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记3 ”大同”和”小康”的前生前世

补记:

《易中天中华史》体制庞大,整体把握起来比较艰难,往往一本读完除了史的脉络外,竟然有点茫然。解读的文化点太多了,不知从哪落手。思前想后还是按照他本身的目录来把握比较好。历史纪录的方式无非两种: 一种是编年史,如《资治通鉴》等; 另一种是记传体,如《史记》等。
文化史虽然是历史的一个分支,它是文化(文明)的历史。文化或者文明是无形的,就像空气,就像老子的”道”, 道可道不可道。它充满在我们身边,但又摸不着看不见,如果想研究空气,就必须有个容器把它态化,摸得着看得见才能研究。现在易中天就是这个容器,《易中天中华史》就是装在易中天这个容器里态化出来的文化的形状,是易中天中文化史。然后这个容器也是因人因条件而呈不同,因此文化的解读从理论上来说是有无限的可能性。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这套书没敢叫《中华史》或《中华文化史》,而是叫《易中天中华史》是很明智的。这个定语非常重要,是易中天解读的中华文化史,而不是司马光,司马迁解读的,也不是陈寅恪、冯友兰的中华文化史。这一点得先明了。
在开始读这套书前,我没有充分的概念准备,把历史和文化史没有明确分开。在我的潜意识里,就当一个史来读,但是进入”第一部 祖先”后才发展易中天先生的文化点铺天盖地而来,读完后想总结一下,却发现一片茫然,乱麻难捋。只有回翻看过的目录,才感觉: 哦,原来我看了这些,也能想起它说了什么内容。
所以廓清概念,理出读书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从第二部始,按图(目录)索骥。但是此部书文化点太庞杂了,无能力无精力读记出来,只得择其一以记做日更。
想读点书真不容易,本以为它好入手,但是真正去读,发现也是个练脑活。

《易中天中华史》 第二部 国家


心怀”大同”世界,足奔”小康”生活

我们从小听说的共产主义理想就是”大同世界”, 现在天天喊的目标是”奔 小康”,那”大同”和”小康”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一  ” 大同”与”小康”的前生前世

尧舜是大同,夏商周是小康,春秋战国是乱世。大同、小康、乱世,就是儒家认为的历史三阶段。对应这历史三阶段的,是三种指导思想和政治哲学:大同讲帝道,小康讲王道,乱世讲霸道。

”大同”之世的特点是“天下为公”。财产是公产,权力是公器,首领是选举出来的公务员,族民也都一心为公,因此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天下太平。这就是我们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模版。

”小康”之世的特点是“天下为家”,财产私有,权力世袭,战争不可避免,人民生活富足,道德礼仪和圣人英主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天天喊的”奔小康”就是从这个概念延伸而来的。天下以家为单位,私有财产得到保护。家家不但有饭有房住有学上,还得吃好住好学好,快乐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双丰收,还有个清廉有效的政府。

小康有三个硬性指标: 一是物质丰富; 二是精神文明; 三是有效的政府。我们什么时候能达小康,你就拿这三个尺子慢慢去量吧。

二 、 历史的尧舜是存在的,道德的尧舜是人造的。

按这么说,华夏历史上已经有过共产主义和小康社会了。那为什么共产主义和小康社会又消失了?人类的进化规律难道是退化式发展?这不符合我们耳濡目染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啊。

其实,那也是一个宗教手段,给人树立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反正够不着,你去努力吧。尧舜的时代,是从野蛮走向文明的前夜,生产力非常低下,尧舜作为部落首领权力没有那么大,所以没法专权,不是不想专,是专不了。下面的官员想贪污也没条件啊,生活水平太低了,想贪也没啥可贪,会被打死。所以这种部落联盟阶段未必是他们道德上有多高尚。那时可能连道德这个概念还没产生。

尧舜成为部落首领也不能理解为“民主集中制”。尧成为部落联盟的一把手,只因为当时尧部落的实力最强。舜和禹也一样,后来居上而已。

地球上无新鲜事,人性其实从来是没变的。

大做文章的是后世的儒生们。

春秋战国之际礼坏乐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孔子他们要打鬼,必须借助钟馗;要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想,也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托古改制,借尸还魂,哪怕那亡灵其实并不神圣。

这就是”大同世界”的真相。小康亦然,家里也没啥东西可偷的,当然没必要按个防盗门。

从来”理想”的产生都是有目的的,宗教也是这种东西。不搞个够不着摸不着的高标的”神””道”出来匡正人性,兽性就会破笼而出。

6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记3 ”大同”和”小康”的前生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