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4 走进《学记》世界:中国式教育的义理实践 刘伟见

听课笔记4 走进《学记》世界:中国式教育的义理实践 刘伟见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知识库:《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

一、《学记》应成为当下国学教育的总纲

二、《学记》义理与实践的结合

1.认识学习

(1)学习不是自己升学,而是个人求道

个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成器国家: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字为先

事业: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護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兑命》曰:“念始终典于学”

经义既通,取青紫如俯身拾芥。(俯拾的解释 (1)俯身拾取。《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如拾地芥耳。)

(2)学习不是孤立的,学与教相生同伴。教学相长。孔子学而不倦诲人不倦。这是人生的两种必要的能力,学习力,实践转化力

(子日如有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教育两原则:教与养,等待孩子醒来,先进带后进。(养是养成)

分目标: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励志班:理解经典)。三年视敬业乐群(如兄弟姐妹,诗教完成),五年视博习亲师(四书完成),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三家经典);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游学)。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译文:

古代教学,家里办学有“塾”,党里办学有“庠”,遂里办学有“序”,国都办学有“学”。每年入学一次,隔一年考试一次。学习了一年,就考察他经文句读的能力辨别他的志向所趋。学习了三年,就考察他是否专心致志于学业,亲爱同学乐和群众。学习了五年,就考察他是否广博地学习,亲敬师长。学习了七年,就考察他能否讨论学问上的深奥道理和选择朋友;这已可称为“小成”。学习了九年,就能闻一知十,触类贯通,临事独立判断而不惑,不再违背师道;这可以称为“大成”。这样以后才能教化人民,移风易俗,附近的人心悦诚服,而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就是大学教育的道路。古书上说:“蚂蚁时时都在学习衔泥,(然后能垒成大窝。)” 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总目标: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人格养成与智慧打开)去之有仪

2.教育成人的七个维度(教育者必须掌握的七个原则)

大学始教(1)

——做官从上学开始1

【原文】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2),示敬道也。宵雅誓三(3),官其始也(4)。人学鼓箧(5),孙其业也(6)。夏楚二物(7),收其威也(8)。未卜谛不视学(9)。游其志也(10)。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11)。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12)。此七者,教之大伦也(13)。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14)。”

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皮弁:礼服。菜:用作祭品的芹藻之类。③宵雅;即《诗经》中的《小雅》。肄(y1):学习。三:《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4)官:这用指做官的道理。(5)鼓箧(qie):击鼓召集学生,打开书箧取书。(6)孙同“逊”,恭顺。(7)夏(jia)楚:体罚学生用的木条。(8)收:约束。威:仪容举止。

  (9)卜:占卜。谛(di):大祭。(10)游:悠闲。(11)存其心:使其用心思索。(12)躐:超过。(13)大伦:大道理。(14)宫:做官。事:办事。士:做士人。志:立下志向。

  【译文】

  大学开学的时候,士子穿着礼服,用藻菜祭祀先圣先师,用以表示敬师重道。然后让学生学习《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使学生从懂得做宫的道理开始。入学授课时,先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打开书箱取书,让学生对学业恭顺。学校有供体罚用的木棍,用来使学生有所畏惧,仪容举止有所收敛。夏天大祭之前,天子不视察学校,可以让学生按自己志向从容学习。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学习,但不能叮咛告诫,为的是使学生用心思考。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讲,不能提问,学习有先后次序,不能越级。这七项是教学的重要方面。古书上说:“凡是学习,做官要先学办事,做学者要先立下志向。”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孝经之敬与爱。对天地敬畏与祖先的传承。)敬水:夫子与父母

敬父,敬祖宗

爱子能勿劳乎?忠焉能无诲乎?

(2)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开始仪式)行课堂礼、拜师礼

3)入学鼓箧,孙其业也。(次序与谦逊)桌面与舒舍整理

(4)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敬畏与自控)戒尺

(5)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相信与自由)讨论式教学  学的舒心

(6)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自省与存心)写三省记

心灵在场 心不在焉

(7)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笃定而扎实)太极拳推手教学。

3.乐学与厌学

大学之教也(1)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原文】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2)。不学操缦(3),不能安弦(4);不学博依⑤,不能安《诗》;不学杂服(6),不能安礼;不兴其外,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8),息焉游焉(9)。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10)。《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11)。”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记》。②居学:在家休息时的学习。(3)操缦(man):学习弹奏杂乐。(4)安弦:懂得音乐。(5)博依:各种比喻(6)杂服:各种服饰。(7)兴:重视。艺;指各种技艺。(8)藏:怀抱(9)游:闲暇。(10)辅:指朋友。(11)孙:同“逊”,谦虚。务:必须来:到达。

【译文】

   大学教学,按照时序进行,必须有正式的课业,课后休息时也得有课外练习。不学习弹奏杂乐,就不能懂得音乐;不学习各种比喻的方法,就不能理解《诗经》;不学习各种服饰的用途,就不懂得礼仪;不重视学习各种技艺,就不能激发对学业的兴趣。以君子对于学业,要心中念着,反复研习,休息或闲暇时也念念不忘。如果能这样,就能学懂课业并尊敬师长,乐于同朋友交往并信守正道,即使离开了师长和朋友,也不会违背他们的教诲。《尚书·说命》中说:“谦虚恭谨,孜孜不倦,修行就能成功。”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今之教者,[1]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翻译: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

4.教育的兴盛与衰败的规律

(1)教育的兴盛四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翻译: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对青春期的教育与死亡教育;长城晚课;文字义理事功之教;情景剧。

(2)教育衰败六因

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译文:问题发生之后再设法禁止,则学生会产生强烈抗拒心理而没有效果;如果错过了最佳学习时机才去学习,即使勤奋刻苦也难有成效;如果教学杂乱无章而不能做到循序渐进,则教学会陷入混乱而学生学习没有成效;如果独自冥思苦想的学习而没有学友相互切磋,则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与品行不好的朋友交往会学到一些坏习气而违逆师长的教诲;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会荒废学业。这六点,教学失败的原因呀。

(3)知兴废之师的成功教学

其一,引导启发与自主独立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其二,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鼓励式引导。博(失之多,对于多的孩子发展博学)专(失之寡,专上引导)行(失之易,学的快的发展动手能力)安(失之止,学的慢,语迟终富贵)

懂的尊重老师的孩子一定是有出息的孩子,是学有所成的奥秘。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尊师是学有所成的奥秘),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6.师生相应态:善学善问善答

教师的成功秘诀在于老师要让学生善学善问,自己善答。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学问的全部秘诀一在善学,二在善问

先入者为之主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认知环境与对象的丰富性);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认识事物的本性);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传承)。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8.学问归处在务本: 务本即学,即学会居于运化和源头,即可以自化而化民,共成天民。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课笔记4 走进《学记》世界:中国式教育的义理实践 刘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