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十大正经与不正经好书

2016年十大正经与不正经好书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每年新旧好书很多,要有自己选择的标准才有所得不盲从。说说长期指导的“1248”阅读战略,读书选择的标准也来源于此。1个中心,就是“知行合一”;2个基本点围绕“诗意和思想”;4个维度涉及:音乐,电影,阅读、写作4个领域,分别对应人听、看、读,写4个感官系统;8个方面是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生活、社科、经管、科技,简称:文艺史哲,生社经科(为了照顾十大补了学术和国故)。前面4个是关照理想,属无用之书,后面4个应用现实,属实用之书。虚实结合,纵横交错,平衡之道也。

2016年奉献给音乐和电影的时间太多,阅读的时间所剩无几。年终看了国内几个年度十大好书榜单,感觉今年是最分裂的一次,各有标准,能重合的好书很少,让参考的人无从选择,失去了榜单的意义。根据阅读的兴趣,参考了目前国内唯一专业关注读书的报纸《中华读书报》每月月度好书榜和几个出版社的人文社科联合书单,制作了这个榜单。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2016年阅读时间无多,每个领域只看这一本就够了。——單于

文学

巴别尔的《骑兵军》《敖德萨故事》等作品享誉世界,美国评论家辛西娅·奥捷克认为他与卡夫卡在欧洲二十世纪文学史中是具有同等地位的作家。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海明威、厄普代克等文学大师也对巴别尔评价很高,在中国,王蒙、苏童、方方、张悦然等也十分推崇这位作家。

2016年漓江出版社推出了《巴别尔全集》中文版,这套全集译自2010年最新俄文版本,收入迄今所能搜集到的巴别尔全部文字,包括中短篇小说、新闻报道、散文、剧作、电影脚本、演讲、访谈以及书信。全集分为五卷,其中部分剧作、书信、演讲等是第一次在中国出版。据该全集主编俄罗斯文学翻译家、北京斯拉夫中心主任刘文飞介绍,在编辑该书时,这套中文版全集的编辑突破了现有俄文版和英文版思路,一些新的文字在英文版或俄文版中都未曾收录。因此这可能是目前世界最全的巴别尔全集。对于喜欢巴别尔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道不容错过的小说盛宴。

艺术

本书记录了2009年至2010年作者对莫里康内的十五次采访,以家庭及成长历程为起点,谈及莫里康内从纯音乐转向电影配乐创作的过程,对其他音乐大师的评价,以及2009年在上海世博会上的演出经历;细数与众多电影大师的长期交往与合作,担任戛纳和威尼斯影展评委的感受;还聊到了音乐之外的足球与国际象棋、宗教与政治等。莫里康内毫不掩饰自己的好恶,更不避讳敏感话题,坦诚陈述很多不为外人道的珍贵回忆与电影界重要人物的逸闻趣事。

此次简体中文版特别附上最为详尽的莫里康内电影配乐作品年表,及其在法国音乐电台的重要访谈,其中主要涉及与大导演莱昂内和托纳托雷的合作细节。

历史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知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学识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最能代表西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被称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堪称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典范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数十所世界知名大学指定为中国史课程教材。

哲学

《加缪手记》记录加缪从1935年至离世的二十五年的读书笔记、思考发想、创作雏型和写作练习。第一卷包含加缪1935年5月到1942年2月之间的手记,是了解加缪其人及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记录,更是理解其创作的关键。第二卷则是作者自1942年1月至1951年3月的手记,可了解加缪如何面对《局外人》所遭逢的社会议论,《反抗者》出版后引起的激烈笔战,同时他也完成了《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重要作品,堪称加缪人生的黄金时期。手记前两卷在作者去世后不久即出版,第三卷在当年还未曝光。加缪在最后这几本笔记中,写了更多他私人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希腊旅行、阿尔及利亚战争之惨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等等。

这些札记,作为加缪和自己及创作面对面的场域,也是与其他思想家、作家或事件交流对谈的微妙空间。哪怕是信手翻阅,各种人物、事件、文史哲和政治思想的引用也会跃然眼前。借助札记的记录,我们得以知道加缪在何时读了什么、想了什么。

