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编剧的艺术》后感

读《编剧的艺术》后感_第1张图片
文艺到死的封面

上个月读了《编剧的艺术》一书,这次十一假期在把基本枕边书从床头理回书架之前,又重新翻了遍。简单翻完依然激动,就像第一遍读完一样内心澎湃。每次读完技能方法相关的书籍,都有这种类似的感觉——屠龙在手,天下我有。当然,从多年失败的经验来看,貌似从书中获知的方法技巧,在实践中都会被击溃的七零八落。

这书脉络清晰,总共四章。前三章详述了“前提”、“人物”、“冲突”,戏剧中最重要的三块内容;第四章“总论”,说了戏剧中一些零散而重要的内容。该书有着教科书般的目录——直接可以拿来即可做纲领。

读《编剧的艺术》后感_第2张图片
目录

书中有三块令我印象深刻:

前提

书中所谓的“前提”,即是我们常说的“中心思想”。然而“中心思想”往往是文章写成之后,由他人概括的。“前提”却是作者在写作之前,给整个戏剧定下的主题与基调,用个烂俗的词就是写作的“初心”。

《罗密欧与朱丽叶》——“伟大的爱情战胜一切,甚是死亡”
《李尔王》——“盲信导致毁灭”
《麦克白》——“冷酷的野心导致自身的毁灭”
《奥赛罗》——“嫉妒毁灭所爱的对象,也毁灭自身”
《群鬼》——“父辈的罪孽,会殃及子孙”
《死路》——“贫穷助长犯罪”

每一部好戏都必须有一个精心构思的前提,然后将该前提一贯到底,融入到整个戏剧创作的每一步骤中。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走向创作者所预期达到的目标。而一个好的前提必然是由三部分所构成:“人物”、“冲突”、“结局”。

“冲突”是戏剧的高潮,同样也是戏剧的核心。戏剧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若一部戏只是平铺展开,情节没有任何波澜冲突,那必定不是一部好戏。既然有冲突,必然其剧情会与观众日常的预期不符,如何掌控观众的预期,如何通过各种佐证让观众接受你的论点,这就是显示创作者功力的时候。这也是创作者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否则再好立意的“前提”,都会被庸俗的创作者毁掉。

书中“前提”的提出,其实在各方面都有借鉴参考的作用。比如写PPT、做产品、做数据分析、铁三训练……如做产品,尤其是在做新产品的时候,没有明确参考的竞品、没有明确的主导方向,“前提”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产品都有无数的可满足需求,对于新产品而言,每个需求的完成都可能左右产品的后续方向,这个要求PM对产品“前提”有持续充分的认识,否则就会陷入人云亦云的是非中。所以在明确“前提”不变动的情形下,任何需求都需要拿来在“前提”下比样考虑,是否该需求的完成会让这个“前提”更好地达成。

这是把产品做聚焦的唯一方法。

人物的三维度

书中在第二章“人物”的开篇,提出了人物有“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同时这三个维度也是相互影响的观点。书中通过例子的剖析,指出编剧若要书写栩如生的人物,可以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塑造。

按照从简到繁的次序排列这三个维度,首先是生理。……我们的生理特点为生活的景观增添了色彩,同时也不断地影响我们,使我们变得或宽厚或褊狭,或谦卑或傲慢。它也作用于我们的心里发展,自卑感或优越感便以它为基础。在人类的三个维度中,它是最明显的一个。
……
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纬度是社会。如果你出身于底层,从小在肮脏的街道上玩耍,你的反应和一个养尊处优的孩子一定是不同的。
……
第三个维度——心理则是前两个维度的产物。它们互相作用,便产生了志向、脾性、态度和情结。心理最终使三个维度完满地统一起来。

正向去描写一个丰满的人物,即可从这三个维度去考量。这三个维度对人物的行为每阶段给予解释,写作时就可对其动机追本溯源。从而使得人物显得真实而生动,避免人物戏剧化般的矫揉造作。

从逆向分析一个人物,依照该理论就得结合生理与社会这两个维度去分析,这两个维度是外在可发觉的,而心理维度是前两个维度催生出来的人物精神状态。能够剖析出前两个维度,对心理维度的把握也会八九不离十。

为什么糟糕的戏也能成功

这个观点是作者在最后的章节中提出来的,尽管和戏剧写作的关联不大,但观点着实有点意思。整节有些散,整理下来大概就是这三点:

  1. 剧作者用观众生活中、歌舞剧中熟悉的人物进行处理创作。这种熟识会平衡薄弱的人物描写,令观众把人物似曾相识的感觉错认为是人物描写的真实。再讨好地利用社会热点的问题,将观众带入熟悉的场景中,从而让观众有了“知情”的优越感,让观众有积极参与到人物生活中的错觉。

  2. 剧作者塑造极度悲惨、猥琐、卑微的人物,让哪怕最底层的观众也有优越感,观众被这种过度曲解的人物塑造所蛊惑,忽视了戏剧本该表现的深层次问题。

  3. 剧作者用搞笑、滑稽的手段让观众忘却近期经受的挫折与打击,通过麻痹哄骗的方式让观众进入一种麻木放松的状态。这类剧作者不再关心前提与人物,只要把各种段子强行加进去,让观众发笑就达到目的。

读完作者这篇文章总结出来的观点,我看见了很多生活周边的影子。比如《屌丝男士》的流行;比如逼哥炮轰好妹妹、马頔这类音乐人“利用、讨好、纵容歌迷”;比如……

作者在最后的忠告非常真诚,阅读时,总感觉有位苦口婆心的老者在我身旁娓娓道来:

别忘了大多数成功的戏并不糟糕。……真正糟糕的戏都是奇怪的戏,是用稀奇古怪的东西掩饰瑕疵的戏,……
……
如果你的兴趣不在于写出好戏,而在于尽快地赚到钱,那么你就是没有指望的。你不仅写不出好戏,而且也赚不到钱。……如果写戏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赚钱,那么戏就一定缺乏诚意。诚意是无法制造出来的,也是无法注射到你没有感情的戏里去的。
……
我们建议你去写你真正相信的东西。而且,看在老天的份上,不要着急。和你的剧本好好玩玩,让自己乐在其中。要观察你人物的进展,要描绘生活在社会里的、被必然性驱使的人物,你会发现你卖掉戏的机会将更大。不要为制作人或公众写作,要为你自己写作。


最后一句,与诸位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编剧的艺术》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