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卷福和《神探夏洛克》的,最近有福了。
昨天,睽违三年的《夏洛克》宣布第四季将在明年1月回归。
下个月初,本尼迪克特也会携新片《奇异博士》登上内地大银幕。
看预告,“夏洛克”这次玩得很高级,各种“空间穿越”。
能在空气中“打洞”,直达另一处。
甚至能将空间折叠——城市像在练瑜伽。
见惯大场面的机叔看了,都说“菊花一紧”。
但这一次,“夏洛克”可比老搭档“华生”慢了一步:
类似的事,马丁·弗瑞曼早在十一年前的电影中就玩过了。
而且玩得更大——不是地球穿越,而是宇宙空间穿越。
就是画风有点方……
《奇异博士》上映前,Sir今天又想重提这部心头爱,2005年的脑洞科幻片——
《银河系漫游指南》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豆瓣评分8.1,好于90%科幻片。
故事要从宇宙拆迁的悲剧说起:
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早晨,地球英国人亚瑟·登特(马丁·弗瑞曼 饰)在吃早餐。
却发现,他的房子被挖掘机包围了。
原来政府要建一条高速公路,而亚瑟的房子正好挡了路……
你懂的,在政府规划面前,钉子户任何形式的抗争,都没用。
所以,亚瑟的房子,就这么被强拆了。
更恶搞的是,就在同一天。
为发展“星系偏僻区域”,银河系规划委员会要建一条“银河系高速公路”。
地球,恰好位于拆迁区。
当然,在宇宙规划局面前,地球居民任何形式的抗争……也都没用。
于是,像被扎破的气球一样,地球“啵”的一声,也被强拆了。
是的,你没看错,地球说没就没了。
但亚瑟作为最后一个地球男人,幸运地活了下来。
救他的,是假装地球人的外星人,福特(茅斯·达夫 饰)。
福特带着亚瑟,伸出大拇指,搭便车——哦不,便船。
两人一起登上了维刚星人的船,刚刚炸掉地球的,就是这些家伙们。
福特还交给亚瑟一本《银河系漫游指南》(对,就是本片片名)。
这本畅销全宇宙的书,通俗易懂,物美价廉。
偏偏地球人一本都没有。
这是一本颇具人文关怀的实用手册,特意为宇宙中那些因为母星被炸掉、不得不寻找诗与远方的星球人们,点亮指路明灯。
首页还很贴心地印了“莫慌”(Don't Panic)两个大字。
在迷失宇宙的游客看来,翻开此书之前,就能感受到一丝莫名的暖意。
……暖个屁咧。
书里到底讲了啥,根本没演。
讲到这里,相信各位毒友也看出来了,这片压根没打算好好讲故事。
里头除了脑洞……还是脑洞,还一个比一个大。
例如太空旅行时,如果听不懂外星人讲的话怎么办?
塞一条长得略蠢萌的巴别鱼到耳朵里呀。
从此,就可以轻松理解各种语言,包括样衰的维刚人诗朗诵(还是同声传译)。
真是促进星际跨种族沟通的好办法。
再比如,自诩地球最智慧生物的人类,其实只是第三聪明的物种。
排第二的是海豚,而它们老早就知道地球要被拆。
多年来海豚一直试图警告人类,但人类却以为它们是在玩杂技,想讨口鱼吃。
终于海豚决定放弃人类这群蠢货,留下最后的信息——
再见,并感谢你们喂的鱼(当然这个信息也被人类误解了)
在一个月圆之夜,全地球的海豚集体上了天,离开了我们。
更扯淡的还多着呢……
电影中还有个神奇的星球,不允许思考。
谁要是有什么想法,马上给他一嘴巴苍蝇拍。
——好的,我觉得……
——啊哈,你也被抽了
所以你会在片里看到一个壮观的景象:
主角一行人在路上狂奔,穷追不舍的不是猛兽,而是一个个崛地而起的苍蝇拍。
相信Sir,这样一部片里,逻辑什么的都是不存在的。
看《银河系漫游指南》,你的体验只有九个字: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但它绝对能让你从葛优瘫,笑成蜷缩的虾米。
不信看这热闹的弹幕。
充斥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除了脑洞,就是幽默。
这种幽默可多亏了原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电影就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
此书豆瓣评分8.8
这本书1979年首次在英国出版,次周就登上图书销量榜冠军,前三个月卖出超过25万册,后被翻译成超过30种语言在全球发行。
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也是个神人,经历颇传奇。
他毕业于剑桥大学,除了小说家、广播剧作家、编剧外,还干过鸡舍扫粪工、建筑工人、门房和保镖,甚至给平克·弗洛伊德乐队做过吉他手。
有一种人生,叫人家的人生。
嗯,他就是这么一个欢脱的、想做就做的人。
有读者说,亚当斯是科幻喜剧的开创者,Sir很认同。
他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就是《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
据他自己说,写《银河系漫游指南》的念头,来自于一次独自旅行:
那是1971年,他带着一本《欧洲漫游指南》在奥地利的野外喝多了,仰望星空,才想到这么一个故事。
但他的朋友却站出来打脸,说这本书明明是他1973年在希腊旅行时想到的……
来源:维基百科
不愧是用生命在讲笑话的人。
他这种扯淡精神,一直贯穿了他写的整个科幻系列。
除了被改编成电影的开篇作,这个系列还有四部:《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谢谢鱼》《基本无害》。
每一部都和传统的科幻小说截然不同,对于严肃的科学问题,亚当斯全都给出了幽默到近乎荒诞的解释。
比如《宇宙尽头的餐馆》,故事设定就开足了脑洞:
在时间和空间的终结之处,有一家餐馆。假如你在时空隧道中旅行千万年后,就可以享受到这家餐馆的美食,同时观赏宇宙毁灭的时刻……
书里更是充满了抖机灵的科幻玩笑——
关于宇宙的起源,被调侃为打喷嚏时喷出的……(鼻涕?)
