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

普通人学心理学当然有用处,普通人不需要做心理学研究,只需要活学活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心理学理论或定律,理解透了,照样让你在商场或情场如鱼得水,不信我随便抛出几个成熟的增加影响力的心理学定律,让你看看心理学理论的杀伤力。

01

影响力武器之一:对比原理——混淆你的知觉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_第1张图片

对比原理就是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地展示出来,但是这两样东西的差别很大,展示的顺序会影响你的感觉。比如第一次提轻的东西,再提重的东西,会觉得很重。第一次提重的东西,再提轻的东西,觉得更轻。

在知觉领域也是如此,经常看《花花公子》《花花公主》这类性感杂志的人,会觉得约会对象魅力欠佳。

对比原理是一个影响力武器,广泛运用在销售领域,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当,甚至都无法察觉,运用这个原理的人赚得杯满钵满。

比如在服装领域,你猜导购小姐是先对顾客展示贵的衣服还是便宜的衣服呢?根据对比原理,售货员肯定会选择展示贵的衣服,因为先展示贵的,会显得便宜的衣服更加便宜。如果先展示便宜的衣服,会让顾客觉得昂贵的衣服更加昂贵,对销售不利。

比如,导购员会先推销一件昂贵的西服,如果顾客愿意采购,他们会接着推销领带、皮带、衬衣、手帕、皮鞋等配饰,在昂贵的西服面前,这些显得更便宜,更容易让人接受,结果顾客不知不觉采购了超过预算的商品。

在房地产领域,售楼员也广泛采用对比原理来销售房产,房地产公司会留几套比较差的房子,标上虚高的价格,称之为“垫底货”。每次带客户来看房,先让客户看这几套垫底货,当然客户肯定不会买这些垫底货,只是为了对比用。然后再带客户看真正想卖的房子,有了垃圾房的对比,客户看到房产公司真正想卖的房子会眼前一亮,成交的几率大增。

在汽车销售领域,销售员会故意放低整车的价格,吸引客户签单,然后趁机推销贴膜服务、保养服务、倒车影像、CD播放器、汽车轮胎、真皮座椅等配件,在几十万的车面前,这些显得特别便宜,容易被接受,结果一样样算下来,整车的价格超出预算好多,经销商偷着乐,留给客户的只有懊悔和自责。

金句:有些人很清楚自动影响的武器藏在哪儿,他们娴熟老练地使用它们,借此达成自己的意图。他们之所以屡战屡胜,其奥妙在于他们对所提要求的结构体系做了设计,他们利用社交环境中这样那样的自动影响力武器把自己武装了起来。有时候,只需要一个恰当的字眼,就足以调用某条强大的心理原则,按下我们自动行为磁带的播放键,就能让我们机械化地响应这些原则,他们达到了获利的目的。

影响力武器有三个特点:一是这类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种近乎机械化的过程;二是只要掌握了触发这种过程的能力,人们就能从中渔利;三是使用者借助这些自动影响力武器的威力,这种武器就好像一根沉甸甸的大棒,只要用了它,就能让另一个人乖乖就范。

02

影响力武器之二:互惠原理——先给予,再索取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_第2张图片

生活中的互惠原理比比皆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了生日礼物,别人过生日时,自己会想法还礼。因为欠别人人情,买了别人推销的高价保险。

这种想还别人人情的亏欠感就是互惠原理的发生机制。不管在哪个文化价值系统,都提倡这种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的互惠机制。社会学家认为,正是由于祖先在“有债必还”的信用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我们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进而形成高效的相互依赖的人类互惠体系。

在各个文化系统里,如果不践行互惠原理、不回报他人善举的人,就会被社会所不容,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忘恩负义”和“吝啬鬼”等等,就会被排除在人类社会之外,所以,互惠原理也是一个自动化的固定行为反应模式,一旦激发,就会自动播放,而且没有人能抵抗它的威力。

有一个例子能体现出互惠原理的威力。克利须那协会是一个古老的宗教,数百年前发源于加尔各答。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社会的募捐,刚开始的时候,一大群光头教徒,穿着不合体的袍子,在城市的街道上向行人吟唱、行礼、请求募捐。可以想象,效果肯定不理想,人们见到他们都远远地躲开。

