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皇后长孙氏

              作者:韖撋

中国皇后多啊多,但要说古往今来最幸福是哪一位?

答案是唐朝李世民之妻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又称文德皇后长孙氏,小名观音婢,古代河南洛阳人,由于古代河南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整个中国时代的文化、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出身河南的长孙皇后顺理成章就生于书香门第,从小聪慧过人又饱读诗书,可谓含着金钥匙出生,长孙幼年时,筮者曾给她算命,称她‘贵不可言’,纵观后来的历史走向和长孙皇后的一生,还真担得起这四字,另外她不禁贵不可言而且是中国历史有记载以来唯一一位与贤明君王躞蹀情深从一而终又得以善终,在官方民间皆受好评,并在死后依然被君王铭记在心的一位贤后,这样的一位人物,从古到今也就她一位!

为什么她会这么成功名利双收呢?

千古皇后长孙氏_第1张图片
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伉俪情深


我们来看一下原因:

一、幼年成婚,基础牢固

长孙皇后嫁于唐太宗李世民时年仅13岁,俗称童婚,不过李世民那时也不大,就16岁,两个小孩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古人倡早婚,所以孩子和孩子玩的也挺开心,也就是说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从小就感情深厚,而且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玩的也很好,属于发小竹马那种,所以一来二去哥哥加妹妹都与当时还是李公子的李世民相处融洽,并且一直保持,那么长大后,李世民自然对长孙这家印象不错,所以对自己的发妻长孙皇后自然宠爱非常,且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的初恋,初恋永远是美好的,长孙皇后也一直保持了这种美好,所以她辞世后,李世民晚年“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见《答魏征手诏》)。有这种心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辅佐夫君,建功立业

和历史上很多靠家势和手段上位的皇后不同,长孙氏并没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家世,而是在嫁给李世民后为其出谋划策,在丈夫与太子的争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后被丈夫心悦诚服的立拜为后。

玄武门之前,当时情势非常紧张,李世民如果失败,就是乱臣贼子,所以当时李二的府邸人心惶惶。而长孙皇后此时一边安抚丈夫,一边孝敬唐高宗也就是自己的公公李渊,在后宫嫔妃中为李世民打探情报营造佳景,尽量把当时不利于李世民的局势逐一扳回,因为玄武门之变前,李渊确实是偏向大儿子李建成的,且李建成又有皇长子太子身份和嫡长子继承制的国家制度正统护体,所以如果不是长孙皇后在背后为李世民未雨绸缪,很难说李世民会顺利取得玄武门之变的最后胜利,并在胜利后难得的没有在史书上恶名远昭,所以从这方面,长孙皇后居功至伟。所以李世民登基成功后,立即拜长孙氏为正宫皇后,是长孙辅佐之成果,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定位精准,智慧杰出

还和其他皇后明显不同的是,长孙氏对自身定位是很明确的,就是‘辅佐丈夫的贤妻’,绝不会越雷池一步,记得上一段我们看到长孙皇后在为夫君争取帝位时可谓谋略全开,堪称李世民的神队友,但是当李世民登上帝位后,长孙氏却一改往日作风,再也不过问朝事,李世民奇怪,就问她为何如此呀?长孙皇后就说出了那句为史学家和历代权威都颇为赞叹的贤良之语:“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见《旧唐书》),李世民再问,长孙皇后把身姿一转,不理他了。后来长孙皇后殷殷切切一直非常注意自身的家世势利不要过大,为此她还一再劝诫李世民不要重用自己的亲哥哥长孙无忌,以免出现外戚干政的朝纲败坏现象。同时身为正宫,长孙氏也对后宫嫔妃多有照顾,在她管理下的后宫一直非常太平,和谐荣荣。你看,长孙皇后如此贴心,明了定位,清楚帝王夫妻的连理相处之道,也难怪终其一生李世民都对其爱慕荣宠了。

四、善始善终,千古贤后

古往今来也许有很多皇后别具一格,长孙氏不是其中最传奇的,也不是其中最漂亮的,但是她却是千百年来唯一一位与帝王从一而终,少年时风光无限,逝世后结局最好的一位皇后。在她之前,有些皇后如四大美人之一的赵飞燕被打上祸国恶名,被夫君早早背叛,后来凄苦死去。有些皇后如后来其子李治的首位婚配王皇后被夫君离弃远离,做成酒彘,饱受血腥残酷而死,还有很多,皇后这一尊位其实并不意味着尊荣天下,更多时,它只是红颜薄命。

而长孙皇后能在幼年时就与李世民喜结良缘,后一路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白首同穴,又得大家认可,可谓是幸福与名利皆圆满了。长孙逝后,帝‘念后不已,于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尝引魏征同登,使视之。征熟视之曰:“臣昏眊,不能见。”上指示之,征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则臣固见之矣。”上泣,为之毁观’。(见《资治通鉴》),史载‘贤哉长孙,母仪何伟’(见《旧唐书》)。天子与天下具悲,赞誉千古贤后,后同为李世民为帝后楷模,为万世所拜。


千古皇后长孙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_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古皇后长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