资产管理领域的同仁和学生强烈推荐这本书。
——约翰.Y.坎贝尔,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阿洛斯瑞特资本公司(Arrowstreet Capital)的合伙人
核心内容
《富可敌国》这本书的副标题为: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这本书的中文版总共370页大约37万字左右。小编会用大约5000字转述书中精髓,再用1500字解读总结给各位亲!下面小编将为亲转述这本《富可敌国: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如果小编说8分钟能赚3000万美元,一支小小的对冲基金就可以让一个拥有2.4亿人囗的国家经济起死回生..…….您八成怀疑小编胡说八道。但是,读完下面这本书《富可敌国:对冲基金和新精英的崛起》的解读内容,各位亲就不会这么想了。
1.股市投资
对冲基金,想必大家多多少少都听说过这个金融市场的后起之秀。在你的印象中,它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是投资者对冲风险的好帮手,还是扰乱金融秩序的投机者呢?事实上,对冲基金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要么是它们如何在动荡不安的金融大战中捞到巨额财富,要么是对冲基金经理每年如何获得几亿美元计的丰厚奖金,要么是它们如何出其不意地冲击政府的政策和市场的防线。
要说对冲基金的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形象,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许多对冲基金在金融危机中成功避开风险;而另一方面,对冲基金也被认为是危机产生的主要导火索之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虽然大家都知道对冲基金,但很少有人真正理解它的操作方式,这就让它显得无比神秘。其实,对冲基金一向都不在金融市场的聚光灯下面,因为它们的成功恰恰是要找到金融市场上那些还没开发的商机。那些史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都是早早赶在对手之前就想出了新的投资点子。想知道秘密在哪里么?全在这本书里!它会培养你对金融市场的洞察力,让你知道怎样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来豪赌一把。读完这本书,你至少能明白下面几个问题:怎样做到在8分钟里赚到3000万美元?一支小小的对冲基金如何能让一个拥有2.4亿人口的国家经济起死回生?为什么和投资银行不一样,对冲基金不需要纳税人援助资金呢?
2.混合性策略
对冲基金的大名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它完竟又是怎么操作的呢?这还得从对冲基金的诞生讲起。1949年,文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对冲基金从此登上历史舞台,并在之后的几十年内发展成了一类重要的金融机构。到了今天,绝大多数的对冲基金都紧紧跟随着琼斯当初创立的模型,在股票市场中采用混合型的交易策略。具体来说,对冲基金经理们跟其他投资者一样,会放长线钓大鱼,买空那些有前最有潜力的公司的股票,当公司市值增长时,他们就能从中获利。但是对冲基金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也会买那些行情不好,未来可能跌价的公司股票。这种做法也叫卖空,对冲基金经理们往往找那些不被市场看好的公司下手,先拆借公司股票并卖出,等到股价一下跌又马上把它买回来,也就是先卖后买。
这么说你可能很难理解,我们来举个具体的例子。假如你发现某个公司的股价被估高了,于是聪明的你就跟一个股票经纪人商量,让他暂时先借你50股,然后你转手按每股20块钱把股票卖出。这样一来,你手里就有了1000块,可是欠的50股怎么办呢?你很幸运,因为一个星期以后,那个公司的股票就跌到了10块钱1股,这个时候你只用500块就能买回50股,把它还给那个借了你股票的经纪人,那剩下的500块就归你了。这就是对冲基金的一种典型的操作模式,这些对冲基金的经理们对市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们知道怎样通过买空和卖空来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但是他们口袋里能用来投资的钱往往不多,所以能赚到的也很有限。这时,他们就会去寻找那些能借给他们的大金主,这样投资金额一下子就腾上去了,也就能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对冲基金赚大钱的秘诀就在这里。另外,虽然对冲基金经理投资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还是会从利润里抽成,作为自己的绩效费,这也能鼓励他们进行更好的投资。
3.规避风险
翻书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对冲基金跟打牌差不多,可是打牌还有赢有输,那这些对冲基金经理怎么就这么神通广大,知道哪些股票会涨,哪些股票会跌呢?他们怎么就能确保自己不会在一次判断失误的投资中满盘皆输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说明你很可能还是个外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没有人能完全预测一支股票的走势,也没有人能确定一次交易的结果。对冲基金也是一样,它并不是神一般的存在,也需要用多样化的资产组合来分散风险。对冲基金可以通过对不同股票的买空和卖空,来让投资始终保持多样,这样就能在动荡的市场里保住资产。