这个宗教即将面临着经济危机,不知道谁给他们出了一个天才的新策略,依然是公开募捐,但是他们改革了募捐方式,教徒穿着打扮更加时尚,在提出募捐之前,先向目标对象赠送“礼物”,通常是协会出的经书、杂志、一朵价格低廉的鲜花。一不留神,鲜花就塞进了没有防备的行人手里,即使行人不想要,也没法还回去,教徒们也坚决不肯收回,然后用互惠原理进行道德绑架,要求募捐。

这一招“先施恩再乞讨”的策略很奏效,20世纪70年代,这个教派蓬勃发展,经济收益和筹款数额大幅增长,他们在美国和海外的321处地点拥有了庙宇、商号、住宅和庄园。

在商业中,商家早把这个互惠原理用的炉火纯青了。比如在超市里,漂亮的导购小姐递给你免费的饮料或烤肉,让你品尝,热情给你讲解,等你品尝后,还她们牙签和杯子的时候,如果不买她们的产品觉得自己可内疚,因为享受了他们的免费产品和服务,在互惠机制的作用下,我们采购了她们推销的产品。互惠机制下导致的是不等价交换,给予的远小于索取的。

商家最常用的一种互惠顺从策略是“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法。先提出一个大请求,通常是被拒绝的,然后再提出一个真实的小请求,第二个请求是对第一个请求的让步,对方根据互惠原理,也会做出让步,达到了顺从的目标。

比如商家卖产品的时候会针对产品卖出1-3年的质保服务,顾客都不想买长期的质保服务,商家故意先对顾客推销3年期的质保服务,通常顾客都是拒绝的,然后他们接着让步,让顾客买1年期的质保服务,由于互惠机制,顾客也会本能地对商家的“让步”而让步,答应购买1年期的质保服务,其实质保服务可以不买的。这其中也有知觉对比的作用,在大请求面前,小请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如前所说,互惠策略简直无往而不胜,如何破解这种顺从策略而不上当受骗呢?我们可以正确界定互惠策略,如果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这种人情可以笑纳,因为我们有还的机会,不必在意。如果这种互惠是一种销售策略,那么对不起,你给的恩惠只是销售的诱饵,我们就不再内疚,全当是你的销售手段,也犯不着掏腰包去还这人情,互惠机制就不能再发生作用了。

金句: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03

影响力武器之三:承诺和行为一致——死脑筋惹的祸

从前,有一个小剃头匠给宰相理发,一不小心把宰相的一个眉毛剃光了,他非常害怕,宰相可能一怒之下要了他的小命。他赶紧转动脑筋想保命之法,思考了一会儿,他想到一个好办法。

于是他就问宰相:“相爷,听人说’宰相肚子能撑船’,您的肚子该多大呀?”

宰相哈哈大笑,回答道:“没文化真可怕,这句话是说宰相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是心胸宽广的意思,不是形容肚子空间大!”

小剃头匠赶紧跪地求饶,“相爷,小人包涵,刚才不小心剃掉了您一个眉毛,您大人有大量,饶了小人的疏忽吧!”

宰相没词了:“这个……”。

小剃头匠能成功保命,就是因为他利用了承诺和一致这个影响力武器,他先让宰相承诺“宰相们都心胸宽广”,然后再表达罪过,宰相既然承诺在先,只好做出与承诺一致的行为,小剃头匠得以保命。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_第3张图片

“承诺和一致”也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自动化的固定行为反应,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它的好处之一就是不用再纠结和费脑子了。每当我们遇到一件难以抉择的事儿,我们就会调动所有庞杂的信息和资源,对这件事进行考量,权衡利弊得失,纠结让人煎熬。一旦做出了承诺和选择,就会身心轻松,再不用连续思考了,以后遇到同样的事儿,就自动启动“承诺和一致”这个固定程序,再也不用思考和纠结了,即使做出的抉择是错误的,也会想尽办法说服自己选择是正确的。

