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可能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归结为催泪剧,但是,一部好的电影,绝不仅仅是故事好、演员演得好,更重要的,是反应出了严重的社会矛盾,以及人们面对现实的那种不可逆转的无奈。
给大家分享一个现实的案例:那年有个16岁的男孩叫小艾,在工地上打工,有一天感冒了,特别的难受,而工头因为要赶工程,硬生生的把他从床上给拉了起来,丢了一句:要赚钱,就起来干活,不干就滚。
他拖着感冒连续干了两天两夜,到了晚上的时候,他发现每一次呼吸都感觉心脏要爆炸,于是给爹妈打电话,爹妈连夜打车来到工地,带他去医院,一开始护士给他量体温,抽血检测,过了一会,医生告诉爹妈:您孩子患有心肌炎,需要赶快办理住院手续,要不然就晚了。
晚上的时候,也不知道几点,小艾从病床中苏醒过来,看到妈妈在床边偷偷的哭泣,他爸在一旁焦急的打电话,好像说是需要钱住院。
他住院大概三个星期,等这件事结束一年后,跟妈妈的聊天中才得知,那一次住院,花光了家里全部的积蓄。
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都知道,在电影中还有这么一句台词:「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这病你治不过来的」。事实上,「穷」本身不是病,但在面临医院所需要的巨大经济开支,整个家庭都负担不起来的时候,穷就成了「无可救药」的病,这个病,谁也治不了。
电影中所展现的,是十几年前的故事,很多人都吃不起格列宁,这是因为人们患有「穷病」。如今,经济改善,药进医保,似乎人人都吃的起药了,但是谁能保证,在病来如山倒的时候,有几个家庭能经得起医院的折腾?「穷病」不存在了吗?
当然,我们始终相信,我们的国家,一直在很努力的解决「病房贵」的漏洞,努力「根治」老百姓的穷病。
但是,在彻底「根治穷病」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学会自救,提前预防?
古人有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医生,而是擅长防病的医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但他却并不开心,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花教授是一名清醒的医者,他看到了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从整个国家来说,病人越治越多,这说明医学发展走进了误区,重治疗轻预防。曾经看到过一个比喻,非常贴切,「医院是在下游捞落水者的,能捞起来几个算几个,绝大部分捞起来之后,也奄奄一息了」,而目前国家在倡导的大健康,绝不是鼓励建更多的医院,加更多的病床,而是希望更多的人们提高养生的意识,在洪水来之前,把堤坝筑好,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准备。
如果当身体感觉到:冬天手脚发冷,常年肠胃不适,月经紊乱,腰间盘突出和颈椎病的时候,你去医院,医生只会告诉你:不用治。因为什么病状都没有,但这时候你的堤坝已经出现了裂缝,要不要补?怎么补?医生会给你建议,但他们不会帮你补。
对于医院来说,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患者等待治疗,而这种还没有「落水」的患者,医生只会让你回家多喝水,早睡早起。
那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提前补裂缝呢?
答案:有。
三伏天将至,这是每年为我们为身体「筑堤」的最佳时期,千万不要等到自己「落水」的时候,去医院求救,才发现自己挺穷的。
人生在世,什么最重要?当然健康最重要!你可以没有钱,但你不能没有健康。健康是一切的本钱,一切的前提,一切的根本!
比如现代人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都是因为不规律饮食,环境影响,空调长期使用,作息时间不规律和私生活混乱等导致的,解决亚健康问题,光靠药物是不行的,,毕竟是药三分毒,那怎么办呢?
古人早就为我们指引了一条路,最原始、最生态的艾灸,不打针不吃药,在家自己就可以调理,只要你稍稍用心去学习人体的穴位和经络,你就可以轻松掌握,为自己为家人保护健康,你与健康之间,只是一张艾灸灸的距离,爱家人爱健康艾灸灸。
一件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干?-------温度高的时候
一块冰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融化?----------温度高的时候
一个寒湿重的身体什么时候调最好?---------三伏天
艾灸灸养生贴,以热治寒事半功倍。
识别下图二维码,可了解更多中医艾灸推拿穴位知识,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求医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