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5【话题讨论】3个步骤,让你高效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

O

娜娜又分享了一篇文章《3个步骤,让你高效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Skill成长课堂),大梦老师讲:知识管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未经整理的知识都是没有价值的,因为那不属于你。”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我们一直知道,未经整理或复习的内容,三天后几乎会全部忘记。知识管理在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一来我们可以凭借于此对现在掌握的内容进行系统总结,需要时直接取用;二来查漏补缺,可以为进阶下一个领域做好准备。

R

其实我也知道整理的重要性,但往往因为这个事情比读一篇文章或不动脑筋地轻松地看一本小说,更耗时、耗费精力,所以每次有想法或刚开始行动第一步,就总是被一个“难”字阻挡而又搁置起来了。现在看来,应该是这样的想法:宁可少输入新知,也要把学到的知识现在掌握,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不求多、全、快,应求少、精、实!

很高兴自己现在就开始转变,比如今天写这篇话题讨论就是快速行动的开始,像以往我看到一篇值得一看的好文章,就只是立即收藏了,但其实并不会去看,久而久之堆在那里也变成了无用信息。像这样及时写下话题讨论的文章,就是在做输出,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平时又不可能每次都写笔记,所以很有必要学习一些整理工具。

I

文章介绍了好几种整理工具,以下先做个记录,我想本周找时间跟娜娜老师和慧慧老师请教一下,再通过尝试形成我自己的整理方法。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如果你是自己的老师,你会怎么教自己?(李欣频《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能够更轻易的获取信息,但看过多少信息或知识并不重要,能输出或掌握多少才是最关键的部分。

1、知识的获取渠道。学习方法本质只有两种:自学/上课。老师上课能让我们避免走弯路、快速掌握知识。自学就是要阅读、练习、总结。想要迅速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就需要做好主题阅读和异领域阅读。

2、主题阅读和跨领域阅读。当我们研究某个主题时,可以在豆瓣上搜索相关主题书单进行阅读。经典书籍和最新书籍都要看。跨领域阅读指知识从其他领域获取。(许多知识的本质都是相同的),比如学PPT,其实PPT知识来源于平面设计,两者并不矛盾。所以跨领域阅读最重要的是建立个人图书库。建议说私家书藏这个App,把看书阅读过的书添加进去。也可以在Evernote中摘抄每本书的精华,然后直接搜索关键词,就能快速找到不同书关于同一主题的描述。

二、怎样做知识管理

1、选择合适的管理工具。笔记类用的最多的:OneNote、Evernote、为知笔记。一定要把认真阅读过的文章才添加进来。

2、在微信,如何科学进行管理?微信文章可直接同步至Evernote/ OneNote。同步首要原则:只同步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因此同步前要做深一步的加工:把觉得值得仔细一读的文章直接丢到墨加口袋这个小程序里(小程序/Web版)。建议新建几个分类主题进行分类管理。使用时直接添加墨加小助手的微信就可以直接同步文章,在Web端管理后,可以再导入Evernote中。

三、收趣,好用的管理工具

墨加用于管理微信文章,而积压知乎、好奇心日报则可用“收趣”,比Pocket之类好。

1、一键同步所有平台。可直接把微信、知乎、微博等收藏夹的文章直接导入进来,甚至连Kindle的批注也可以直接导入

2、全网热文直接收藏。Tap栏中可以看到被收藏次数最多的文章(一般为干货)。

四、一定要做输出

1、阅读后一定要做读书笔记。看完书后,一定要写些什么,可以整理摘抄内容到Evernote中,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出整本书的框架。

2、建立自己的输出计划。输出最好的形式就是写文章,我们可以建立主题阅读书单,利用Teambition进行管理,完成一项勾选一项。建立合理的输出计划,比如读完一本书整理读书笔记,完成一个主题阅读输出三篇文章(对应主题)。

相信,只有这样我们平时的阅读、学习才能有的放矢,不会过后就忘。

D

读完以上内容,我再次明确行动计划:

1、整理今年以来参加的培训资料,今年底12月31日前完成。本周内先列出清单和时间安排。

2、本周内与娜娜、慧慧请教以上工具的使用方法。

3、规定每天看手机、回复信息时间:上午10:00—10:30、下午15:00—15:30。这个时间即为工间休息时间,除此时间外都不看手机。

4、每天保证30分钟—60分钟的纸质书阅读时间:早上05:30—06:00,晚上22:30—23:00。23:00—23:30为督促葳子背单词、亲子交流时间。

5、每天写ORID时间改为白天,预定下午16:00—17:30。如没有写完,就在晚上接葳子放学前写完。

6、制定读书计划,国庆节前完成。近期读书主要内容:一是生涯规划的资料;二是《幸福的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925【话题讨论】3个步骤,让你高效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