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先生

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对吃的就很感兴趣。爱屋及乌,对于那些同样爱吃的文人,我也会十二分的喜欢。比如苏轼,先看了一篇《老饕赋》,惊为天人,接着是一首《炖肉歌》,却又觉得可爱极了,自此便成了苏仙的忠实粉丝。再比如金圣叹,临死前还不忘打趣道“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让好吃的人看了真的是肃然起敬。

所以我在了解某些名人的生平事迹时,总会先看看他对美食的态度。于我而言,对吃食有着独到见解的人,往往是值得细细咀嚼的。故香港那么多才子,我独喜欢蔡澜,就不难理解了。

蔡生出生在新加坡,说来也有趣,香港四大才子都不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人生经历也各不相同,最后却都成了至交好友,只能说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四才子之间联动很多,比如蔡澜、黄霑和倪匡三人就曾开过一档成人节目叫《今夜不设防》,专请当红的明星来侃天聊地,荤段子与口水齐飞。又比如蔡澜经常会跟倪匡两个人勾肩搭背一块去找好吃的,录节目的时候也会常常把老大哥请过来一块共飨。

至于金庸是很少和蔡澜出现在镜头前的,但私交却深得很,蔡澜非常尊重这位老前辈,而金庸也坦承蔡澜潇洒快活,是除了妻子之外伴他最久的人。在许多文章之中,可以看出两人浓厚的友谊。

其实蔡澜是很会交朋友的,不管是男友还是女友都多得很。每次做节目,都必须要拉上两位美女作陪(金庸就很羡慕他能有一堆红颜知己还能把分寸把握到恰到好处),去的也大都是老友的店铺(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

女友都是美女,男友却三教九流都有。香港的小贩最崇敬两个名人,一是发哥,另一个就是蔡澜了。发哥因经常前往九龙的菜市场买菜,买菜的时候又极爱和摊贩合影故被誉为“九龙皇帝”,笔者去香港的时候就在大埔墟的水鲜市场时就看到过名为“发哥鱼档”的小摊,挂着周润发的招牌笑容。蔡澜也经常逛菜市场,发哥合影,蔡生则喜欢题字,香港不少摊子都挂着蔡澜的大作。看官们若想找他,那大可去九龙菜市场三楼的熟食档候着,保证有机会见到。

朋友里面自然是专注吃喝的人居多,镛记的老板甘建成先生就经常和他一块研究新菜式,其中最为出名的一款为“二十四桥明月夜”,取自《天龙八部》里的典故,味道好吃可惜看起来不甚美观,倘若密集恐惧症患者去了得把持不住。

蔡生讲义气够朋友,但也对美食保持着足够大的尊敬,倘若出品不够好,那是老朋友也不肯给面子的。蔡澜去杭州酒家帮衬老朋友吴国良,看到事后有媒体讲他赞叹杭州酒家超过天香楼,便毫不客气的指出相比之下杭州酒家的不足之处。在他眼里香港的天香楼就是杭帮菜做的最好的馆子,即便是老朋友掌勺,也万不能与之相比。

如果说蔡生有什么地方吸引到我的话,那便是他的潇洒了。倪匡说他潇洒,金庸也说他潇洒,在我看来他的确是一等一的快活人。年纪轻的时候拍电影吃生猛海鲜,老了就做生意上节目,猪油照吃不误吃的是红光满面。酒色财气样样都沾,却让人看不出纨绔混账的样子来,别的不说,单在风流韵事这一点上,就比台湾的李敖高出了一大截,也比他的老前辈查良庸好得多。黄段子一本正经的讲出来,引来的也只是一句老不正经的笑骂。

蔡澜的性格很有意思,但要是让我评一评的话那我觉得最有意思的就是他是一名环保主义者。大概是环境恶化再也吃不到好吃的海鲜的缘故,蔡澜对于环境污染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只不过关心的不是人类的未来而是野味的存活而已。每次看到他痛惜美味不再的时候,我都难免腹诽两句:这老家伙可真够双标的——自己年轻时候吃够了野味就开始骂那些和自己一样的老饕了。

蔡生上街的时候喜欢穿长袍,或者是素色的衬衫再配上一条花到极点的领带。前者是为了凸显自己的文化品位,后者则是要彰显自己的老不正经。不管怎么穿都肯定要背一个和尚袋,这和尚袋是有故事的,那是他去泰国的时候用一堆雪茄跟老和尚换过来的,喜欢的不得了,走在街上总能引起凡人们的瞩目。所以各位看官以后到了香港,要是看到个梳着小胡子和打着发油的背金黄和尚袋的西装老头,只管要签名即可。

只是别忘了到时候替我多要一张。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