维尔特沃德尔六号星上的加特拉瓦蒂人却相信,整个宇宙是在一个叫做“绿色巨怪阿克雷斯艾尔”的生物打喷嚏时,从他的鼻腔里喷出来的。
一本正经地扯出数字推理,然后告诉你世界上的其他人,都是你精神分裂的想象:
任何有限数字除以无限大都小得不值一提,故而宇宙间所有行星的平均人口可视为零。由此可推,整个宇宙的人口也等于零,你偶尔遇见的任何人都不过是精神错乱的幻想产物而已。
你见过这么无厘头的科幻小说吗?
但亚当斯的牛掰之处在于,他偏偏把很多人想破头的刁钻问题,用一种乐观机灵的方式,轻松地化解在了嘲弄里。
有人曾这样评价:
亚当斯教我的事——
1、乐观是整个银河系中最强大的力量
不管你是严肃探索宇宙的科学家,还是不断想象宇宙的科幻迷,都无法拒绝这样的幽默力量。
可惜的是,这位幽默的天才在2001年不幸去世,年仅49岁。
我们也只能在这些抖机灵的梗中,怀念他传授给整个宇宙的生活智慧。
记得《疯狂动物城》中的树懒吗?
《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亚当斯早就创造过类似角色:
官僚的维刚人,办理大小事务都要填表、盖章。
即使是“刀下留人”的危机时刻,它还是会不紧不慢告诉你:还要填一张表。
这不正是对各国政府大小办事机构的反讽?
讽刺作风刻板的官僚机构还不够,亚当斯连哲学的终极问题都要拿来开玩笑。
在电影的第42分钟,众人围着被认为是“无所不知”的深思电脑,询问:
生命和宇宙万物的终极答案是什么?
电脑的回答是——
42
嗯哼,生命和宇宙万物的终极答案就是42。是不是一脸懵逼?
现在当你Google这个问题,也会得出这个答案(作为对这位作家的致敬)。
没有人知道,亚当斯到底是怎么得出的这个数字。
但面对一个终极问答,一个随意的答案,却站在了世界上所有严肃思考的反面。
是嘲讽,也是宽慰。
《银河系漫游指南》很容易让人想到那部经典的“哲学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
而它恰恰站在《2001太空漫游》的对立面。
当《2001》用苍凉的方式,探索生命和宇宙起源的答案;《银河系》却用无处不在的荒谬告诉你:
这么较真干嘛?生活如果是个笑话,就笑着过吧。
但当Sir在这部片里,看到宇宙的起源时,还是震惊了——
原来整个银河,都是建筑师一点点造出来的。
地球仅仅是这条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而投资运营的,是老鼠。
真·颠覆三观。
好笑的片子,相信大家都看多了。
但像《银河系漫游指南》这样带种,将宇宙万物都揉成一个笑话的,真不多见。
而它的目的也不是别的——就是让观众能在一百多分钟里,一次笑个够。
剧组特意花了大功夫,重建亚当斯所描述的笑笑宇宙。
最耗费心血的,当然是那些形态诡异又透着蜜汁可爱的外星人。
喜欢念诗的大只维刚人,每一只都由纯手工打造。
机械装置控制的面部表情,精密到“巧舌如簧”。
而这精良的外星人玩偶,可苦了藏在里面的人类工作人员——又“瞎”又热,做动作都要靠导演发号施令。
左,右,左,右
还有全身毛茸茸的外星母子。
颈部可伸缩的神秘外星生物。
以及这个穿网袜,神龙见尾不见首的外星妹子……
制作起来同样真材实料,货真价实。
妈呀,这么巨的腿,Sir简直想报警。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想看《银河系漫游指南》的,B站就有
编辑助理:陈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