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疑

信与疑_第1张图片

宗教重信,科学贵疑。

佛教呢?

世人对于佛教,普遍视其为一种基于信仰的宗教

在许多人的眼中,佛教与科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甚至是截然相反、彼此对立的两种存在。

对很多人而言,

佛教,

是消灾祈福的宗教,

是心诚则灵的法门。

十方诸佛菩萨,

则是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救苦救难、予人祸福的神主。

所以,对许多人而言,

在佛教中,信与疑,是水火不容的两种存在,

佛法,是可信不可疑的。

信,便得救。

而在佛门中,又是如何看待信与疑呢?

净土宗,将摆在第一位,将其视为佛法修行的先决条件与核心原则。其整个修行体系,都立基在这个信字上。其成就与否,取决于信的程度,所谓:老实听话真干。

禅宗,则非常看重,将其视为佛法修行的下手处与贯穿终始的要素。其修行体系,立基在这个疑字上。其成就与否,取决于对疑的参悟程度,所谓:从疑入手、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最终以疑情照破生死关而入于涅槃智。

那么,作为初学者,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信与疑呢?

孰是孰非,何去何从?

下面,我将从利弊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信之利:

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1:信,是我们修行起步的动力源。如果没有信作为基础,那我们的修行根本无法起步,只能原地踏步——因为,如果不信,就根本不会去做,如果不做,当然就不会有任何结果。

2:信,是我们修行前行的耐力源。坚定的信心,能赋予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底气,是我们能够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最重要依靠。

信之弊:

但,如果一味、片面、过度地强调信,并有意忽略、否定、甚至是打压疑,那将造成以下极其严重的弊病:

1:盲从迷信

缺乏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缺乏独立的探索和求证,

不是因为理解而信,不是因为实证而信,

而是因为欲望而信,因为愚昧而信,为了信而信。

此等脑无型人才,是教主与骗子的最爱,很傻很天真,好骗又好用。

对于此等人而言,学佛成了一场豪赌:

命好遇到善知识,老实听话真干下去,一不小心还真就成功了。

命歹遇到恶知识,那就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任人宰割的羔羊,轻则赔上自己的今生幸福,重则断送了永世的法身慧命。

问题是:这世间,恶知识远比善知识多多了!你遇见善知识的几率,比遇见恶知识的几率,要小多了。这种修行模式的成功率,相当于摸六合彩而中头奖——把自己的人生幸福和法身慧命,寄托在这种小概率的赌注上,行险以图侥幸,其人生,几乎注定将以悲剧而告终。

另外,最讽刺的是:这种盲从迷信之人,即使真的万幸遇见善知识,也很难真的做到“老实听话真干”,大多只是口信心不信满口阿弥陀佛满腹花花肠子,纵使侥幸遇上一位善知识,往往也是白搭。因为,盲从迷信之人,大多欲贪深重,好走捷径,想用贪夫之偷心,去换取如来之正果,怎么可能?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缘木求鱼的黑色幽默罢了。

头脑简单,和心地简单,根本不是一回事,其中有着云泥之别!

即便是在以信仰为主的净土宗,要想成就,靠的也不是头脑简单下的迷信与盲从,而是心地简单下的单纯与专一

2:偶像崇拜

上师,是我无所不能的神,是我至高无上的主。

上师,是我人生的意义,是我永远的依靠。

上师,是我成功的金拐杖,是我解脱的金翅膀。

上师说的一切,是不可置疑的真理。

上师放的屁,都一定是香的——如果闻起来不香,那肯定是我的鼻子有问题。

把人生的喜怒哀乐、祸福荣辱,全部寄托于偶像的个人意志。

把原本应该通过个人奋斗而实现的幸福,完全寄托于神的恩赐。

抛弃个体的自由与尊严,以谄媚的奴性,以换取主的恩宠与垂怜。

用对于天堂的贪爱,取代了对于智慧的追寻。

用黄金铺地的荣华,取代了独行之道的坚守。

3:封闭专制

扼杀独立之思想与开放性思维,

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进行独立的探索,

不允许有批判性思维,不允许有合理性的怀疑。

4:反智主义,怪力乱神。

以不可证真、亦不可证伪的神话传说及个人创造,屏蔽一切理性的探讨与科学的论证。

崇拜神通,藐视科学,敌视理性,忽视心性,无视德行。

以个人权威,代替科学规律。

以偶然事件,代替普遍事实。

以结论,代替论证。

以狂热,代替理性。

5:党同伐异,自赞毁他,狂妄自大。

我是他非,我高他低。

诸子百家释最好,佛门之中我最大。

顺我者是,逆我者非;同我者捧,异我者棒。

打压一切不同的声音——哪怕是合理性的质疑与善意的意见。

疑之利

通过批判性思维与求真求证之精神,可以避免上述信之弊,实现以下疑之利:

1:独立求真

不盲从,不迷信,所以不好骗——教主骗子之流,难以近身。

成功,靠的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而不是靠运气、靠听话

把自己的人生,依托于理性,而非迷信

把自己的幸福,依托于自信,而非侥幸

2:惟道是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不搞偶像崇拜,

所以,拥有自由之思想与独立之灵魂。

所以,远离奴性而保持高贵。

幸福,依托于自力的奋斗,而非他力的加持

成就,依靠的是对己心的修炼,而非以他人为拐杖翅膀

解脱,来自于大彻大悟后的智慧,而非偷心不死的信仰

自在,源于了然后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而非盲从下的战战兢兢而心惶惶

3:包容兼并,有容乃大。

不党同伐异,不自赞毁他,不守门户之见。

所以能够:包容兼并、取长补短、反观自省、突破盲点、自新不已。

所以能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疑之弊

但,如果一味、片面、过度地崇尚疑,而忽略信的作用,把佛法这种向内的实修实证,变成了向外的理论研究,则将造成另一种很严重的弊病:

1:咬文嚼字,成为了考据癖,把佛法修行,变成了考古学

2:钻牛角尖,迷于戏论,把佛法修行,变成了哲学思辨

3:纸上谈兵,把佛法修行,当成了学术研究,皓首穷经、说食数宝,却一无所有。

4:怀疑主义,对于佛法的理论或上师的教法,只要还有一丝怀疑,只要还没有彻底搞懂,只要觉得其还不是十全十美,就不肯相信,其后果便是:

不信,则不干;

不干,则无果;

无果,则不信。

......................

