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后人都非常推崇曾国藩其人,实则最应推崇的是他参透了“上善若水”的心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参透!且听印竹、印安如是我说~

大柔非柔,至刚无刚_第1张图片
如是我说2018.9.3

印安说

人生在世,既要勇于争先,也要学会不争。明代的归终居士说:“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士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

印竹说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在整篇《道德经》中有多次谈到“不争”的话题,那是因为所有的“争”都会让我们心向外驰,心光散落;而“不争”则是心思内敛,聚合心光。今天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分享曾国藩的一段大彻大悟的故事,希望借由此能给大家一些对争与不争的现实启示。

曾国藩九江一战,被石达开打得落花流水,苦心经营的水师全军覆灭。曾国藩自觉无颜投湖自杀,被部下救起。恰逢他的父亲去世,曾国藩回家守孝。从此他一蹶不振,骨瘦如柴。

一天,他的弟弟告诉他,有个老和尚看病很准,不妨一试。老和尚听说来人是曾国藩,连面都没见,只写下了一张纸条给他。曾国藩打开一看:“黄老治心病”。曾国藩心想:“尽管《道德经》我都会背诵,如今也不妨好好再研究一下。”

曾国藩回到荷叶塘,关起门来,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地读着《道德经》。果然重读《道德经》,似觉字字在心,句句入理,与过去读时竟大不相同。

曾国藩早在雁门师手里就读过《道德经》。这部仅只五千言的道家经典,他从小便能够倒背如流。进翰林院后,在镜海师的指点下,他再次下工夫钻研过它。这是一部处处充满着哲理智慧的著作,它曾给予曾国藩以极大的教益。类似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格言,他笃信之,谨奉之,然对于该书中所说的退让、柔弱、不敢为天下先等主旨,对于当时仕途顺遂的曾国藩来说则未能接受。

那时的曾国藩一心一意信仰孔孟学说,要以儒家思想来入世。就是对自身的修养,他也是遵奉“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对于社会的奉献,他遵奉“以天下为己任”。也正是靠这种持身严谨,奋发向上,关心国事,留意民情,使得他赢得了君王和同僚们的信赖,在官场上春风得意,扶摇直上。

咸丰二年间,正处于顺利向上攀援的曾国藩,坚决地相信“治乱世须用重典”的古训以及从严治军的必要性,于是又由孔孟儒家的弟子转而成为申韩法家之徒。他认为自己奉皇上之命办团练,名正言顺,只要己身端正,就可以以正压邪,什么事都能办得好。谁知大谬不然!这位金马门里的才子,六部堂官中的干吏,在严酷的现实中处处碰壁,事事不顺。

这一年多来,他曾无数次痛苦地回想过出山五年间的往事,他始终不能明白:为什么自己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却不能见容于湘赣官场?为什么对皇上忠心耿耿,却招来元老重臣的忌恨,甚至连皇上本人也不能完全放心?为什么自己处处遵循国法,事事秉公办理,实际上却常常行不通?他心里充满着委屈,心情郁结不解,日积月累,终于酿成大病。

这些日子,在实实在在的民事军旅中亲身体验了许多次成功与失败的帮办团练大臣,通过细细地品味、慢慢地咀嚼,终于探得了《道德经》这部道家经典的奥秘。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谈的入世的道理。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要如水一般,以迂回的方式“善利万物而不争”;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刚”,“江河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这些话都说得多么深刻!老子真是个把天下竞争之术揭示得最为深透的大智者。

曾国藩想起在长沙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等人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以儒家的直接、法家的强权之方式,而结果呢?表面上胜利了,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越俎代庖、包揽干预种种事情,办理之时,固然痛快干脆,却没想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清德、陈启迈等人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隐患与它们对事业的损害,大大地超过了一时的风光和快乐!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柔弱,天下万事万物,归根结底,莫不是以至柔克至刚。能克刚之柔,难道不是更刚吗?所以,祖父“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的家训,自己竟片面理解了。曾国藩想到这里,兴奋地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八个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他觉得胸中的郁结解开了许多。

曾国藩为自己的这个收获而高兴,并提起笔,郑重其事地记录下来: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当思一搏。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夜仅一榻耳,当思珍惜。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一毛耳,当思多览。然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

经过这番痛苦磨练的曾国藩相信,他必能以更为圆熟的技巧、老道的功夫,在东南这块充满血与火的政治舞台上,演出一幕迥异往昔的精彩之剧来!

大彻大悟的曾国藩,展现于世人的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桀骜不驯、凶神恶煞的“曾剃头”了。为使自己的学生李鸿章更好的发挥才干,曾国藩宁愿让出自己的位置;为联络旷世奇才左宗棠,曾国藩情愿把自己比作“雌”,把左宗棠比作“雄”。曾国藩是用“心”一举击败了洪秀全。打败了洪秀全以后,曾国藩毅然解散了他苦心经营的湘军。

后人都非常推崇曾国藩其人,实则最应推崇的是他参透了“上善若水”的心境。“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句话,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参透!

萃辰天心书院,愿国学智慧走进千家万户……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柔非柔,至刚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