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三)

身边充满了灶间传出的炒货,炸货和蒸白面大饽饽的热气和香味。遑论走远方的亲人年终回乡探家,捎来外面的世界里各种稀罕的点心糖果,可能是一包浓郁甜香,嚼出一嘴白汁的"大白兔",或包着上面画着梨子桔子腊油纸的水果味"糖子",再或两盒产自大城市的松籽味的入口即化的"糕点",或一个里面结着白白猪油的玻璃瓶肉罐头……心身被各种稀罕解馋的氛围烘托着,达到年节味道愉悦的巅峰。

年味(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年味被一个一个童话般美丽的站点联缀串接起来,紧凑而高潮迭起,加而不减。祭祖,吃年夜饭,放过年鞭炮,通宵唠嗑,穿新衣,挨门拜年,收到几块"压岁钱″,走亲做客,招待亲戚,正月里本家子轮流请客喝酒……哪一个"年的站点″不留下愉快的情景味道!

单说祭祖,又叫上坟或上林,这有点沉重的缅古之情,怕也要被人们带上点欢乐的"年味"到里面。一拔又一拔的青年小孩们聚集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墓前,烧纸钱,放鞭炮,磕头,一个一个孩子长高了,一个一个后人被领到先人的面前,叽叽喳喳,是谁谁谁,此情此景,逝去的先人姑且不知,单论在世的今人就是莫大的安慰,毕竟,沧海桑田,音容渺渺,逢年尚能一起过,人去尚有追思者。

这时,往往有心热勤好的"一家子"捎着镰刀,顺便砍折一些墓边桃园里的桃树枝下来,各个家分分,说带回家插起来或放到门边。啊,沐浴着清晨岭头的曦光清风,闻着淡淡的,正将放汁吐绿的新枝木味道,真的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先有感觉后有诗,先有味道后思忆啊。

年味(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说走亲戚吧,当然最回忆跟着娘到姥娘家。现在想大人比孩子还要脸面的,大新正月回娘家,谁不把最好的风貌展现在亲戚面前呢。娘要把儿子身上节日这几天弄皱的新衣抚抻平展,把女儿的脸用香皂洗净,梳滑溜小辫子。不比几十年后的今天,驾车驱驰,眨眼即到。正如恰似张爱玲的爱情的引喻,那时车马慢,一生只够等一个邮差,一封信,一个人,所有的思念,考量,情意都在慢慢到来的路上,慢慢等待的心上……那时,一路土泥,一路风寒,遇河涉水,霜雪湿鞋,却哪有半份怯苦之意,跟在娘亲身旁,像家狗出门一样颠前跑后,东瞅西嗅,走上十几里路。

到了姥娘家自然免不了好一阵嘘寒叩暖,问长问短,平日没有别的音讯,见亲人一面好隆重好亲切啊。

厨房传出菠菜下汆肉丸子的香,韮菜炒瘦肉的香,小舅在炕上的饭桌上烫着烧酒的香,表哥们往我们衣袋里手里塞花生果子的香……一切好闻的味道,都是年中的味道,人间的情意!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