比如说,如果股票价格上涨,卖空会给你带来损失,但这小小的损失会被买空带来的利益所弥补。相反,如果股票价格下跌,卖空就能给你带来收益,还能弥补买空带来的损失。所以,无论市场怎么变动,这种买空和卖空相结合的方式能保证总的投资收益不受到太大的影响。正是这样化险为夷的操作策略,让对冲基金大获成功。除此之外,对冲基金经理们往往都很小心谨值,因为他们投资的不仅仅是客户的资金,自己的钱也搭在了里面,所以一旦投资失败,自己也有可能一贫如洗,这就促使他们在交易的时候三思而后行。
对冲基金能够规避风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政府的帮助,因此风险不能太高。如果银行坏账堆积、濒临破产,政府会伸出援手,但是如果换做是对冲基金因为太多失败投资而陷入困境,政府根本就不会来扶一把。好了,现在你应该已经对对冲基金操作策略的理论知识有了一点了解,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金融界精英们是怎么实际利用这些投资技巧,在市场波动中赚得盆满钵满。
4.史范柏
在1949年艾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用他的对冲基金挖到第一桶金之后,这种投资方式受到了其他人的纷纷效仿。在这些早期对冲基金公司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史范柏了。虽然公司的三个创始人,迈克尔斯坦哈特、杰罗尔德·范恩和霍华德·伯科威茨基本上完全照搬了琼斯的模式,但他们却是第一个用这种方式进行大规模投资的,赚到的钱也就比以前谁都多了。他们的策略很简单:敢赌才会赢。不过,这个方法得以实现,还多亏了一项政策改变,上世纪70年代初股票市场变革之后,谁要是愿意一次性购买大量股票,就会得到很大的折扣优惠。
史范柏公司的三个创始人当中,斯坦哈特是主要的推动力,他就是极少数愿意豪赌的投资者之一,也正因为如此,一些人说他的成功是由于生性好赌。不过他很幸运,在新的投资环境下迅速崛起了。给大家讲一个他比较光辉的事迹,他曾经买入一个破产铁路公司的70万股股票,然后又迅速卖出,在短短8分钟里就赚了100万美元,是不是让人难以置信呢!你可能觉得,赌博靠的不就是运气嘛,想得美,这么巨大的收益只
靠运气远远不够,还得有巧妙的投资策略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在上世纪60年代未的时候,无数对冲基金公司因为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破产,最大的对冲基金公司甚至在两年内没了三分之二的资产,要不是史范柏公司专业技术过硬,也不会在动荡的市场里独领风骚了。就这样,史范柏公司在混乱的金融市场转型中白手起家,还积累了大量资本。
5.深层数据分析
下面我们来讲一讲另一个对冲基金历史上的巨头——商品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他们对琼斯最初的投资模型进行了改进。它在多样化资产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深度分析来预测市场的变化和走向,进一步降低风险。话说这家公司的董事长赫尔穆特·魏玛本来就是科学家出身,因此他把老本行应用在金融领域一点也不奇怪。他和团队根据专家的见解,再加上对天气、生产等数据的分析,对可可豆、小麦和五花肉等商品期货进行投资。
虽然说这个思路本身是史无前例,但魏玛对它还是有点盲目信任了。在玉米枯萎病席卷美国大片农田的时候,他完全不顾外界专家的意见,毅然决然地相信公司里一名植物病理学家的分析,认为玉米价格会下跌。结果呢,玉米价格反而噌噌猛涨,可以想象,商品公司赔了很多钱。故事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商品公司就这样玩儿完了,别着急,虽然在这次玉米枯萎病带来的投资机遇中,商品公司押错了宝,损失惨重,但凭借着复杂的数据分析,它很快就走出泥潭,重振雄风。后来,公司的交易员们放弃了对生产条件的分析,而把重点放在了对金融状况的分析上。同时,鉴于市场趋势往往取决于投资者的反应,商品公司也开始研究投资者的心理,看看他们心里到底在想啥。
最后,他们终于总结出一个规律:投资者往往会在股票涨价时追买,这就推动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反之,当股票价格下跌,投资者就会抛售手里的股票,进一步加剧了下跌的趋势。这个道理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呢?商品公司就利用这种投资者心理,在股票有上涨苗头的时候就买入,希望用这样的方式来带动更多的投资者买进股票。用这种滚雪球的方法,商品公司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在短短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公司的总资产就从100万美元飙升到了3000万美元。
6.活跃索罗斯
上面说的两家公司是早期对冲基金的代表,接下来,对冲基金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而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乔治·索罗斯在1973年创办的量子基金。到了上世纪80年代,就在全球货币市场似乎风平浪静的时候,已经成立了十年的量子基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人们认为经济正
