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问题在哪?出路何在?

如果在2年之前提及最火的硬件创新领域,可穿戴设备如果说自己是第二,那么没有其他的人敢说自己是第一。热潮由智能手表Pepple而起,这个几乎夭折在仓库而无人问津的产品,通过Kickstar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融到了超过一千万美金,成为众筹历史上最经典的一个案例。一时间,可穿戴设备宛若燃烧在赤壁的火焰,借着众筹的东风,成为IT界最热的话题,随之诞生的是各种可穿戴产品,且大多数都是以手环或者手表的形态的出现的,大到Apple watch,小到各种运动手环,几乎覆盖了各个价格区间,风头一时无二。

然而,作为最早进军智能手环的大厂jawbone。今年却宣布,Jawbone Up系列手环将全面停产,这意味着其将退出这个自己曾经仰仗的领域。与此同时,Apple watch的销售情况被爆远不如预期,Apple公司甚至没有在年报中写明Apple watch的具体销售情况。行业的焦点也由可穿戴设备向VR与AR转移,一时间,可穿戴设备仿佛失去了自己的魔力,成了无人问津的领域。

可穿戴设备究竟怎么了?

对比2016年第一季度与2015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前五大公司产品的出货量几乎没有任何的增长,而其他的公司的销售情况同样不理想。这说明了一点:可穿戴设备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关注,用户并有积极的响应这个市场。

那么可穿戴设备的问题何在呢?

目前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功能几种在以下几点: 首先是与手机互动 ,当手机收到信息或来电时,通过智能设备进行提醒;其次是健康跟踪,最基本的功能是记录运动量,某些手表类产品可以提供短时间的心跳检测 ;在此是支付功能,目前较为成熟的只有Apple与Samsung的产品 。

由此可见,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与智能手机功能严重重叠,而智能手机完全无需依赖可穿戴设备:有哪个手机没有可穿戴设备的提醒就不可使用呢?而只要装了微信的手机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对于健康信息的跟踪。至于支付,本来就是与平台强相关,而非设备。以上的情况就造成了用户对于可穿戴设备没有任何的使用粘性,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ndeavour Partners在2014年的调查显示,34%的用户在佩戴6到12个月后就把手环束之高阁,再也没用过。

2014年,可穿戴设备处于科技行业的风口浪尖,到2016可穿戴设备失去了关注,这期间销量的停滞,恰恰反映了这期间没有一家公司打造出差异化的体验,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停滞。

出路何在?

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已经进入这个市场的厂家将如何转型?

同样作为可穿戴设备的大厂,Fitbit开始与知名设计师合作,推出了时尚系列手环,弱化手环的功能性,而强调手环的时尚性,通过造型的变化来吸引用户佩戴。

而另外一个方向则完全相反:强化手环的功能性,向专业级领域挖掘。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手环是完全可以被手机所替代的,但是如果在专业领域中,一定存在着有着不可替代需求的消费者:只要你的产品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的数据统计,在中国有大约2.7亿人为高血压人群,同时3亿人血压值偏高。 而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2015》的估算,电子血压销售规模在未来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而目前,血压测量领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方面,是在基层、社区、家庭存在刚性需求,需要长周期的进行夜间心血管监护;另一方面,当前的医疗资源的稀缺无法满足庞大群体的需求,巨大的缺口无法被填充。所以,这种需求与资源的不对称,既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穿戴设备问题在哪?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