比如赛马赌博,在选择合适的马之前,纠结不已,一旦下注,就认定自己选的马一定会赢,是正确的选择。承诺会“长腿”,即使行为错误或激发机制消失,也会一直支撑原来的决定,说服自己是正确的。

几乎所有的文化系统里,言行一致都是被社会赞许的,给人靠谱、稳定、诚实的感觉,是能力出众的表现。反之,则被认为脑筋混乱、思路不清、有精神毛病。很多特工由于工作性质需要,经常言行不一,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有精神分裂倾向。

承诺和一致,承诺是关键,承诺就是启动言行一致的开关。承诺就是公开表态、选择立场。一旦做出了承诺,内心保持一致的压力就会逼我们顺从,限制我们的某些行为。比如在年初,公司会和各个部门一把手签订目标责任书,让各部门承诺完成任务指标,完成了有什么奖励,完不成有什么惩罚。

在商业中,比较常见的两个“言行一致”的策略是“登门槛”和“抛低球”。

“登门槛”就是先做小请求,最终让人答应更大请求。比如做生意,先从小生意做起,最终拉到大生意。小生意不图利润,就是建立合作承诺,有了承诺以后生意自然来,也就是回头客。比如一个女士在广场遇到一个比较帅的陌生男人,这个男人谎称做游戏输了,惩罚方法是亲吻一个陌生的美丽女士。

这个女士答应了,在广场被亲之后。这个男人又说自己是推销杂志的,希望女士能帮忙预定一份高尔夫杂志,出乎意料的是,这个女士竟然拒绝不了,又赞助了他一份全年的高价杂志,虽然她很后悔,却拒绝不了,这就是中了“登门槛”的顺从策略。

“抛低球”就是先给人一个甜头,让你做出承诺,然后在交易还没开始之前,再巧妙抽走甜头,言行一致的压力会使你继续交易,而且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比如二手车客户开旧车来买新车,销售员答应以旧换新,故意抬高旧车的估价,让客户觉得划算,立即想成交,填了一堆的表格,把二手车留下了。等到快签订合同的时候,又告知你二手车的潜在买家希望价格再便宜一些,这样成交希望更大,客户依然觉得交易是公平的,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却不知,销售员挣了一大把佣金。

如何破解“言行一致”带给我们的伤害?首先,在接受别人的小请求时,务必要小心,一旦同意了,就会产生承诺,会迫使我们答应更大的请求,防止“登门槛”的发生。

其次,区分哪些是内心心灵深处的决定、哪些是死脑筋,比如美女中了渣男甜言蜜语的承诺陷阱,中了“抛低球”的道儿,在一起后,承诺的甜头消失了,美女依然觉得选择是正确的,说服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甚至还发现渣男的其他优点。这种情况下,都要听下内心深处的声音:“这是最明智最正确的选择吗?还是死脑筋在作怪?”如果选择不正确,身体不会说谎,有的器官比如胃、心脏都会出现不舒服的反应。

04

影响力武器之四:社会认同原理——模仿别人行动

我们知道,羊群都是跟着头羊走,哪怕头羊领着他们跳悬崖,它们也会一个个地跳下去。不要嘲笑羊的弱智,人在信息不透明、情况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会模仿社会其他人的做法。

两个世纪以前,德国文豪歌德写过一本小说叫《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轰动一时,书中的主人公少年维特因为情感问题而自杀。结果在欧洲引发了一阵自杀浪潮,欧洲青少年遇到情感问题纷纷模仿这种做法,走上自杀的道路。这就是“维特效应”。因为负面影响太过强烈,好几个国家都把这本书列为禁书。

社会认同也是一种古老的自动化固定行为反应,我们在不明确的情况下,总是根据别人的意见做事,模仿别人的行动。因为这样做符合社会规范,出错的几率比较小,而且不用耗费大量的脑力去连续思考,是一条判断事情对错的捷径。

但是,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条件反射式的,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这就为别有用心的人制造了牟利的机会。