处于均衡状态,而美元也被认为是坚强的保护盾,不会受到投机买卖的冲击。其实,对当时的很多美国人来说,对美元的信任就是爱国的表现。他们相信,只有在国外市场对美国商品需求下降,而美国对国外商品需求上升的时候,美元才会受到冲击。当时的人觉得,这种情况就算天塌了也不会出现。人们信任美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就算投资者可以预测美元的价值,他们也不能对它怎么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乔治·索罗斯出场了。他颠覆了人们对货币的传统观念,认为货币并不是稳定的资产,而是和股票一样有涨有跌,因此他决定投资货币本身。1985年,索罗斯进行了第一笔大规模货币交易,看跌美元价格。他一边卖空美元,另一边买空另一种稳定的外币,这样就能在美元价格下跌之后把它们重新买回来。尽管他的预测一开始看起来不怎么靠谱,但是到了1985年9月22日,美国、西德、日本和英国的财政部长共同决定美元贬值,也就宣告了索罗斯货币投资的成功。这次交易让索罗斯大赚了2.3亿美元,而这么巨额的收益仅仅是因为一次政治事件。在积累了大量资金之后,索罗斯手腕越来越硬,在接下来的投资中甚至能自己操控货币汇率升降,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量子基金影响汇率带来的严重后果。
7.挑选蓝筹股方法
还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公司,也诞生在1980年,那就是由朱利安·哈特·罗伯森创立的泰格基金。现在大多数人都知道,股票市场能帮助你了解哪些股票更能升值。不过,在泰格公司刚起步的时候,那个年代的很多对冲基金交易员对股票并不关心,当时的大多数金融机构也觉得股票市场没什么用。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之前讲过的,斯坦哈特靠的是投钱多,商品公司用的是复杂的公式分析,索罗斯则利用政治事件进行投机,那泰格基金又赢在哪里呢?
在泰格公司之前,没有谁是只凭挑选优质股就能玩对冲的,而泰格基金就在这方面独树一帜。对于一支股票,罗伯森和他的小团队会分析所有和股票价格相关的各种信息,从公司的前景到可以用来买股票的货币和商品等等。有了这些信息,泰格基金瞄准了那些股票价格不准的公司,如果股价被高估就进行卖空,反之就买空。这样的投资策略给泰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1985年这一年,泰格确定阿维阿尔公司的股票被低估了,它是一家给航空航天器提供零部件的铝合金公司。于是,泰格基金以每股12.5美元的价格买下了阿维阿尔的股份,后来又以25美元一股的双倍价格卖出。另外,泰格基金还用每股9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帝国航线公司的所有股份,并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卖出。据说在那年,老板罗伯森给投资人写信的时候,除了大夸公司的成就,还开玩笑说,要是不想老婆拿着他们的银行卡去买买买,就最好不要让她们看到这封信。
8.投资损失
另一个在对冲基金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我们不得不说,那就是汤姆·斯泰尔在1985年建立的法拉隆。那法拉隆对对冲基金的贡献又在哪儿呢?它让交易员对自己负责的投资损失负责。在法拉隆基金出现以前,交易员们赚钱的动力主要来自绩效费,不过这种制度可能会给公司的总利润带来消极影响。为什么呢?我们一开始说过,对冲基金公司会把一部分投资收益发给交易员作为奖励,让他们更努力,给公司揽更多的钱。但是这种奖励机制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站得高摔得狠,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同时,交易员们工资多少只跟投资收益有关,出了损失也不用负责,因此为了让自己大赚一笔,就更有可能不顾一切铤而走险。大多数情况下,对冲基金公司交易的原则是“要么我赚,要么你亏”,听出来什么意思了么?就是反正都是赚。也就是说公司有盈利的时候,交易员会抽取很大一部分利润作为绩效费,而亏损的时候他们却可以两手一甩,不用负任何责任。但是法拉隆公司觉得这样没道理,有风险应该平摊,所以交易员们在投资出现损失的时候,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
斯泰尔的基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第一支“事件主导”的对冲基金,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们专门分析各种特殊事件对股票估值的影响,例如公司接管、并购和破产等。然而,法拉隆公司成功的秘诀跟这些经济策略没有一点关系,而是因为公司强大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斯泰尔坚持让员工把钱投资到基金里,这样一来,如果他们投资失误,就也会觉得心疼,这就保证了交易员在冒险时三思而后行。这种做法给法拉隆带来了好名声,到了1990年,甚至连耶鲁大学也成了他们的客户,而在那之前不久,耶鲁还说过对对冲基金没有一丁点的兴趣。
9.救世主?掘墓人?
