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

“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_第1张图片
IMG_20180924_131044.jpg

很多人,已经开始了改变的第一小步,但是,也很容易中途放弃?

怎么办?

有一个办法,就是:养育“环境场”

什么是“场”?

“场” 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会刺激你做出特定的行为。可以总结为:我们心中的一个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

“场”,按照生活的乐趣,可以分为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各有各的场。

比如,到了寝室想睡觉,在办公室想工作。

感性的大象对于“场”更敏感。它总是比理智更先受到“场”所暗示的行为线索,并照这个线索行事。

如果要从消费型快乐转到创造型快乐,就要说服感性的大象。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或者工作氛围浓厚的场。

如何养一个自己的场?

先要搞清楚,“场”的力量,来自于哪里?

第一个来源:别人在这个空间的行为。

比方说,高三的教室,大家都在努力,教室就是个很有力的场。

第二个来源:你以前在这个空间的行为。

比方说,你的办公桌是你办公的场。你在这只做与工作有关的事,它的场就会越来越强。如果你在这娱乐,就破坏了场的力量。不可取。

“场”,并不是个虚的概念,而是一个实打实的概念。

它就是你在一个空间里的做事习惯,习惯回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进而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你在这个空间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场”的力量就越大。

以前的思考方式,也会考虑到诸如“环境”、“气场”之类,也会思考分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没有形成“场”这个概念。将这个概念剥离出来理解来思考,在认知上多出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有助于自己理解认知能力的提升。

了解了场,可以用建立合适的场的方式,养成行为习惯。

人是感性的动物。人与环境,也就是场,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知道了“场”这个概念,也就明白了“场”是无处不在的。你既可能被别人所设计的“场”影响而入彀,也可以利用“场”来做自己的事。

消费型快乐的场,倒也罢了。对于创造型快乐的场,就得用些心思做好。至少先把工作和学习的场设置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如果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那么这个概念对于人是不起作用的。

“场”是无处不在的,要善于利用这个概念去思考,去行动。先做好重要的,把办公室、家里书房用作工作学习的场,不断加强;

苹果MAC,用做工作和阅读的专用电脑。

“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_第2张图片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自我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