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6 -12 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本次中国计算机教育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以科学办学,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对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改革,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努力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全面提高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161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业大学 蒋宗礼 教授以“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主题,介绍了教育部关于在全国高校开展计算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计划和认证试点学校的工作经验,并就认证指标体系作了说明。可以看出国家教育部对本科也在推行工程教育,和我们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工程教育 认证制度源自西方,《华盛顿协议》是世界范围知名度最高的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协议,是国家对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合格的一种认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在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专业与企业的有效接轨,推动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我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始于2006年。200631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5号)》。同时,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化工、计算机等4个专业试点工作组先后成立,并完成了对8所高校的认证试点,其中计算机类专业4个,分别是山东大学、北航、哈工大和西电。目前,已经制定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办法》、《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章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基本文件。专业认证,作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中的一 项工作,已经开始显现其在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科学办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的作用。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 ( 试行 ) 》提供了我国“工程教育本科培养层次的基本质量要求”,它包括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管理制度等 7 项指标。这 7 项指标共包括 18 个方面的内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这种方方面面非常详细的评价指标带来了一些启发。
一、工程教育认证注重大学的办学质量底线,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重视底线的大学教育会让企业界和全社会更放心。比如,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一项考察,就是大多数本科学生能用到的教育资源是多少,学生实际利用的是多少,利用的效果怎么样;另一项重要考察,则是师资、项目有多少来自企业,怎样保证学生领会工程实际需要。要想培养出来符合教育目标的工程人才,一定需要来自企业界的知识和人才×××。
 
二、工程教育认证提倡的质量管理思想。质量评价分别以内部评价、社会评价两个方面分别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视角来评价专业的教学过程和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毕业生;管理制度包括教学管理、质量控制两个方面的内涵,分别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执行、质量控制标准的设置与执行两个方面体现对合格毕业生的保证。
工程教育认证强调办学目标定位应当在学生出口描述上得到具体的体现,并特别关注实现既定目标的保障措施与实际效果。就像一个在竞争中顺利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没有清晰可操作的战略目标是不可想象的,好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为战略目标服务同样不可想象,企业不去检验产品服务是否与战略目标相符更不是优秀企业所为,质量管理的思想在有上进心的企业里可以说无处不在,无人不知。
每个学校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都有相应的质量保障措施和制度,其中包括成立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评教,专家评教等等。但如果从专业认证的角度看,这些措施和制度还不够完善,有必要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即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人才培养结果的反馈等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三、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在毕业生的身上是可以度量的。注重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是衡量人才培养目标否真正达到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专业认证可以使被认证专业主动关注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使毕业生调查成为一种常态,根据就业情况和业界对毕业生的合理要求修正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案,从而形成一个持续改进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具体化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分类培养的可操作性,如果没有分别将各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化,没有在特定培养目标上体现此类人才的关键特征属性,分类培养就只能维持在缺乏有效的目标控制与过程控制的水平上,很多情况下,它所能起到的仅仅是吸引学生的宣传作用。
 
四、工程教育认证注重实践环节是否完善,是否满足要求。特别是密切关注作为“实践教学”重要部分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为了突出起见,这个环节被单列为一个“内涵”。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作为分量最重的实践环节,强调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实际意义,难度和规模适当。这是因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承担着把毕业生从学校引导到社会实际中的桥梁作用,使学生更全面地涉及到经济、环境、伦理等工程相关的问题,培养其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很多院校,面临毕业的学生要到企业实习这种现实问题,采取了变通方法: 毕业设计延长一年、校企双导师制度
 
五、和高职高专层次一样,工程教育认证各个方面也强调与企业的结合。强调的是大批学院与企业的非常务实的校企合作,而不是名校、名企那种强强联姻的“校企合作”。
我们计算机专业,特别是网络专业对工程训练的要求较高,但由于地处中部地区,郑州在信息技术各领域的发展跟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信息技术企业人数规模不大,接受大批学生实习,也有困难;国家政策支持不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没有政府补贴或减税的政策,企业没有动力;想借助与企业结合、将学生下放到企业中进行工程训练难度很大,这是该专业培养中面临的一个较大问题。这个也是很多学院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一难题,本科院校也只能采用变通方法,(1)从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充分利用校内,最大化利用校外”资源、“充分利用课堂内,最大化利用课堂外”时间的实现工程训练、实习实训各环节较圆满完成的解决方案。(2)课程置换模式,引入社会职业培训,共享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毕业之前受到职业培训,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就业面。如:“北大青鸟”课程置换、“锐捷网络”课程置换。(3)引进企业模式 ,尽最大力量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企业提供优惠条件,吸引企业入校;(4)积极挖掘身边的实际项目;鼓励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兼职;(5)鼓励教师下企业,从事企业兼职工作;实践教学引入校外实训基地的实际题目,实现真题假做,进一步实现真题真做。
总之,本科层 次的工程化教育改革,给我们高职高专层次既带来启发也带来压力,从专业认证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工作,如何定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等,使之符合市场需求,还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