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之道》第十四章 破解心理战术

读书:《学习之道》第十四章 破解心理战术_第1张图片
学习之道 中国青年出版社 第2版 (2017年5月第11次印刷)

全书行文到这一章节时,“故事”这条线引发了一次高潮,在我读第一遍时,只觉得很惊讶,原来高手之间对决真的如同电光火石般转瞬即逝(这一段的描述很像我早年读过的那些武侠小说,只不过更为真实)。

往究竟里说,这也是一种认知深度的提升——在读到本书之前,因为自己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身边也没有朋友有过类似的经历,所以我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把自己的行动能力训练到如此艰深的地步,以至于可以在对方眨眼的间隙就击倒对手,而且这还是高手之间的对决,如果想要击倒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眨眼的功夫都太长。

这一章的内容不便摘抄,内容是大量连贯的心理活动,而且有些神秘,而且,这样的思维境界和训练水平已经远超过未经训练的我们经验范围,只能靠猜想去体会,这没有什么意义,更有价值的是:

  1. 这种高度是可以通过训练达到的;
  2. 想要达到这种高度,需要长期的、有目标的重复训练。

我对意念力量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我早年的国际象棋经历。尽管有一点不好意思,但得承认我早在七岁参加学校的国际象棋比赛时,就开始通过耍一些小手腕使对手上当,比如走一步铺设陷阱的棋,或是故意突然捶胸顿足作悔恨状。这种过火的表演在当时屡试不爽,我的小对手们通常就会大意的放松警惕,自信慢慢迫不及待地吃掉我的兵或者其他诱饵。当然,现在看来我那时的那些雕虫小技实在没多少技术含量。然而正如各门行当一样,最精神的技巧往往建立在最简单最原始的原理之上。

随着我作为棋手和赛手的成长,我和对手们一起逐渐学习并领悟了越来越复杂的心理战秘诀。到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再去捶胸顿足已然变成了路人皆知的小把戏,但故意稍稍调整我的呼吸节律可能会让对手揣度这是我感觉形势不妙的表现……当一些棋手费尽心机力求“面不改色”时,我大大方方地把自己思维过程中的表情摆给对手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我的自然本性来支配这场博弈的基调。正如纸牌高手通过轻声哼小调打入对手的思路一样,我则是通过不伪装来控制比赛的心理。当我自信慢慢地高高端坐时,我的对手反倒会揣度我是不是在故意掩饰什么。这就是所谓心理反作用?或者是心理反作用的反作用?还是心理反作用的反作用的反作用?

乔西在备战2004年太极拳世界锦标赛时,与同伴所做的努力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我们在磨练着掩饰自己和挖掘对手微妙信息的能力。

我们把训练的过程拍摄下来,每一周我都会将这些视频进行细致分析剖析。

领悟这些心理交锋的技术基础是很关键的。与有些所谓“功夫大师”自大的宣称不同,操控对手的意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神秘色彩。这只是和诸多其他技巧一样可以逐渐培养的能力,以上的这些章节就见证了我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过程。

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高水平的重复训练,才能掌握这些高级别的战术。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学习之道》第十四章 破解心理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