在今天的美国,想要进入政坛很简单,你不一定非要当政治家,只要影响力够大就行。而要获得这样的影响力,对于大多数对冲基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对冲基金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那是因为对冲基金资金多、投资快,财大气粗,这种能力甚至可以破坏一个国家的经济。这种事就发生在了上世纪90年代早期的欧洲,当柏林墙被推到之后,整个欧洲政坛动荡,各国的货币也因此遭受了严重的冲击。其中,英镑尤其悲剧,一度在汇率表上垫底。
欧洲的不幸处境却给乔治·索罗斯创造了机会,他马上大量卖空英镑,这就让英镑的贬值更加严重。之后,英国为了保护他们的货币安全,让英格兰银行投入了270亿美元,但是这么做不但没有成功,反而让索罗斯大赚了10亿美元。不过,对冲基金并不总是让经济崩溃的捣蛋鬼,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可以挽救经济。由于对冲基金规模很大,所以它投资的手可以伸得很长,能吸引全世界的注意。有时候还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拉动整个经济。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们来看看上世纪90年代后期独裁者下台之后的印度尼西亚。当时,印尼最大的银行,亚洲中央银行正徘徊在破产的边缘。不久之后,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结果,印尼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似乎成了国外投资者最排斥的地方。但别人眼C05物,在对冲基金眼里可能就是块宝。2002年,法拉隆收购亚洲中央银行。不到五年,法拉隆不但成功让银行的股票价值涨了5倍多,还起了带头作用,吸引了其他人纷纷来印尼投资,从而挽救了这个拥有2.4亿人口国家的经济。
10.大而不倒
就像我们刚刚说的那样,对冲基金对各国政府和全球经济都有潜在的巨大威胁,那么你可能会问,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允许它继续存在呢?首先别忘了,不仅仅是对冲基金,所有的金融机构都有一定风险。另一方面,就像人有好坏一样,对冲基金公司也有的善良有的奸诈,因此在评价对冲基金领域的时候,不能以偏概全。再说了,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对冲基金涉及金融欺诈和滥用的情况比其他金融机构更多。事实上,从2007年到2009年的金融危机可以看到,金融机构普遍不安全,而目前也没有足够的规章制度来提高它们的安全性。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看,对冲基金的主要优点在于它们绝对不会发展到“大而不倒”的地步,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效率低的又对冲基金随时会被激烈的市场淘汰,让资源迅速得到更有效的配置。虽然对冲基金很强大,对经济能产生深远影响,但试问哪个主要的金融机构没有这个本事呢?不过和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不同,对冲基金的倒闭并不会给整个经济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如果你不信,我们就再回到2007年到2009年金融危机的例子,这期间各国政府为了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不得不用纳税人的钱来救济各大投资银行。相反,2000年到2009年间,有超过5000家大大小小的对冲基金公司破产关门,但却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收到来自政府的纳税人援助。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整个银行系统是一张互相联系的大网,假如一家银行倒闭,其他很多银行也会银着通爽。但是对冲基金并不是这样,它们之间很少有资金往来,因为它们的关注点基本只有投资。
因此,尽管我们不能否认对冲基金可能对经济造成的危害,但还是要承认它们也可能对经济起到稳定作用。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你应该对对冲基金有了更多的了解,它的运作主要结合了四种策略,那就是买空、卖空、提高杠杆和绩效激励。虽然对冲基金可以对国民经济甚至是全球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但它还是要比投资银行安全得多。
对冲基金的操作方式里,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可以应用到我们自己的理财上。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多样化,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从而分散风险。另外,要尽可能收集信息,分析金融市场的变化,主动寻找投资机遇。还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合来对冲投资风险,比如选择一些来钱快的股票进行短线投资,而对有潜力的股票进行长线投资等。好,这本书的精髓解读到这里就基本描述完毕,如果你对这本书内容感兴趣,不妨读读全书。我们身处智能时代,它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能会造福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造成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怎样我们只能接受而无法拒绝,因为我们都一样生活在趋势的大潮中.......下面接入本书总结阶段......