然后,落入这种死循环,然后就一直原地踏步一无所成

以上信之弊疑之弊,皆同归于一个原因:离于中道,落于两边。

任何事情,一旦走了极端,好事也会变成坏事,利也会变成弊。

一阴一阳谓之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害,

关键在于:阴阳调和,利害兼顾。

故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国修道,为人处世,

其难者,其贵者,不过二字:火候。

世事如此,佛法如此,

信与疑,亦是如此。

信,是必要的;

疑,也是必要的。

信,没有问题;

疑,也没有问题。

问题不在于信与疑的本身,

问题在于:走极端,是此非彼——片面地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

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信?什么才是正确的疑呢?

对于初学者而言,

佛法僧,并非是供你去膜拜的偶像,

而是一张指引你去往某地的地图。

你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你不认路。

这时候,有人给了你一张地图,告诉你,只要你按照这个地图前行,就能够成功到达目的地。

你无法知道这张地图的真假,你没有参考标准,缺乏辨别能力。

此时此刻,你唯一能做的,就是:

根据你手头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包括你对于此人的信任程度,你的人生经验,你的学识能力,你的判断力等等,然后,你做一个选择:要不要相信这张地图?

如果你还有其他的选择,那你可以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评估、对比,然后选择某一张地图作为你的最优选。

如果你当前没有其他选择,而又必须去那个地方,那你当下唯有选择相信手头这张地图。

不管是哪种情况,你最终都将作出一个选择:选择相信某张地图,并以此为参考。

因为,如果不这样,你根本不知道何去何从,你将寸步难行,你将原地踏步。

所以,你必须选择相信某张地图,以其作为你前行的指南。

但,这种信,并非是那种通身靠倒、宣誓效忠型的信

而是选择性的信,是临时性的信,是有待考证的信

你按照这张地图的指示,一步一步往前走,每到一个地方,你就将其和地图进行对比。

如果不匹配,说明地图是错的,那么,你现在知道,这张地图是错的,不可信。然后,你回到起点,重新选一张地图,重新开始。

如果匹配,ok,说明到目前为止,地图的指示是正确的。现在,你对这张地图,开始有了一分信心......

然后,你继续按照地图的指示前行,当你到达下一个地点时,你又和地图进行对比,如果又一次成功匹配,那么,你对该地图的信心又多了一分......

你走过的地方越多,匹配成功的次数越多,你对这张地图的信心就越坚定。

最终,你按照地图的指引,成功到达了目的地。这时候,你对于这张地图的信心,到达了百分之百,你知道,这张地图上的指示,全都是正确的。这时候,对于这张地图,你的信心是坚固的,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对它的信心!

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于这张地图的信心,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增长的。

你对这张地图的信心,伴随着它的正确率而同步增长。

这种信心,不是:无缘无故的信,盲从迷信的信,洗脑灌肠的信,刻意迎合的信,脆弱易失的信。

而是:理性务实,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无数次成功验证之后,自然生起的、真实不虚、坚定不移的信。

信,有层次不同。

疑,亦有层次不同。

破一分疑情,便得一分信心。

破二分疑情,便得二分信心。

破十分疑情,便得十分信心。

信与疑,在相辅相成中,彼此增进,最终达于平衡,乃至消融。

这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直线上升的过程,

而是一个循序渐进、彼此交错、呈螺旋线上升的过程。

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势不两立的过程,

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过程。

这,才是佛法修行中,真正需要的信与疑!

佛法,需要的不是宣誓效忠型的信仰

佛法,需要的是“如果你有兴趣,并觉得有道理,不妨来试一试”选择性相信

佛法的修行,

不需要:对于权威的迷信盲从和通身靠倒。

不需要:对于不理解的事物勉强自己相信。

只需要:

当你经过慎审的比较判断后,你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按照佛陀教的方法试一试,

那么,佛陀唯一要求你的,只是:

对于自己的选择,你要严肃对待,

对于佛法的规则,你要认真遵守,

然后,尽力一试。

然后,你按照佛陀教的方法去试了,

然后,你发现:佛陀说的,是对的。

这时候,对于佛陀的教导,你开始有了一分信心。

于是,你继续去做……

然后,你继续发现:佛陀说的,还是对的。

于是,你的信心不断增长,

于是,你再接再厉,

于是,你成功了……

如同那张正确的地图,一步步指引你到达了正确的目的地。

佛陀的教导,也一步步引领你出离苦海,达至解脱的彼岸。

在离苦得乐的过程中,你对佛法的信心逐步增长,

最终,你登上彼岸,

在那一刻,

所有的苦,彻底止息,

你洞见了那不死的极乐……

在那一刻,对于佛陀的教导,你拥有了完全的信心——不可动摇的信心!

这,才是正信建立的真实过程!

这,才算培养正信的唯一之道!

这,才是佛法修行所需要的信!

宗教,在怀疑中,死去。

科学,在怀疑中,成长。

佛法,在信与疑的平衡中,超越。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与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