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法家第一公理

人总有突然变忙的时候,但预定好的计划被打破总会让人觉得不甘心。为了让自己的信用看起来稍微值钱一点,我还是爬来写文章了。只是今天的怕是会短很多——绣花枕头似的信用嘛,只有从外表看算是完成了承诺。我是个小市民,只要有写出来我就甘心啦。

前文提到了法家的忠,讲求死节的那一种。不过我们还是得说,法家提倡的这种忠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至少是到专制发展的顶峰的明清两代才完全实现。讲这个篇幅不够,我们明天细说。

秦帝国的用法家之术,看似严苛峻法,但内在的法家逻辑其实是从儒家发展来的。这我们从上一篇的《为吏之道》就看得出来。事实上,韩非子只不过稍微给儒家思想添了一个假设,法家的基础雏形就完全形成了。汉代之后的所有儒学家们,也都承认了这个假设,这才使得儒家从根底里变了性质。

法家的假设是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段话,出自《韩非子·忠孝》:

“夫为人子而常誉他人之亲曰:‘某子之亲,夜寝早起,强力生财以养子孙臣妾’,是诽谤其亲也。为人臣常誉先王之厚而愿之,是诽谤其君也。非其亲者知谓之不孝,而非其君者天下此贤之,此所以乱也。故人臣毋称尧、舜之贤,毋誉汤、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尽力守法,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

这段话是这么个意思:如果有个做儿子的,整天跟他父亲讲“别人家的老爹”——像父母们讲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你看那谁谁谁的爹,每天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赚那么多的钱全用来供养子孙后代家庭用度,人家这个老爸当得可真称职!说罢还要斜眼瞟一下自己父亲。毫无疑问,这样的儿子简直混蛋。题外话,我们看到现在这样的混蛋似乎越来越多了,并且绝对不只是因为资讯变得发达。

做儿子的,对父亲讲这种话根本就是在指责父亲,绝不应该。我们都一致认同这儿子不是个孝子,可能激进些的对这家伙是不是个人都要打个大问号。但同样的道理,你做别人家的臣子,却整天在君主耳朵边上讲以前那尧舜多么多么好多么多么会治理国家,你这不就是诽谤君主嘛,跟那些不孝贼子有什么区别?

整天讲自己父亲坏话的,我们都还知道这个人不孝;可到了诽谤自己君主这件事情上,怎么天下却都开始说这个人贤明了?——这里有一堆时人中枪,还骂到了千秋万代去……

所以说,讲先王如何好的臣子绝不是忠臣。做臣子的,别去讲那些先烈们怎样崇高,你只要“尽力守法”,对君主忠心服侍就可以了。

而没做到这几点的臣子们,就不是忠臣。不是忠臣,怎么处理呢?我在上一篇提到过了,《韩非子·初见秦》:“为人臣不忠,当死”。

韩非子论述这一套“忠臣”把戏的逻辑很清楚,他是把侍奉君主与儒家讲求的侍奉父母放到了同等地位。他给出的假设就是,君主在臣子心中的地位应该与父母亲的地位是一样的。

儒家里孝是第一原则,而法家将君主提升到了与父母同等的高度,也就是把忠提升到了和孝同样的高度。还是按管理原则来说,这就有了两个顶头上司。

在先秦之前,按法家的思想来说,两个顶头上司的情况还只存在于士大夫阶级。可是专制成形之后,它就存在于每个人头上了。这两个最高原则还经常是背离的,所以才有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但实际上,在先秦时代,忠孝从来是两全的。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孟老夫子的一段辩论,是为数不多的让我开始喜欢孟子的段落。这段子很有趣,是关于尧与他的父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57 法家第一公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