解读总结
《富可敌国》是一部权威的对冲基金发展史,充满了对美国金融界人物戏剧性沉浮的引人入胜描述。书里面描写顶级对冲基金大亨们的传奇人生的章节很是过瘾。从对冲基金的鼻祖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 ,到20世纪最后20年与索罗斯齐名的十足的赌徒迈克尔·斯坦哈特, 从金融大鳄索罗斯, 到老虎基金的创始人朱利安·罗伯逊,从成功预测1987年危机的 保罗·都铎·琼斯, 到密码破译员詹姆斯·西蒙斯,再到大本营投资集团的肯尼斯·格里芬,每一个故事都是那样的精彩。
对冲基金之所以能够成为金融领域的先锋力量之一,还在于其对投资业绩的追求,对冲基金获得风险调整后收益最大化的行为与寻找能够更好的解释证券收益率的因子,以及寻找更多的解释因子的金融理论前沿探索行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949年阿尔弗德雷•琼斯和其他3个合伙人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对冲基金——琼斯基金。为了中和整个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消除资产价格的系统性变动,该基金对资产投资组合进行平衡,一方面采取普通的做长线的方式,低价买入几种有投资价值的潜力股票,同时,又借入能够反映市场平均指数的股票,在市场上卖出,从而实现市场中性收益。
然而,在很长的时间里,“对冲基金”似乎一直都未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全球宏观基金一举击败了英国中央银行,迫使英国推出欧洲汇率机制,几年之后又继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狙击东南亚。可以说,每当市场机遇出现,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这些对冲基金总能以雷霆万钧之势,变幻市场风云,翻覆金融云雨。而当世人还在迷茫不知所措之时,他们又全身而退,收获个盆满钵满,将一个又一个神秘的故事变成了传说。
在世人眼中,对冲基金仿佛就是武侠小说中那无所不能、无往不胜的神秘蒙面高手,总是来无影去无踪,笼罩着层层神秘面纱,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管怎样对冲基金作为金融江湖中的“武林高手”,金融食物链最顶端、最凶狠“赏金猎手”,在最近这20多年里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发展。据小编查阅相关统计,在90年代初,全球范围内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总额接近1000亿美元,而到了2011年,该数据上升至近20000亿美元,对冲基金也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种力量,并进一步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型基金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零售型对冲基金通过银行和金融顾问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使得投资对冲基金不只是某些捐赠基金、银行、退休基金、高净值人群等的投资专利,人们可以通过对冲基金型基金间接地投入到对冲基金中去。可以预计,过去20年对冲基金的“爆炸式”发展不过是对冲基金行业及精英们崛起的一个序幕罢了,真正的大发展将是未来20年的重要主题。
而在中国,随着近十年来股市的牛熊交替,资本市场不断扩容,投资者逐渐成熟,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相对谨慎的态度,机构投资者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在市场中轻易地呼风唤雨、为所欲为,通过控制市场走势而获得无风险暴利。许多投资者开始倾向于更为稳定的投资回报,与此同时,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先后推出,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也逐渐为国内的专业基金所用。近年来一大批对冲基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已有近百家基金公司取得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管理专户资产约几千亿元。
此外,还有许多资产管理公司通过信托等方式发行了基于对冲基金常用策略为主要投资方式的信托产品。实际上,目前国内的阳光私募所发行的产品绝大多数就是名副其实的对冲基金,中国的对冲基金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预计,中国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把资产投资到对冲基金中去,以求获得绝对阿尔法收益。好,这本书的其它精彩文字图片,均在文后的下方,欢迎您来互动阐述您的想法,我把这本书非常实用的细节精华基本为您转述出来见上文,附加了小编个人对这本书所列金融、经济等相关问题的初步理解,您可以点击文本复制粘贴为已所有,为什么我这样慷慨?因为无论你是否署名我的作品它都是我的思想和精神,这是无法改变的,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时间后缀您的想法和问题。书后我们有找时间一起切磋学习,共同进步。解读总结到这里全部结束了,就到这里吧,我们下本书再会!