生活

《极简》本书是现代极简运动最有影响力的倡导者之一乔舒亚·贝克尔(Joshua Becker)倾心力作。通过作者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提出正是由于现代人积累了太多不需要的物品,反而使得很多人在盲目的物的积聚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真正的生活目标。提出在多余的物品上投入的过多精力、金钱,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导致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更丰富的人生追求的匮乏。同时,作者也重点提出个人化的自主的实施极简生活的实用方法。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是在倡导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在引导你过上一种更丰富、更有意义、更有满足感的人生。同时,让你认识到,实际上,越简单的往往才是最美好、最适合自己的……

社科

自中世纪以来,伦敦城的空气就一直饱受煤烟污染。《大雾霾:中世纪以来的伦敦空气污染史》便讨论了中世纪以来伦敦的空气污染历史、公众对污染认识的变化以及污染治理的艰难历程。在17世纪初,伦敦便有了“雾都”的声誉。到了19世纪,雾甚至成了造访伦敦的游客们必看的“特色”景观。在1952年著名的大雾霾爆发之前,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烟雾对人的健康影响。而对污染的治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直到现在,空气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仍然是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书中不仅有对伦敦空气污染、煤烟对环境影响的专业分析,还考察了雾霾对建筑、家居、艺术创作和时尚生活等的影响。作者彼得•布林布尔科姆是国际权威的能源与环境专家、大气化学教授,对伦敦空气污染有多年研究,他认为污染的治理不仅是化学问题,更涉及到政治和法律监管。同时,他还是侦探小说的爱好者,这让《大雾霾》这本书兼具学术性和和趣味性,读来如惊悚小说般酣畅淋漓。

经管

《创新者的方法》这部书告诉读者,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然而,大多数新的商业想法都面临着需求不确定性(客户是否会购买)和技术不确定性(能否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的问题。趋于规避风险的人类本性及商业惯性使得大部分想法最终仅限于想法,不能付诸实践。基于此,创新专家内森•弗尔和杰夫•戴尔,开发了一套全新的管理原则——创新者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高度不确定性问题,让企业和个人能够成功将设想变成现实,从根本上解决业务增长缓慢、员工流失严重以及创新推行困难等常见问题。

通过运用创新者的方法,花旗、宝洁、维珍、起亚、NEC、Intuit、NEC等传统和高科技公司都获得了如初创企业般的爆发增长。任何对“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有效”、“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存疑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利用书中提供的步骤,考察并验证关于产品或服务的新想法,并找到与之契合的最佳商业模式。“破坏性创新”“颠覆性创新”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做序推荐。

科技

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出现,对我们的技术发展、商业和社会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作者吴军在《智能时代:大数据与智能革命重新定义未来》中指出,首先,我们在过去认为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会因为大数据和机器智能的使用而迎刃而解,比如解决癌症个性化治疗的难题。同时,大数据和机器智能还会彻底改变未来的商业模式,很多传统的行业都将采用智能技术实现升级换代,同时改变原有的商业模式。大数据和机器智能对于未来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学术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哈佛大学文史哲中国留学生中,习于西方哲学的任华、魏晋南北朝史的周一良、世界史的吴于廑(jǐn)、中国史的杨联陞被称为哈佛四杰。任华学成回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哲学系,周一良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吴于廑任教于武汉大学历史系,唯有杨联陞留在哈佛远东语文系任教、研究五十余年。

  

《汉学书评》是杨联陞先生的作品。严格来说,这不是学术专著,而是他几十年中英文书评合集,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学史、敦煌学等领域,包罗中国文化史,显示了先生学问之博雅。这些书评篇篇皆有深度,或纠正原著中的重要讹误,或澄清困惑学界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诸多独到卓见。本书所收英文书评多为首次翻译出版。

国故

本书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以课堂讲授的方式传习人文、培育人才、启迪人生的巅峰之作,六十多年后首度问世。它以中国初始的经典为核心,精湛的学识与睿智的思想融会贯通,徜徉在经典内外,求索于历史上下,升华至理想境界。古今中西,文史哲禅,博大精深却又通俗而富有生气;情思文采,妙趣横生,学问的真与讲述的美珠联璧合有逼近心灵。经典流淌在中华文脉中、赓续在日常生活中,一脉相承的智慧生生不息,恒久的魅力令人心安。做人与读经相映成辉,修身与悟道相得益彰,怡情与治学水乳交融。在中国经典的人文关怀中,追寻古典文化原初的清纯精神,开启现实人生本真的至高境界。本书为《顾随讲坛实录》的下册。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年十大正经与不正经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