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脑生存的时代

右脑生存的时代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十一世纪以前,对于美国中产阶级,他们传统的人生规划是:考试得高分,上大学,进入大企业,赚取高薪。大学的专业选择基本决定了后半生的就业方向。管理大师德鲁克给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职业精英起了个名字叫“知识工作者”,“知识经济”、“知识管理”在九十年代曾一度成为热词。“知识工作者”拥有的“学习能力以及将理论和分析性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即左脑思维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末期和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塑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领导力水平和社会风貌。

过去150年,人类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即电气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另一种比较时髦的称呼是工业2.0、工业3.0和现在正在进行的工业4.0。进入工业4.0时代,一切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原因有三个: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亚洲的崛起和自动化(或者说是人工智能)。这三个因素叠加,让美国社会,特别是美国中产阶级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引领未来的六种基本的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这些在信息时代常常被忽视和低估的能力,正是每一位希望在未来获得职业成功和实现个人梦想的人需要了解并提升的。

丹尼尔·平克将第四次工业革命称为概念时代,他认为在这个时代中,主导潮流的将是创造者和共情者,推动力就来自物质财富、技术进步和全球化。 更准确地描述是,在智能时代,无论左脑思维还是右脑思维,都会感受到机器智能的压力,相对而言,创造者和共情者的生存压力要小一点,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他们会成为社会的活跃人群。

在这个时代生存,在确定自己的谋生手段时,需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工作还有没有人需要?电脑是不是比我更快?外包是不是比我更便宜?最理想的行业是第一个问题回答“是”,后二个问题回答“否”。

丹尼尔·平克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比较乐观的,那时他还没有看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还没有感受到机器深度学习给人类带来的观念冲击和巨大压力。

人工智能比自动化技术能够胜任更多的工作,比人做得更快、更好,而且还能自我进步,不受情绪困扰,也不会感到疲倦。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说,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职业中,排名第一的考古学家,原因是这个行业创造的价值太低,人工智能不屑于取代它。另一个原因是,考古需要高度的模块化思维和知识连接能力,而这一点是机器目前无法做到的。另外一些预测表明,教师、心理咨询者、护理人员、职业运动员、演员、企业高管、艺术家、人工智能设计师可能是不会被取代的职业,不一而足。

从这些预测我们可以看出,不容易被取代的往往是需要直接跟人进行互动的职业。在未来,科技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需要高概念和高感性能力。高概念能力包括:创造艺术美和情感美,辨析各种模式,发现各种机会,创造故事,建立关联。高感性能力包括:理解他人,了解人际交往的微妙,找到自己的快乐并感染他人,以及打破常规、探寻生活的目标和意义。

对应着高感性能力,有一种职业可能会兴起,那就是宗教人士,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做一名“大师”可能会名利双收、大受追捧,胜过流量小鲜肉。有宗教信仰的人在身体健康、身心平衡、自控力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影响他们的不是宗教的神迹,而是在宗教背后关于世界的信念,或者说,生命于个人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全新思维的六种能力其实并不是并列平行的,前五种能力:设计感 、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都是术,是方法,能够借助物质的技术的力量来达成,它们共同作用后,才能达到意义感的高度,这是道,是精神,是纯粹依靠人类大脑综合而成的思维,这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毕竟,There mut be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in the world.And there must be something bigger than itself in the world. 在每一件平凡的小事背后,都存在着比它本身更大的意义。在认真体会这些意义的同时,也许能够收获到生命本身的意义。

丹尼尔平克的这本书是写给美国人,准确地说是美国中产阶级看的,我们不能全盘照搬,但也有借鉴意义。亚洲崛起说明在一个时期内,一部分知识工作将由我们来承担,而附加值更低的体力劳动同时在向周边国家转移。在国内工作生活的人更应该一方面培养右脑思维的能力,盯着诗和远方,一方面要提高左脑思维的能力,从容应对眼前的苟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工业3.0时代,对于一个职场精英来说,左脑思维是司机,右脑思维是乘客。突然之间,右脑思考方式掌握了方向盘,控制了油门,决定我们将要去哪儿,怎样去。在向未来出发之前,看清自己的方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在右脑生存的时代,你的司机换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右脑生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