作品精选
《富可敌国》在美国出版后不久,就收到一封从中国发来的电子邮件。发信人刘震是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E Fund Management Co)的高级投资官,信中解释说,易方达将很快宣布推出中国第一只对冲基金。对我来说,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弄清了对冲基金在美国的历史之后,我相信它们能够在其它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很高兴中国将发展自己的基金,并对刘震本人有合适的经验印象深刻。从美国的研究生院毕业后,这个中国先锋曾在美国量型对冲基金先驱之一——肖氏对冲基金工作过。
为什么我认为对冲基金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很重要呢?答案在于2007-2009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某些人来说,危机标志着“西方金融”的失败和监管更加严格的“中国金融”的胜利。“美国一直是中国的典范,”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余永定2008年在《经济学人》说;“现在它制造了这样一个大混乱,我们当然要三思而后行。”但我认为信贷危机不代表西方金融的全面失败,而只是提醒我们一个古老的真理:动机永远是重要的。
美国金融机构的不良动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这次危机。不负责任地授予次级抵押贷款证券AAA级的评级机构是由创建这种证券的人付酬的,所以这种利益冲突扭曲了其动机,造成他们的论断太没有原则也不足为怪。将次级抵押贷款打包的金融工程师们通过出售它们赚取费用,但如果它们崩溃,却不必付出代价,所以他们创建这种高风险的证券也不足为怪。同样,很多买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也动机不纯——他们拿着别人的钱冒险。只要这种策略奏效,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的银行家就等着拿大额的个人奖金。当几年后这种策略不奏效了,银行家会亏掉银行的钱,而银行的股东将蒙受损失。但是,没人会要求那个银行家退还那些奖金。
现在,将这些不良动机和对冲基金的良好动因比较一下。从1949年阿尔弗雷德·文斯洛·琼斯创立第一只“对冲基金”时起,经理人就将自己的个人储蓄和客户的钱一起投资。他们的利益一致:如果他们给客户的投资做得好,给自己的投资就好;如果他们亏了客户的钱,他们自己也会有亏损。这成为对冲基金管理风险的强大动因。因此,2007年,美国对冲基金平均有上涨,而那一年大多数其他类型的投资者都有亏损。2008年,也就是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的那年,对冲基金也亏了钱,但它们的跌幅只有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一半。
作品后记
弹指一挥间,我在金融业已有十年的时间。翻译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美国也有四年了。原本以为翻译会比较轻松,但真正翻译起来,还是体会到了呕心沥血的感觉。我常常是通读一段,然后反复斟酌,每天翻译几页,集腋成裘,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翻译。
这本书里的人物,大家或多或少有所耳闻。本书的独到之处,就是完整地讲述了对冲基金行业中巨星的成长、辉煌、以及淡出历史舞台的经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几十年。本书作者广泛运用各种材料,来还原这些行业巨星在当时的情况下,如何巧妙的运用不同的方法来窥破市场的玄机,如何决策,从而在与市场博弈的过程中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市场作为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部份,很多金融产品和运作方式都需要得到发展和完善,对冲基金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国,对冲基金还不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行业,甚至曾一度被视为洪水猛兽;但在美国,这个行业已经产生和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美国对冲基金行业的窗口。他们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有着借鉴作用。一方面,本书有助于了解美国对冲基金的发展过程,通过深入地讲述几位大家的成长经历,勾勒出美国对冲基金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本书有助于我们了解对冲基金玩家。在对冲基金的博弈中,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市场后面千千万万的玩家。不同玩家对市场的反应,使得本来就复杂的市场更加变化莫测。这种变化令人振奋,也令人沮丧。正是因为有变化,使得这种不确定性中有新的机会;同时也是因为变化,使得机会总是稍纵即逝,令人扼腕。