社会认同原理多发生在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容易导致“多元认知”现象。比如大街上如果有人喊“救命”,有人遭遇生命危险,旁观者愿意出手的人很少,不是没有爱心,而是因为他们也陷入“多元认知”现象,需要寻找社会证据,观察别人怎么做,当别人都无动于衷的时候,自己也选择无动于衷。旁观的人越多,提供帮助的责任越低。正确的做法是大喊:“着火啦!着火啦!”,这样大家都会从家里出来,然后随机求助于指定的人,这样责任就会明确,减少了“多元认知”现象的发生。

商家早就琢磨透了社会认同原理,利用这个原理达到签单的目的。比如培训行业一般选择偏僻的、交通不便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开展公开宣讲课,而且上课前把所有学员手机没收。这样可以隔断培训学员的社会联系,营造一个不确定的封闭环境,配合他们激情澎湃的宣讲,找所谓的“成功学员”现身说法,再找一些托儿抢着报名交培训费,容易让真正的学员产生社会认同效应,开始模仿别人的做法,不知不觉中交了昂贵的培训费。

有的房地产公司开盘,也会找大量的托儿来排号,营造楼盘很抢手的假象,让真正买房的人产生社会认同机制,纷纷跟风采购。

疫情蔓延的时候,有的人炒作盐和醋能预防疫情,导致居民大量采购食盐和醋,不确定性和信息不流通的情况下,社会认同机制起了作用,其他不明情况的人也纷纷模仿跟风采购。

股票行情看好的时候,人人都在买股票,经济常识的匮乏,导致了社会认同效应,导致不懂股票的人也纷纷跟风杀进股市,成为了一茬被割的韭菜。

如何破解社会认同原理带来的伤害呢?首先,我们要分清哪些是事实证据,哪些是伪造的证据。

比如某个老中医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大家都排队请他来看病,我们也想排号请他诊治,这就是事实证据。

比如药商在电视上投放“即兴采访”的广告,一个个“患者”现身说法,说服药后病情好转,频繁轰炸人的眼球,而这些“患者”都是他们找的演员。这些证据就是伪造证据,虽然在电视台播放为产品做了背书,但是我们知道这是伪造的证据,不要跟风购买。

社会认同原理好比我们身体自带的自动导航仪,虽然用起来很省心、很快捷。但是有时也会有偏差,我们要经常看看外边的情况,如果遇见错误,要及时对错误的信息做必要的修正,重启导航仪。如果不这样做,就会成为被骗的对象。

金句:一般来说,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较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05

影响力武器之五:喜好原理——爱屋及乌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_第4张图片

喜好原理也是一个固定行为反应,它的运作机制是这样的:我们对于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所提出的要求,更容易满足和答应,也就是爱屋及乌,当我们喜好一个人时,连他过分的要求都有可能满足。

政客、销售员、广告策划者等顺从专家们,把喜好原理琢磨得很透,千方百计利用喜好原理,达到让人顺从的目的,他们一般采用以下手段:

第一是外表魅力,也就是36计之一的“美人计”,俊男靓女人人喜好看,在光环效应下,产生了让人顺从的能量。

外表有魅力的人最容易获得成功,在政治领域,外表有魅力的政客更容易当选,比如前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法国总统马克龙、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这些人都是深受女性选民喜欢的魅力帅哥。

外表有魅力的人在求职、婚恋方面,比普通人更占优势。社会对帅哥美女的包容度更大,因为喜欢漂亮的人,所以更容易顺从漂亮的人。

销售课程里对销售人员的服装打扮举止都做了详细的设计。服装店也会选好看的人当基层销售员。甚至无论男女骗子们都是长得比较好看、比较时尚的人。

第二是相似性和恭维。如果长得不好看的人怎么办?那也没关系,相似性和甜言蜜语也是一个让人顺从的杀手锏。

如果陌生人初次见面,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彼此间更容易信任和顺从。

比如,合作伙伴第一次相见,寒暄之后发现竟然是大学校友或老乡,亲切感倍生,这个合作很顺利就能进行下去。比如陌生人第一次相见,发现都是高尔夫爱好者,共同的兴趣和话题,让第一次见的两个人谈得投机,感觉像认识了十年的老朋友。

