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面镜子

在美丽的黄昏,和一条狗并肩坐在河边,犹如重回伊甸园,即使什么事都不做,也不觉得无聊——心里只有幸福平和……

你能猜出这句话的主人是谁吗?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竟是米兰·昆德拉。说实话,我只读过《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这一部作品,阅读体验并不好,因为我没有看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并不喜欢这位出名的作家。但是正是因为我注意到苏珊·施蒂费尔曼《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引用了此句,一下子令我对昆德拉的态度有所转变。因为我相信,一位追求内心平和的人更令人尊敬,更何况他是这样有名的作家。

育儿很无聊?

书归正传,《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我阅读过的育儿书中,唯一一本挑灯阅读完成的。仔细算算,自从生完孩子以后,几乎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觉得白天工作,下班后带孩子,我的时间几乎就这样被占据了,我甚至连刷朋友圈的时间都没有!

书中引用《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人们汇报自己前一天的16项活动中(工作、通勤、锻炼、看电视、吃饭、社交等),体会到的情感。其中育儿为他们带来的负面情绪,几乎超过了工作之外的所有活动。育儿几乎要比任何一种活动都更加令他们感到疲惫。

的确如此,这也是我之前的育儿状态,因为我的思想,还有父母、丈夫都认为育儿是一件苦差事。因而,当负面情绪占据头脑时,我们的双眼会被蒙蔽。事实上,当你用欣赏和充满爱的眼光看孩子时与带着批评、批判的眼光审视孩子的情绪、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育儿无需对抗,“应对这一切的秘诀,并不是彻底赶走不愉快的经历,而是与之和平共处”。

自我界限如何进退自如?

当我觉得自己的时间不能自主的时候,我会怀念没孩子之前的生活。

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提到,秩序感是儿童敏感期的表现之一。当成人破坏了孩子心中的秩序,他会奋力反抗,当然表现出的行为就是我们眼中的无理取闹。比如,拖鞋要摆放整齐,衣服上不能有线头,鞋带不能歪……我想如果我不知道这个理论的话,我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她会那么在意,在我看来完全是无足轻重的琐事。

那么,回到我没有孩子的生活,不能说是毫无秩序,却也是一种缺乏秩序的生活。衣服乱丢,吃饭、熬夜看电视剧,一打开抽屉冒出杂乱无章的物品……用妈妈的话说,越活越倒退,连一个孩子都不如。的确如此,是孩子对秩序的维护让我发现自己的混乱。我现在会整理书架、办公桌、衣柜,毕竟井然有序的生活更能让人进入平和的状态。孩子是一面镜子,她让我照见自己的状态和不足。

我喜欢写毛笔字,也喜欢阅读,但都曾经中断过。我以为自己没有时间。但的确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譬如,晚上21点左右把孩子哄睡,让她养成早睡的好习惯,不仅对身体好,也可以为我腾出时间读书、练字。我现在非常享受夜读时光,一盏小台灯,一本书,即便在风雨飘摇的夜晚,窝在被窝里,感受着温暖和书中的智慧。其实并不是育儿占据了我们的时间,而是看你是否愿意改变现状。最关键的在于自律与行动。

与身体对话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提到了用修炼瑜伽的方式与身体对话。当时我看到这部分感到惊讶,为什么要和身体对话呢?因为对于我来说,身体并不像神经(思想、精神)那样充满活力。

事实上,我原来的想法真是大错特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着他们的身体一点点长大。抛开遗传因素,为何有很多人成年后从原来的璞玉变成大腹便便的样子呢?形体发福或许被看作一种亚健康的表现,也可能会让我们慢慢讨厌自己日益臃肿的身体。

《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提到,“欣赏我们的身体,即使不完美”,这是书中很有趣的一部分内容,我们总是提到要感恩他人,却从未认真地感恩自己的身体。

“谢谢你,我的胃,把这顿饭消化得很好。”“谢谢,眼睛——你做得真棒,让我今天能看到这些鲜花的色彩!”“谢谢你,心脏,稳定可靠地跳动,带动血液循环。你真是太棒了。”感恩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发自内心地获得平和与喜悦的过程。每次运动时,我都试着跟身体对话,感谢她让我健康地活着,自由地呼吸,行动自如,感谢自己身心健康,而这正是任何行动的基础,包括工作、照顾和爱护家人……

苏珊·施蒂费尔曼认为,如果我们像对待雇员,也像对待自己的身体那样经常表现出蔑视,他们肯定会辞职。然而我们的身体仍然尽了最大努力履行自己的职责。

的确,身体不可能永远在你不重视的情况下任劳任怨地运转,不如趁现在听听身体的心声,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重新与之和平共处。当然,别忘了要感谢你的身体哦!

让眼泪落下

泪水会告诉我们,我们真正在意的是什么。苏珊·施蒂费尔曼很喜欢这句话,我也很喜欢。

安妮·拉拉在《是什么让你哭泣》一文中写道:“强忍泪水只是自欺欺人,掩饰内心最深处的真是情感……每一次未能流出的泪水,都意味着错过领悟的机会……泪水会引领我们回家。”

也许我们从小就被家人告之,要坚强,不要动辄哭泣。压抑情感表面上是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却让心灵积压内伤。释放和疏导才是真正解决的办法。我们不妨让眼泪流出来,然后细细琢磨眼泪背后的意义,也许比强忍泪水更有价值和意义。

亲爱的父母们,如果孩子哭泣,纵然让你心烦意乱,发现哭泣背后的原因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显然我们的耐心是不够的,育儿的确并非易事,它更像是一生的修行。

开车上路前需要取得驾照。育儿,却完全不需要父母接受任何培训或取得什么资格。“在为人父母这个领域中,仍然有很多外行”,缺少相关的知识或教育,是很多父母陷入育儿陷阱的原因之一。

我推荐愿意参加“修行”的父母读一读《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书中很多很赞的育儿理念和详实的问答,可以改变我们传统不健康的育儿念。改变从情绪、思想做起,才能有效地落实到行动上。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是最好的教育理念。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