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薇
在民国时期的大师,如万千星光,照亮了那个时代的教育。梳理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大师们当年参加高考的成绩似乎并不如现今的省状元优异,甚至出现单科不及格的情况。那么,他们是如何进入代表中国教育最高峰的学术殿堂的呢?
其实,这主要与灵活的招生制度有关。
当然,优秀人才的选拔并非历史专属的权利。
现代教育提倡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互联网+的概念普及下,得到大力推进。专业专精的人才也能得到舆论和体系的重点关注。
罗家伦:数学0分,被北大破格录取
1917年,北京大学在上海组织了一场自主录取考试。20岁的罗家伦参加了这场考试,不过,他考出的成绩让人哭笑不得。当时,负责阅卷的胡适十分欣赏罗家伦的作文,给了他满分,并向学校招生委员会推荐这名出众的学生。不过,委员们在看完罗家伦的全部成绩单后却很头疼,因为罗家伦的数学成绩竟然是0分!其他各科成绩也都平平。最后,主持招生会议的蔡元培校长力排众议,以偏怪之才的定位破格录取了罗家伦。由此,罗家伦得以进入北大,主修外国文学。
事实证明,蔡元培和胡适的决定是正确的。凭着在文学方面的突出才华,罗家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撰写的《五四宣言》,曾经激励广大有为青年奋起救国。1928年,他还以北伐少将的身份,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改组后的国立清华大学首位校长。
张充和:第一位看不懂数学,却被北大录取的女大学生
同样也是数学考零分,却得以破格跨进北大校门的,还有合肥才女、“张家四姐妹”中的老四张充和。
1934年,数千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北平。考试当天,家人为充和准备了圆规和曲尺。“我没用,”她说,“因为我简直连题目都看不懂。”张充和的数学考了零分,但国文、历史、英语成绩都十分出色,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更是拿到了满分,总成绩相加,居然超过录取分数线。
此时,胡适已升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在看到张充和作文的第一时间,他立刻大喊:“这个学生我要了!”但当时的北大规定,“任何一科是零分,都不能被录取”,胡适便跑去找到数学改卷老师,请对方无论如何在张充和的卷子上找出几分。谁知这位老师也很坚持原则,反驳说“零分就是零分”,一分也不肯多给。胡适只好找到校务委员会拍桌子吵架。北大终于答应破格录取张充和,而她也成了北大当年录取的仅有的两名女生之一,而且是北大历史上第一位数学0分却被录取的女生。
钱钟书:数学15分考入清华
北京大学这种“不拘一格录人才”之风,甚至也感染了清华大学。作为“破格录取”的受益者,罗家伦在清华大学也“破格录取”了不少大师级人物。
1929年,钱钟书报考清华大学,数学考试遭遇“滑铁卢”,只得了15分,但国文和英文成绩却特别优秀,英文还得了满分,当时的清华校长罗家伦打破常规,破格录取了他。从此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多了一位学术大师,其日后的代表作《围城》、《管锥编》、《谈艺录》 等更是名满天下。
吴晗:两次数学考0分,入学惊动多位名师
1930年,吴晗报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英文各得了100分的满分,数学却考了0分,北大不予录取。他不甘心,又转考清华大学,结果国文、英文又考了100分,数学依然是0分。但清华大学经过慎重考虑,毅然决定破格录取他为历史系学生。
吴晗被清华大学录取后,时任北大教授的胡适函请清华校长予以关照,在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冯友兰和历史系主任蒋廷黻的帮助下,吴晗获得了工读生的最高待遇;燕大教授顾颉刚、洪煨莲还曾劝说吴晗到燕大,并为他在哈佛燕京学社谋到了一个职位。这位入学时就惊动了3所著名大学5位名师的学生日后果然不负众望,成为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其杂文《谈骨气》还入选中学课本,至今被人们广为传颂。
臧克家:作文三句话被破格录取
1930年,26岁的青年诗人臧克家报考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时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闻一多出了两个作文题:一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二是《生活杂感》,两题任选,而臧克家却把两题都做了。他写的《生活杂感》只有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三句话“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咏诵再三拍案叫绝,破例给了他98分的高分。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只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其实当年闻一多报考清华时,也是因作文过于优异(其它科目平平)被主考老师赏识而破格录取的,闻一多对臧克家恐怕也有“惺惺相惜”的心理吧。臧克家因此成为闻一多的高足爱徒,与另一诗人陈梦家合称“闻门二家”。
季羡林:数学4分,第一志愿竟是数学系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撰写季羡林回忆录《我的老师季羡林之学生时代》时,知道季老小时候学习严重偏科,为此,钱文忠教授还做了细致的调查。他先是问季老本人当年高考时数学考了多少,季老只说“很低的”,其他并不多言。锲而不舍的钱文忠教授于是去查了清华大学的档案,发现百分制的数学考卷,季老只考了4分,而且他的第一志愿填的居然是数学系,真是令人难以想像。
社会发展变迁速度超乎想象,对于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强烈。从全面发展到术业有专攻,社会对人才选拔体系的认知并非只有一个标准。基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时代背景,民国时期的大家都有不同的精彩故事。
现代教育注重改革,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到部分重点院校的自然科学实验班,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标准始终在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