销售员们经过培训,把相似性原理发挥得淋漓尽致,你说你老家在哪里,他马上说他祖籍或爱人的老家和你一样;你聊到孩子,他马上以奶妈奶爸的角度,给你谈育儿经;你一发工作的牢骚,他马上陪你倒苦水;一旦他发现你最在意什么,他就可劲儿地甜言蜜语,把你说得脸上发烧。目的只有一个,增加和你的相似度,麻痹你的防范,博取你的信任,让你掏腰包购买他的产品或服务。

第三是接触与合作。我们都本能地喜欢和信任熟悉的人或物。为什么战友情和同窗情最真挚,这是因为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接触和合作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很多单位招聘新人以后,在没有工作之前都让他们进行拓展训练,所谓的拓展训练就是设计很多团队合作的项目,让学员们一起合作完成。其中有一个项目叫“翻越逃生墙”。在教练的指导下,所有学员一起合作,一个个翻越3米高的高墙,这个场面让参与的人热血高涨、激情澎湃,这份合作的激情会共情到以后的工作中。

追求姑娘的小伙都知道天天去找心仪的姑娘吃饭、聊天、散步,只求“刷脸”,混个脸熟,熟悉后感情就慢慢加深。

第四是条件反射和关联。这个更好理解,人和动物都会产生条件反射,只要给予频繁有效的刺激,相对陌生的事物之间会产生关联。比如经常在喂小狗骨头的同时摇铃铛,时间久了,小狗只听见铃声就会流口水,和有没有骨头无关。摇铃铛和小狗流口水本来不相关的事物就产生了关联。

很多商家都喜欢找奥运冠军做形象代言人,这是让全世界第一的运动员和全世界第一的品牌建立联结。名人或流行艺人都是广告商们争抢的对象。

“午宴术”是这一原理引申出来的顺从策略,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就餐期间接触到的人和事物更加喜爱,于是吃饭就成了饭局,白宫一直有个传统,靠一场盛大的美味的大餐来拉拢摇摆不定的议员的选票。水晶灯亮起来,银质餐具摆上来,美味食物端上来,酒足饭饱之后,就能达到目的。

如何破解喜好原理带来的顺从陷阱呢?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做到“爱屋不及乌”即可,理智地把“提出请求的人”和“请求本身”从感性上分开。即使我们多么喜欢高颜值的销售员,也要做到仅仅对他们人有好感而已,对于他销售的车或其他商品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如果分不清这种界限,忘不掉两者的区别,就会激发喜好原理,产生顺从,酿成大错。

金句:我们恰当的反应就是有意识地把注意力放在这笔生意的好处上。在我们做出顺从决定时,把提出请求的人和请求本身从感性上分开,这是很明智的。

06

影响力武器之六:权威原理——让人盲从的压力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_第5张图片

权威也是让我们盲从的一个自动化的固定行为反应。当我们遇到权威时,不自觉顺从权威的指示。在医院里,护士往往会无条件执行主治医师的指示,即使主治医师出现低级错误,护士们也会不假思索地执行,因为医生就是权威,她们盲目服从权威的指示,“按一下就播放了”,不再动脑子思考。

社会学家也肯定了权威在历史进化中的作用,由于权威的存在,社会形成有序的结构,而没有出现无政府状态。

从小到大,我们受到的教育就是顺从权威是正确的,违抗权威是错误的。无论是宗教、法律、军事、政治等制度里,都肯定了服从权威的重要性。

服从权威能带给我们好处,比如从小听家长、父母的话,我们会得到奖励。长大后,听从老板、法官、政府领袖等,是因为他们接触更多的信息并掌握更多的权力,服从权威更有道理。而且服从权威,不用再思考,省心省力。

但也有坏的一面,让我们对错误不再怀疑,出错不可避免。

骗子们或服从专家们都知道人们迷信权威会失去自己的判断,所以纷纷包装成权威,引诱大众顺从,达到他们牟利的目的。他们一般采取以下方法冒充权威。

第一是冒充头衔,头衔是权威的象征,能轻易得到他人的自动服从。比如牙膏广告里,穿白大褂的“牙科专家”为该牙膏代言,说这个牙膏如何如何的好,这就是冒充头衔。

第二是冒充衣着,衣着是权威的“外皮”,很多骗子都在衣着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猫鼠游戏》这本书里,描述了一个天才的支票诈骗犯,喜欢穿一套帅气的飞行员制服,伪装了6年的飞行员,并成功利用这个角色和制服骗取了250万美元、250架次飞行、26个国家度假、全世界半数以上的豪华酒店住宿、还有N个空姐.......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同时也说明权威的衣着让人产生了无条件的顺从。

