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栋院士专访 ——首届“‘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之二

9月26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系列活动,“‘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沙漠都江堰’到沙产业崛起”,在兰州大学举行。借着论坛开幕前的短暂空隙,中国科学院程国栋院士接受了荟聚网的专访。程国栋院士是沙漠都江堰的首席科学家,多年来为沙漠都江堰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虽然年事已高,此次论坛没有准备主题发言,但还是亲临现场,为甘肃乃至全国的绿色发展贡献心智,更为沙漠都江堰的发展再添助力。


图1程国栋院士(左1)和沙漠渔夫何延忠在“‘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沙漠都江堰’到沙产业崛起”会议前的合影

程国栋院士专访 ——首届“‘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之二_第1张图片


谈到程国栋院士,就一定要谈到他对冰川冻土的研究,就要谈到他对高寒冻土地带的工程施工,这一世界性难题的破解。向程院士的求教,就首先从这个问题开始。在高寒冻土地带进行工程施工,由于冻土到夏季会融化,造成路基沉降,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青藏铁路将无法开工。程国栋院士找到的破解之道非常简单,居然是铺设碎石!由于碎石间有大量空隙,可以为空气对流提供丰富的通道,于是冬季冷空气沉降在地表时,会向地下冻土层输送大量冷量;而到了夏季,高空冷气团会在对流作用下下沉,再通过碎石间的对流通道,将地表热量带走,加之碎石间的接触面积小,因而传导丧失的冷量可以忽略不计,冬季储存的冷量因此释放得十分缓慢,保证冻土层不再融化。在此基础上,再辅之以程院士称之为“棉被盖冰棍”的隔热手段等综合治理手段,因冻土融化而造成路基沉降的难题被轻松破解。


无独有偶,近期中央电视台报道在承德的低海拔山区,夏季还会有冰的存在,被称为无法破解原理的自然奇迹。而在程国栋院士看来,这再简单不过,冰的下面一定有大量碎石,原理与上述破解青藏铁路施工难题的方法如出一辙。


图2即使是国家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在发表主旨演讲时深情地提到程国栋院士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可见其在中国科技界的泰斗地位

程国栋院士专访 ——首届“‘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之二_第2张图片


我们用了一个似乎与本次“‘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沙漠都江堰’到沙产业崛起”不相干的内容进行了开篇,而且似乎与荟聚网自身业务——农业、食品话题更是离题千里,但是,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而不超出自然条件所能承载的范畴。而程国栋院士恰恰充分利用了自然界空气对流的规律,为青藏铁路制作了一个巨大的天然冰箱,而碎石又是极其普通、易得、自然、环保的施工材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种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之道,恰恰是实现“绿色发展”所必要的。我们希望通过讲述程院士破解冻土地段路基沉降的难题,为朋友们提供一种方法论。其实,沙漠都江堰、景迈的千年古树普洱茶园、元阳的哈尼梯田红米,都与程国栋院士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免超出自然的承载能力,化不利为有利的典型。


图3虽然身份尊荣,但程国栋院士(前排左1)在“‘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上依然会非常认真地听取其他发言者的报告。他的身后(第二排右2)就是同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司建华教授,这也许是一种喻示:年轻一代的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会最终接过程国栋院士的担子,为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程国栋院士专访 ——首届“‘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之二_第3张图片


之后,我们的话题自然引到了沙漠都江堰上面。虽然程国栋院士是沙漠都江堰的首席科学家,但他对沙漠都江堰严谨、审慎的评价却完全出乎意料,他认为沙漠都江堰还是有局限性的:一次性投资规模大,有赖于敦煌祁连冰川特殊的地理特征——祁连山到河西走廊在短距离内高程骤降,祁连冰川有大规模冰川的存在,沙漠都江堰有何延忠这样不计个人得失、并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家能承担起如此沉重的生态治理重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程国栋院士严谨的治学态度,不因他是沙漠都江堰的首席科学家就“有一说十”进行过度包装。同时,也反映出他的谦逊——即使在河西走廊和祁连冰川、新疆的天山南北麓这样与沙漠都江堰相类似的地区进行推广,沙漠都江堰的模式也会产生巨大的生态效应。对于冠名为“‘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的本活动来说,没有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就没有“绿色发展”。更重要的,是程国栋院士所谈到的“沙漠都江堰的局限性”恰恰反映了沙漠渔夫何延忠的不易与担当,以及政府角色的缺失与错位。


图4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习海洋教授在“‘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中

程国栋院士专访 ——首届“‘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之二_第4张图片


最后,程国栋院士谈到了祁连冰川这些年持续退缩的问题,他将祁连冰川称之为“固体水库”——对调蓄地表径流有着积极的作用。他对祁连冰川如果消失,会对生态产生严重的灾难性后果表现出了深深的忧虑。还是那句老生常谈:没有良好的生态,就没有绿色发展。


可喜的是,在此次“‘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中,又见到了“老朋友”——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的司建华教授和习海洋教授。并且在本次论坛中,他们都有主题发言。这喻示着:年轻一代的中科院的科学家们,正在接过程国栋院士的担子,为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只有当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不断地人才辈出,才是对程国栋院士取得成就的最佳褒奖——因为这意味着他所开创的事业后继有人。



荟聚网原创文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国栋院士专访 ——首届“‘一带一路’与绿色发展论坛”系列报道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