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靶的经历

图片发自App


下班后应邀随我的同事伊森去一家射击场打靶。在公司里他的办公室离我的很近,又常一起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很够朋友。这次按他的话说就是“腐败”我的又一步。这个地方其实离公司不远(Hollywood, Florida)。开车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真没想到在我们这样的社区附近竟然有这样的去处。

进了停车场,隐隐约约听到从一个类似大厂房的建筑中传来的枪声。这里的环境令人不由得联想到许多电影中警匪枪战的场景。伊森招手请我进他的车里,把空调开得大大的,然后拿出他的两把手枪,开始不紧不慢地向我介绍装弹,瞄准,发射和安全的要领。他干起这些事显得很内行,还是个海军的后备役。

911事件发生后,他义愤填膺地申请要求加入海军。由于年龄超了几岁,海军还为他破例接受了他。作为后备役,他每月要去集训两次。包括体能和军事训练。令我十分羡慕。他看上去文质彬彬,其实体能极好。在海边时脱下衣服一身肌肉很能吸引女孩子们的眼球。美国家庭一般不娇惯孩子。他父亲是哈弗大学医学院的一个系主任。他本人是杜克大学毕业的,丝毫看不出一点儿优越感。

我看他在熟练地装卸枪枝,不知不觉看得入迷。老伊介绍完了,仔细地收好东西,我们便“荷枪实弹”地走进那个的房子。好家伙,还挺开眼界。首先是它的店铺,柜台里,墙上,到处是各种武器,弹药和附件。步枪,冲锋枪等大的武器都挂在墙上,手枪摆在柜台里。价格好像都在四百到五百美元以上。好一点儿的手枪都是上千元的。好漂亮啊。有几位顾客,黑衣黑裤,看上去像那些常在高速公路上骑着哈利.戴维森的主儿。不经意和他们目光相遇,只是互相微微点头致意。

店主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还认识伊森。看来他是这里的常客。我们从老板那儿又买了几盒子弹(一盒是一百发)和靶纸,各租了一条射击道,戴上消音耳罩就进到射击场里了。射击场在地下。当时刚过了下午的下班时间,里面人还不多。每个射击道之间都由挡板隔开。已经有几个人在那里各顾各地打靶。仔细一看,千窗百孔的靶纸上竟赫然印着本. 拉登的头像。

首先的印象是这里声音太大。隔着消音耳罩还是很响。特别是大口径的手枪,因为射击时后坐力很大,还不太好控制。扣扳机的过程也太长。按行家的说法,扣扳机的时候是要调整呼吸的,太长了我就有点儿憋不住气了。手自然就要发抖。一枪打出去,偏了不少。要是那个本. 拉登的头像,恐怕连耳朵都打不着。我们打的是印有保龄球的靶纸,一张靶纸上印了十个保龄球。大概不到十米的距离吧,目标是把子弹都打到球身上。

我先是用大口径的枪打。现实中的枪比电影中的可怕多了。且不说那爆响的枪声,每打一发竟然能感觉到气浪扑面。想象一下面对枪口,在钢铁,铅弹和炸药这种恐怖组合的对面会是何等感觉?后来我们交换了枪。那只小一点口径的就“友好”多了。扣扳机轻松,声音也小。打着打着,感觉“渐入佳境”。

伊森跑过来,看了看我的靶纸,直着嗓子问:“以前真的没打过?”看来我的成绩不错。这时突然听到枪声大作。原来在我们的左边又来了几个人。象是高中生什么的,顶多也是刚上大学的人。还跟了个教练。这几个家伙身上佩戴齐全。有的还端着冲锋枪,腿上挂着刀鞘,象几个地道的武装暴徒。那个教练吹着哨子指挥,哨音隔着耳罩在枪声中还是清晰可闻。再看他们的靶纸,也是“老本”的头像。听着他们密集的枪声,心想这训练的成本可不低。

打得差不多了,老伊又跑过来建议我们最后打同一张靶纸。每个瓶子打十发,各打五个瓶子。好家伙,五十发打下来,我只打丢了一发。比老伊还少丢一发。可能是我对这种小口径子弹情有独钟吧(还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和这种子弹打过交道?)。他可是个海军预备役,得经常训练呐。看了结果,他对我说,“You are a natural。"(你天生的吧)。老伊还是很有体育风度的。过后热情的跟我握手祝贺。

出了靶场,里面强大的噪音没有了。满脑子好像还听着那枪声。漫不经心的开着车,外面天色已晚,车水马龙的。心想还是这和平的环境好,打仗可不是好玩儿的。老伊这家伙,但愿他的上帝保佑,别把他送到伊拉克去。大概海军的人去那儿的机会不大。忽然想到,要是算成绩的话,算瓶子跟算几个十环,几个九环什么的比可就简单多啦。这后者不但有加法,甚至还要乘法!?这些老美也挺有懒人的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靶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