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理念论的教育主张

现代理念论中典型哲学家的观点

      笛卡尔的《方法论》和《第一哲学沉思集》有非凡的影响,他在《方法论》中提出笛卡尔第一定律,我思故我在和怀疑一切事物方法,笛卡尔哲学体系是由我思和上帝两个原则为基础。贝克莱的主观心灵中心论,突出知觉的本质和认识的对象。休谟的《人性论》著作,影响了宗教和科学的怀疑论,但是却消除感观世界和人类思想的逻辑关系。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关注现代科学思想的有效和可信从而对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进行深刻的反思。康德认为理性主义寻求普遍的真理,寻求出连贯的体系和知识结构的观念。经验主义者认为理性主义脱离现实,过于抽象,这两种立场之间争论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哲学知识观与科学相去甚远。康德认为理性主义的思考是分析性的,而经验主义的思考是综合性的。后天和先天的逻辑判断基础上建立一种先天综合判断的逻辑基础。在精神层面,康德认为在道德和伦理方面能够也应该做出普遍的判断形成道德哲学“绝对命令”。康德认为“献身于教育是一个人最大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教育的目的,康德把每个人都看作教育的目的,绝不能把人仅仅看作手段。引导人思考和发现“善”的纪律是教育的基本要素。不仅只为当前而教育儿童,还应该为未来的状况教育儿童,这是“人类的观念与全人类的命运”。康德提出教育内容是纪律、文化、自由选择和道德训练。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的三个重要方面:逻辑、本质和精神。他的代表作《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和《权力哲学》。逻辑学中心是变化、发展和运动、本质是观念的他者、观念和本质的综合就是精神。罗伊斯认为思想是什么?本质是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现代理念论流派的教育主张

        理念论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和教师角色都有自己的主张,这些主张至今还深刻影响我们当下学校教育。

      理念论强调教育目的是追寻真理,自我实现和品格的发展。追寻真理是哲学的最高目的。真理是不断变化,是多层次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真理本身不重要,如何把人引向真理,获得真理,热爱真理,追寻真理才是追高的目标。在追寻真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回避物质和具体领域,要把学生引向思辩的抽象的非物质领域学习。自我实现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客观实在观念,唯我论和怀疑论为教育思想的客观倾向提供动力。康德、黑格尔等现代理念论哲人都强调教育诠释了人,帮助人们发现自身。品格发展,品格包括责任感、意志力和忠诚感。道德教育就是让人具有善念,有了善念就有了责任。教育就是以“绝对命令”方式去了解和履行自己的责任。教育需要遵循儿童的兴趣,但教育更需要发展儿童的意志力去超越自己兴趣,做为未来而准备事情。教育培养儿童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对人类福祉的忠诚,对美好事物的笃定。

        对比理念论的所强调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更切中今天学校教育的要害了。我们要反思我们今天孩子的学习行为是以学习者内在信念为依托了吗?我们倾听学习者的心声了吗?他们能够自由选择的学习了吗?他们学习的内容有深度吗?如“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样的深刻问题在我们今天的教材中,课程里,课堂上,育人过程涉猎的不多。我们今天的学生所学学科不少,从横向视角来看,跨学科的整合不够;从纵向视角来看各学科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现象大量存在。我们课堂中的学生是一个个被束缚在牢笼里的人,学生没有自己,不敢批判,少有质疑的,我们无形之中培养了顺从而懦弱的灵魂。学生不敢、不会、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启发、引导、利用学生的“内在之光”,是否开设辩证法、逻辑学等此类的哲学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师生、生生的对话与互动,研究学生关键性能力也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发展,如“鼓励学生发展理解、耐心、宽容、和努力工作的习惯”。

        理念论认为在课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会学生思考。它强调在课堂中要有充足的,不断更新的,探索学生成长本质的教育材料。

        教师角色,强调教师引领者,要引发出学生“内在光明”。教师要系统地、深度地学习哲学史、科学史、文学史、美术史等,要引导学生整体而有深度的学习。教师帮助学生选择和学会选择学习的材料,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的道德模范区,教师要跨学段关注学生的学习,并保持学生对学习终极目的的经常性关注。教师在课堂上要采取辩论法、演讲法,鼓励学生认识自我,挖潜自己,自我学习,真正实现自我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理念论的教育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