了解别人的思路,了解市场运作的方式,对我们都有帮助。虽然我们不可能俩次遇到完全一样的市场情形,但是,历史往往非常的相似。从30年代 的大萧条,到2007开始的金融危机;从1992年的狙击英镑,到最近希腊的货币危机,都印证了这一点。因此,不论你是决策者,还是投资者;也不论你是金融行业的保卫者,还是乱中取胜的投机者,相信都能从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在这里,我要感谢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这本书很难与读者见面。在翻译的过程中,我的丈夫朱先春博士给了我莫大的支持,我们探讨了一些句子的翻译;我的父母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另外,佘振芳、刘利、徐华、刘莉、刘馨、王华以及蒋建文等都对翻译本书提供了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翻译需要提高的地方肯定不少。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本书的翻译,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这本书的译稿拿出来,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以便我能继续提高改进。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
作品目录
推荐序一 对冲基金:智慧的独行侠,还是捣乱的坏孩子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推荐序二 对冲基金与中国
刘震
中国首只对冲基金负责人
易方达指数与量化投资部总经理
中文版序
引言 对冲基金与新精英的崛起
第1章 谁缔造了对冲基金第一个神话
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1968年被《纽约》杂志奉为业界“鼻祖”。到1968年,他的累计回报率几乎高达5000%,这意味着1949年投资的10 000美元现在整整相当于480 000美元,他远远超过了他的竞争对手。但经过20年的辉煌后,琼斯的投资优势消失了,市场终于追上了他。
关键词:阿尔弗雷德•温斯洛•琼斯 鼻祖
第2章 大额交易的高手
1971年,在《财富》杂志公布的28只最佳对冲基金中,史范柏公司是唯独一家在萧条时期有所增长的。从1967年7月开创以来,公司获得了361%的收益,这个业绩比同时期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好36倍。在市场上打拼的28年里,斯坦哈特只有3次亏损,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八万二千分之一。1979年秋天,他结束了一年的休假,又杀了回来,大步迈入20世纪80年代。
关键词: 迈克尔•斯坦哈特 史范柏公司 大额交易
第3章 趋势分析时代来临了
仅在1980年,商品公司就赚了4 200万美元,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因此,即使在对140名员工发放了1 300万美元的奖金后,威玛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在世界500强企业中仍然排名58。其后交易员的外流加上威玛的大手大脚使公司陷入危机,历史的重心开始转移:从威玛转到一帮年轻人,从普林斯顿的悠闲舒适转到纽约对冲基金的新一代。
关键词:海默•威玛 迈克尔•马库斯 布鲁斯•科夫勒 商品公司
第4章 金融炼金术
某杂志的人物简介说,索罗斯早在大多数基金经理知道东京在哪儿之前的好几年就是全球投资的研究者,他从静得可怕的曼哈顿交易大厅,到统治全球市场,并用5种语言和全球的金融家交谈。《经济学人》杂志称他是“世界上最迷人的投资者”,而《财富》杂志的封面故事则暗示他可能会作为“当代最有预见性的投资者”排在沃伦•巴菲特的前面。
关键词:乔治•索罗斯 量子基金 黑色星期一
第5章 这只“大老虎”比任何人都懂股票
罗伯逊能找出千里马的能力构成了他明显的优势,从1988年初到1992年底,老虎基金的收益连续5年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接下来的一年,罗伯逊超越了自己以往的纪录,在扣除各种费用后,他给他的投资者们带来了64%的回报率。据《商业周刊》估计, 1993年他的个人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而由于老虎基金的成功,富有的投资者越来越开始把目光投向下一代的基金明星。
关键词:朱利安•罗伯逊 老虎基金
第6章 每次扰乱市场的都是他
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期货最大的贸易商之一詹姆斯•埃尔金斯说:“每当保罗•都铎•琼斯走进场内,整个市场都会害怕。我的规模可能比他的规模大,但他的名望能让他每次进入时都会把整个市场搅乱,反应令人瞩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冲基金已经大到足以改变各种市场,它们甚至可以压倒政府。
关键词:保罗•都铎•琼斯 都铎投资公司
第7章 狙击英镑的“白色星期三”
