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概述

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原则:以非手术疗法为主,配合病因治疗及全身支持治疗,早期联合使用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解除中度症状,积极防治中毒性休克及其它并发症。

  • 非手术治疗
    - 一般治疗:完全卧床休息,禁食,必要时禁水。
    - 静脉补液或TPN:失水、失钠、失钾,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贫血、营养不良。
    - 纠正休克:晶体液+胶体液(血浆、新鲜全血、白蛋白)+血管活性药(血压不升时)
    - 对症:腹痛⇒哌替啶,腹胀、呕吐⇒胃肠减压+补钾,便血多⇒口服(云南白药、凝血酶),肌注(血凝酶),静滴(酚磺乙胺、氨甲苯酸),严重出血⇒生长抑素。
    - 抗生素:两种联合,轻症(甲硝唑/替硝唑 口服+头孢 静滴),重症(加用 三代喹诺酮[环丙沙星]/头孢[头孢呋辛/头孢曲松]),不少于1周。
    - 激素:不超过3~5天,儿童(氢化可的松 4-8mg/(kg.d) 地塞米松 1-2.5mg/(kg.d)),成人(氢化可的松 200-300mg/d 地塞米松 5-20mg/d)静滴!
    - 其它: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抗毒血清、胰蛋白酶、驱虫治疗()。
  • 手术治疗
    - 指征:
    肠穿孔、严重肠坏死、反复大量肠出血+失血性休克、肠梗阻或肠麻痹、其它需手术的急腹症
    - 方法:
    - 肠系膜封闭
    - 切除,修补,引流

预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6.8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