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习笔记23

 我们已经看过了两个应用场景,现在我们来看看最有个经典的公司治理场景——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

对于这个场景,我们并不陌生,在2015年,万科打响的那场反收购战,宝能通过二级市场收购了万科的股票,成了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而作为创始人的王石公开表示不欢迎宝能的加入,双方撕破了脸并且正式宣战。 最终以深圳地铁的介入,之前的大股东华润的退出,而宣告姚振华和宝能的失败。

万科曾经一度是被认为是中国公司治理的典范,它的股权结构与美国那些成熟的市场结构类似,大股东只持有15%的股权比例,股权高度分散,并且大股东不插手公司的经营,给到了管理层绝对的自主权,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构,使得这家公司成为行业的老大,规模和业绩都非常突出。

但正是这样的一种被认为最理想的治理结构,却在面对外来资本的时候,表现的却非常脆弱,特别是那些优质的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特别容易引来野蛮人的“恶意收购”。

可这样的收购在管理层来说带有恶意,但是对于股东却可能是一个利好,因为这样的公司,大多是在资本市场被人所低估的,而作为收购方,他们会用比较高的溢价来收购, 我们可以看到“宝万收购战”中,万科的股价一度涨幅巨大,这个虽然对于管理层是带有敌意和恶意的,但是对于小股东来说,在这个涨幅中,他们可以一解长期低迷股价的恶气。

可是这样的收购到底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这个要看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学者舒尔茨系统提出的,他指出:人力资本已经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二战以后,人类社会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技术越来越精转,知识越来越重要,管理越来越复杂,人力资本就越来越强势,并且越来越多地参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享。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人力资本已经上升到了可以与货币资本相博弈、相抗衡的地位了,对于一个公司发展就要看这两个资本对于公司而言更有谈判力了,另外一个重要性在于人力资本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价值驱动要素,优质的企业家和管理团队比货币资本而言是更为难得的。

刘松博老师说数百年来,公司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博弈的历史,今天我们已经站在历史的拐点之上,要记住,企业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拐点。

公司治理-学习笔记23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公司治理-学习笔记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