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如不遇倾城色》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已经对中国古典色彩充满兴趣。

那些和诗词一样美的色彩之名总让我欲罢不能:绛,绯,檀,茜,綰,红得各有风姿,最可爱的是酡颜,醉酒的少女微微泛红的脸颊,散发着让人沉醉的青春的魅力;缃色、缥色的蘅兰袄,至今是我求而不得的朱砂痣,秋香则风靡成了各种抢手的汉服款式;紫是天生的女儿颜色,丁香色总是结着一股子花季的念想和愁怨,如在梦里,雪青既俏皮又有点沉稳,若深成了紫罗兰,便有一种少妇的成熟风情……甚至连白色都有那么多讲究!精白、素白、雪白、月白、荼白、花白、莹白、霜白、鱼肚白、象牙白、密合白……我最喜欢的蓝绿色系,只一种颜色便能艳压群芳:天水碧——据说李后主的宫人为丝帛染色时,“夕露于中庭,为露所染,其色特好”——将未染好的丝帛晾在中庭,任由露水浸染,天地设色,不必去想象成品的色彩,单这个过程就已经浪漫得不行了。把这些这样美的颜色揉入诗词,何愁诗词不美。

所以即使我觉得,作者要将每个朝代只单一地用一种颜色来概括,总免不了有失偏颇和牵强附会,但是书中对色彩的感悟,却还是真切地打动了我。

读《不如不遇倾城色》_第1张图片
先秦的紫,未花时采

未花时采,出自宋代沈括《梦溪笔谈》里提到的一种紫草:“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趁花朵将开而未开时采撷下来,虽然可惜,却有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矫情。如果花尽开而未采,就成了我最爱的藤萝瀑布,在初中的语文课上已经倾心,至今不改,深以为大有春色。而书的作者看来,紫是暮色,是“春阑珊,淡紫透霞残”的薄雾弥漫,是天黑前最璀璨的余光,是太阳的红光经过浅蓝而至深蓝的天空的淬炼然后熄灭,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深远,是先秦。

先秦的屈原,是深厚而不容许有一丝淡色婉转的黛紫,他的学生宋玉则看着时机调了一些白,一些红,一些青,婉转妥协,紫得正好,无忧无愁,所以淡成了丁香。作者说先秦是紫,那么我要说,诗经里放声而歌的每一个人,便是一株薰衣草,渺小地开放,却在酷暑到来之前,一同组成了一个最喧嚣的春天,组成了人间的天堂。


读《不如不遇倾城色》_第2张图片
秦的黑,是夜

黑,是万色归一,夜,是万籁俱寂。秦的黑,是历史的记忆,是井然的秩序,是没有多一点的热情,是黑云压城的将雨之夜,喘不过气。

但这是西洋人的黑,老外们严谨、明确、理性,他们说黑,就是黑,说一,就是一。中国的黑可不止是黑,中国画的黑,一种色彩,就可以画尽山水,中国人说一,是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火药在中国只能成为烟花而不是大炮,指南针用来探索山川而不是征服世界——因为一是万物,我们是一,生于万物,归于万物,也只应与万物一起存在,淡于山水,仅此而已。

所以我以为,秦的黑,是研好的墨,以全新的秩序,等着后人泼墨,画一幅博大恢宏的山长水阔。

读《不如不遇倾城色》_第3张图片
汉代的蓝,一朵深渊色

与谢芜村有俳句,被译作了“牵牛花,一朵深渊色”,译得太好,带着一种危险的美感。小时候大院天生天长了一片牵牛花,开的时候如梦如幻,竟是一种让人眩晕的蓝色。幼小的我总是被那颜色吸引,终于忍不住采了一朵,谁知道她很快就被烈日绞杀,拧成了一朵淡紫色的萎蔫,当时我惊讶地想:这蓝色竟是如此倔强!便隐隐地感到些羞愧和歉疚,从此对这柔弱的野花和这魔法般的颜色多了一份敬意。

日本叫牵牛花做朝颜,因为她总在黎明开放,而汉代正如这小花,为漆黑的深夜带来浅蓝色的黎明。但书里对汉的描写,我觉得有些凌乱,倒是那些蓝色矢车菊的童话,让我没来由地喜欢。

想来蓝色真是多情,若要将其写尽,还得一篇文章。不如就此打住,留个念想。

读《不如不遇倾城色》_第4张图片
白,临石见海的时代

书没印好,把几十页的页眉都印作了“临时见海”,真是大煞风景。

不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场景倒是很好想象,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一波又一波的巨浪席卷而来,猛烈地撞击着岩石,崩裂成无数白晶,反射着日光,闪瞎狗眼。我却还是太年轻了,这样惊心动魄的白,如同划过夜空的电光,只能时不时地震慑一下,不能指望能长期激励我。我更喜欢的,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水天一色,如隔着雾气的湿答答的白,或是依山尽,白云深处有人家,炊烟袅袅,有几分人间烟火味的白。

若有人问我,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我断然不会说白。好像意识里,白就算不得一种颜色的,可是我喜欢的每一种颜色,尤其是那些淡淡一抹的轻烟一般的色彩,都掺了那么多的白,而这些白色却只是静静地存在于其中,任由人们将其用一个“浅”字带过。

所有的颜色调在一起,会成为黑色,而如果这些颜色绽放出光芒,却加成一束白光。这便是白色的存在。我最喜欢的颜色总不是白色,但若说我对颜色也有崇敬,那么对象则莫过于白。

读《不如不遇倾城色》_第5张图片
青,朝雨洒路的魏 ;晋的绿,合掌白莲花未开

青和绿,区别还是很大的,只是书写至此,对朝代色彩的描述越来越觉得牵强,有种无以为继的感觉(大约也是因此,作者没有继续,只能扯了个理由匆匆结尾)。而我向来对自己挚爱的事物都抱着一点逃避的想法,生怕自己拙劣的文笔不能尽述,而青与绿,又都有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一时间实在难以下手,不如也找个理由就此坑了,等某天(一般等不到的某天)心情大好,合该焚香沐浴,再作书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不如不遇倾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