1992年,在德国马克交易两年后,德鲁肯米勒上演了他职业生涯中最伟大的胜利——英镑狙击战,他打破了欧洲货币秩序,奠定了对冲基金在全球金融中新兴力量的地位。为了防止对本国货币的投机性攻击,欧洲最终在1999年统一了货币,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新兴经济体卡在了盯住汇率政策上,这在未来10年给对冲基金创造了巨大的机会。
关键词:斯坦利•德鲁肯米勒 乔治•索罗斯 英镑危机
第8章 对冲基金的狂欢结束了吗
到1994年9月,投资者已经从对冲基金抽回了约9亿美元,而且撤资远未结束。保罗•都铎•琼斯退还了资金的1/3,科夫勒在1995年6月决定退回资金的2/3,索罗斯也抱怨资金的规模。而受到致命打击的斯坦哈特在1995年宣布退休,他的离开是对冲基金历史的一个分水岭:作为一个做了27年交易的奇才、三巨头之一退出了这个行业。
关键词:格林斯潘 迈克尔•斯坦哈特 债券市场危机
第9章 是嗜血的金融大鳄,还是悲悯的救赎者
1997年9月下旬,索罗斯飞往香港参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对他的接待仪式反映了他的双重性。投机家索罗斯不出所料地受到谴责,但是,作为政治家和慈善家的索罗斯在会议上被大家交口称赞。索罗斯像一个救赎犯罪的救世主,从奥林匹斯山走下来,但他遭受了钉在十字架上的痛苦。
关键词:索罗斯 亚洲金融危机
第10章 敌人就是自己
1998年8月是对冲基金历史上最残酷的一个月。到美国劳动节的时候,4只基金里有3只在亏损。梅里韦瑟和他的伙伴亏掉了资本的44%,即19亿美元,他们算出这种损失的可能性在宇宙的整个寿命期限内都不会发生一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失败提供了一个关于杠杆融资危险性的实例,然而,世界的反应不仅让杠杆交易继续进行,而且容忍其变本加厉。
关键词: 约翰•梅里韦瑟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第11章 宏观型对冲基金时代的终结
2000年3月,在纳斯达克开始下跌的时候,罗伯逊已经决定退出,他被打击得太厉害而不想再去改变它了。4月28日,索罗斯也宣布量子基金从此将作为一个捐赠基金来管理。在短短一个月内,两个最大也最有名的对冲基金落下了帷幕。至此,索罗斯似乎不再涉足他曾帮助创造的这个行业。但他大错特错了,现在为对冲基金写墓志铭还为时尚早。
关键词:老虎基金 量子基金 科技股泡沫
第12章 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的新活力
首先将捐赠基金和对冲基金融合起来的是耶鲁大学的大卫•斯文森。捐赠基金的资金涌入表明对冲基金这个行业远未衰亡:新世纪刚开始几年相对来说是宏观型对冲基金的时代,但现在已被法拉龙之类的事件驱动型基金取而代之。随着它们吸纳更多的机构资金,对冲基金变得更壮大、更娴熟、更有条不紊,它们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产业。
关键词: 大卫•斯文森 耶鲁捐赠基金 汤姆•斯泰尔 法拉龙
第13章 不可复制的神秘“大奖章”
到2009年退休的时候,西蒙斯已经远不止是个亿万富翁了。仅2006年一年,据说他的个人收入就达到了15亿美元,相当于星巴克115 000名员工和好事多118 000名员工创造的企业利润的总和。每次西蒙斯的照片登上财经杂志封面,就有更多急切的机构资金涌入计量交易系统,然而,该基金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功的原因却一直是个秘密。
关键词:詹姆斯•西蒙斯 大奖章基金 文艺复兴科技公司
第14章 它可能引发火灾,也可能是消防员
自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华尔街一直担心下一个对冲基金的倒闭。现在,事情发生了,疤痕却几乎看不见。对冲基金的批评者仍然担心这些高负债的恶魔可能影响整个体系,毕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就是这样。但是,大本营投资集团已经证明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面:也许对冲基金有时可能引发火灾,但它们也可能是消防员。
关键词:肯尼斯•格里芬 大本营投资集团 多策略基金 不凋花基金
第15章 谁是风暴中最大的赢家
每一个新的时代都有一种新的失误,为交易员创造新的机会。宏观对冲基金的鼎盛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但信贷对冲基金的鼎盛时期已经到来。约翰•保尔森就是新时代的乔治•索罗斯。截至2007年底,保尔森旗下的抵押贷款基金扣除费用后累计上涨了700%,产生了大约150亿美元的利润,保尔森本人赚了30-40亿美元。
关键词:约翰•保尔森 信贷对冲基金
第16章 “剩”者为王
一只精明的基金的基金——石溪资本计算发现,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对冲基金在2008年下降相对不多,亏损了12%,与此同时,石溪资本跟踪的资产规模在10-100亿美元之间的基金亏损了16%,而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亏损了27%。然而,尽管损失惨重,但它们仍然是受羡慕和渴望的对象,仍然是现代资本主义很喜欢的打发时间的高手,它们毫不掩饰对金钱的追求。
关键词: 大本营投资集团 全身而退的小型对冲基金
结论 金融业的未来取决于对冲基金的过去
附录:老虎基金创造了超额利润吗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