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吴小如讲杜诗》


杂谈_第1张图片

看吴小如讲杜诗,感觉自己就是个文盲……讲老杜其人其诗者多矣,能令读者想见其为人的,要数闻一多《唐诗杂论》里的《杜甫》;能令读者喜深究其诗作的,则首推吴小如。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又买了《莎斋笔记》,看了20多则就撑不下去了,大师讨论的文本我多数都没有接触过,何谈探究分析其中训诂意义的曲折或者韵味境界的高下;但已经看过的部分,其中熟悉的,如对《木兰诗》的解读,依然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

2、《战国歧途》


杂谈_第2张图片

问题意识极好,作为战国历史的进一步辨析,能写得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新见频出,还能直击当下……如此全能,简直不知让人说什么好。几年来唯一一本读过没记笔记让心里恐慌不踏实的书。很多评点的深意也靠重读咂摸得以品出味儿来。从这本开始,我入手了所有目之所及能买到的刘勃,虽然不是本本如此惊艳,但本本都不亏。

3、《中国哲学简史》


杂谈_第3张图片

这是我高中毕业以后、大学读中文系以前看的第一本书,一边读一边自我定位:现在我果然是个大学生了呵。在读这本书以前,我对中国哲学的了解仅限于诸子百家;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认知的大门,且这扇大门绝没因为后面出了诸如《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之类的作品而逊色半分。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做了几十页的笔记,自费打印,时不时拿来翻一翻,仍觉得常翻常新。说真的,我都打算通过这本书的英文原版,把丢了十几年的英语,重新给拾起来。

4、《围城》


杂谈_第4张图片

本书并不鲜见于其他书单,但于我个人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说来惭愧,我是在高一的时候因为韩寒才知道的钱锺书,然后在学校的小卖部兼书店买到了这本书,从此开始了与其他理科生全然不同的从学道路。高一集体大活动课上,上面外请的老师讲得口沫横飞,我都忘了是节什么课,自己在底下看《围城》看得兴致盎然,油然而生相较于同学的文学优越感,还专门记下了本书的引经据典,此后高中作文分数直线上升……我就说嘛,但凡看过点儿书又有基本功底的高中生,写出个《三重门》来,真不怎么难。这本书后面应该还会出现在一个“哪些书是你打算反复读”的书单上。

5、《十面埋伏》


杂谈_第5张图片

本书作者张平,不是张艺谋那部诡异电影的底本。张平在某种意义上应该算是主旋律作家,但写的都是体制内部对体制的反思,虽然总体基调必然是邪不压正,但具体过程中的殊死斗争还是让人触目惊心。这本书我从头跪到尾,写得真是太好看了,如果有什么不足,那就是结尾稍微仓促了点儿。但如果让我推荐一本可以一气呵成从头读到尾必须通宵否则睡不着觉的小说,一定是这一本。我高中到大学的最大爱好,就是拿着中国实力派演员表YY这部电视剧的出演阵容。曾经一度听说高群书想拍,后来没有下文。没有下文就对了,看看这书写的东西,感觉再过十年也没法拍。

6、《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杂谈_第6张图片

在读这本书前,我真不知道历史的学问可以这么做。这本书让我领略了牛到极点的问题意识和后续一系列的展开。之前读历史著作,只听说过陈先生创造出来引领一系列学术风潮的概念;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样的概念,对于陈先生来说,不过信手拈来。作为史学门外汉,感觉自己在练军体拳的时候,偶然看到一本小册子,题目叫:论如来神掌可能是个什么样子……

7、《东晋门阀政治》


杂谈_第7张图片

完全不同于陈先生的风格,田先生并不预设概念,而是在细密的史料爬梳中,突然抛出一个大胆的假设,然后用诸多论据从外到里从左到右从前到后把这个假设一步一步夯实,而成确论。讲桓温先祖的分析太精彩了,简直不逊于推理小说。这本书一出,任何试图分析东晋政治的,都很难绕开这条门阀更迭的主线;对门阀政治的评判和认识,也很难跳出这本书给出的定性和框架。《秦汉魏晋史探微》固然也很精彩,但毕竟是单点突破;《东晋门阀政治》点面结合,宏微俱佳,不能不让人五体投地。

8、《费马大定理》


杂谈_第8张图片

旧书重提。表面上是一个数学谜题的解决过程,事实上是一部微缩数学史。一代代数学家前赴后继地超越人类理性逻辑思维的认知局限,整个历程让人手不释卷、热血沸腾;相比于这个过程,最后的那个结果,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尽管那个瞬间也足以在优美的文笔中给人带来让毛孔通透舒爽的愉悦体验。个人求学期间两大励志神器之一,这本书可以让我永不沉沦。

9、《文学史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杂谈_第9张图片

由于已经和其他书单重了两本(《吴小如讲杜诗》《费马大定理》),这份书单就不再放《规训与惩罚》了。放一本我研究生导师运用福柯“知识考古”的逻辑梳理中国文学史写作的“现代性”问题的范例实操,也算是致敬一下我的研究生专业吧。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关于我导师的文章,他对人最经常的批评,就是“脑子不清楚”。毫无疑问,我是个“脑子不清楚”的典型,否则也不至于在用“现代性”视角研究晚清民国小说的时候如入泥潭,举步维艰;而同样的工作在我导师这里就显得如此举重若轻,条分缕析。人比人得死啊。“现代性”是一个中文学界前沿又热门的课题,看似人人都在谈,但谈得清楚的寥寥无几;正如谈“风景的发现”的很多,认识能有吴晓东般深入浅出的寥若晨星。如果大家想了解先锋而又通透的现当代文学研究能做成什么样子,建议读本书。

10、《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杂谈_第10张图片

这本书的存在,直接顶掉了我本来放入书单的吴晓东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后者是细腻熨帖的《你一定爱读的极简外国现代文学史》,但论讲述理论的犀利、透辟,文字的明达晓畅,吐槽起来毫不容情的学术个性,吴老师还是显得过于温柔敦厚了。伊格尔顿是左派批评家,你可以不认可他的结论,但你无法不佩服他的视点,他面对错综复杂理论流派的高屋建瓴,以及他缜密的逻辑和大开大合的文风。我作为中文系出身,在自己给出的书单里力所能及地给出一些专业大神的名作,一半是普及,一半,也算是自我缅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