第三是冒充身份标志,比如珠宝、汽车等彰显身份的东西。经常去谈生意的人都比较在乎自己的座驾,即使生意做得不算成功的生意人也会屁颠屁颠地低价购入即将报废的豪车,重新喷漆。只在谈生意的时候开出去,装点自己的门面,展示自己的成功,让客户顺从自己,实现签单的目的。

如何破解权威原理带给我们的误导呢?很简单,只需要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是真正的成功人士吗?”就比如为牙膏做广告的所谓的专家,他是真正的牙科权威还是一个演员,这个有待观察。你遇到的看起来豪气的生意对象,是真正的成功人士还是一个骗子呢?这个得在脑海打个问号。

第二个问题:“这个权威说的是真话吗?”权威也好、明星也罢,他们为商品代言说的是真话吗?是真正体验了这个产品,还是仅仅收了好处费而说产品的好话?

想通这两个问题,就能轻松化解权威原理带给我们的顺从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专家”的误导呢?你是怎么识破的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互动。

金句: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07

影响力武器之七:稀缺原理——物以稀为贵

稀缺原理也是一个自动化的固定行为反应,物以稀为贵,机会越少,价值越高。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我们的基因决定我们的大脑对损失更为恐惧,失去曾经拥有的东西比没有得到想要的东西让人更加痛苦,比如失恋的痛苦,遭受潜在损失的威胁能强有力地影响人的决定。

商家是最喜欢用稀缺原理来促进销售的,他们往往利用“机会有限”“数量有限” “最后期限”三个稀缺策略来造成需求压力,比如周年庆打折是机会稀缺,“数量100件,售完为止”是数量稀缺,“您的照片底板将在24小时候自动删除,请抓紧选择!”这是最后期限。某个电影院的广告语是“专场放映、座位有限、预订从速、过期不候”完整地体现了三个稀缺策略。

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还会导致逆反心理。比如某些书籍一被列为禁书,反而想看的人更多了,因为本来能看到的书突然不让看了,他们要保住这种能阅读的利益。某一阶层曾经得到的利益突然失去,有可能引发暴乱或革命,这就是保住既得利益的强烈愿望引发的行动。“罗密欧和朱丽叶效应”也是逆反心理的体现,越反对两个热恋的情侣,他们爱的越来劲儿。

“竞争+稀缺”组合策略会让人疯狂。大型特卖会会遭到一窝蜂的疯抢,虽然这些商品平时根本不想买,甚至能把路人情不自禁的吸引进去,造成疯狂失控的局面。

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自本能的身体反应。情人之间关系很平淡,如果出现第三者竞争,他们立刻热情四射。在稀缺商品的拍卖会上,一轮轮的竞价,会让竞标者头脑发热、情绪高涨,很容易做出超预算的采购,碰到稀缺资源加竞争的魔鬼组合时,务必要当心。

如何破解稀缺原理带给我们的顺从压力呢?

首先,当稀缺品让我们产生情绪高涨或头脑发热等情绪性反应的时候,一定不要做决定,因为这个时候冲动和亢奋压制了理性和知性,做决定容易中陷阱。我们需要出去透透气,转一圈,做点其他事情让大脑恢复平静。

其次,我们要明白,稀缺品带给我们的喜悦不是来自体验,而是来自占有。我们占有的目的是为了它的使用价值还是占有的快感呢,如果这个稀缺的东西确实能带来社会、经济和心理上的好处,那就占有。如果就是仅仅想获得占有快感,那就算了吧。稀缺品的使用价值不见得比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大。

金句: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

大家看,这就是心理学理论在生活、工作和商业中的运用,所以学好心理学很有用,利人利己。我就是掌握了足够多的心理学理论,才成为情感达人的。

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人学心理学对生活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