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到底该在哪里生活,从闽南山城到纽约的我 (上)

       虽几进而立,平日填表还是会心虚写下26。按老家的算法,早就28了。

       远远没有到可以回顾一生的年龄,近来在和微信看到了许多讨论该在大城还是小镇生活,很有感触。于我个人而言,生活的落脚点,好多时候被命运裹挟着前行,个人意志反而不占上风。

        出生在福建山城的我,在这儿念到初三。虽说是城市,但深嵌在皑皑群山中。站在市中心的广场上,360度地转,入眼都是彼伏山峦,墨绿或是翠色远远近近。最喜欢的是校门口卖叉叉果的大叔,有节奏的叫卖伴着下课的铃声,即使满书包作业,心情也很明亮。初三的时候,父母调动,跟着来到了沿海的大城市,所幸过去有竞赛成绩,免试进了省重点尖子班。

         班上同学们不仅学习好,钢琴没过十级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拉小提琴,一个弹琵琶和不会乐器的我。大城市里,方言还格外强势。下课了,同学们操着流利方言插科打诨,偶尔老师上课也喜欢用方言讲段子。在成绩论英雄的年代,老柚子还好成绩不差,也没被嘲笑说是乡下来的孩子。当然,初中时候的学霸光环基本被周围的学神碾压成战五渣,心里也是失落了好长时间。交到了一两个好友,日子也就这么平平淡淡地过,想起来的都是一直学不会的广播体操,也不知道现在出到第几套了。

         再后来,得了抑郁症,成绩普通,也能够上省里的985。不想母亲大人大笔一挥,去了上海求学。犹如河塘里的小鱼到了湖泊,上海还是给了我很多震撼。室友的外公会给她写德语的生日贺卡。白发苍苍的老人家,来看外孙女的时候,西装笔挺,拿着手杖,带着凯司令的栗子蛋糕,冲好咖啡。满室浓郁的香气里,伴着黄梅细雨,在宿舍里给我们讲诗经讲鲁迅。不是那些高楼大厦亦或是纸醉金迷,一个城市的底蕴就是这样一个个鲜活人物,平凡而又伟大。到了大二,好像每个人都想着考托福,GRE,于是老柚子也和好基友们一起泡图书馆自习室,刷完题目后,踩着星夜去学校后门黑暗料理界吃烤串。

        大四收到了去纽约的学校录取。

你可能感兴趣的:(年轻的时候到底该在哪里生活,从闽南山城到纽约的我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