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从末端切入新零售的跑腿业务

校园跑腿

一个多月前,我写了一篇文章《校园最后一公里,这个事能玩大吗?》,随后就立项开始尝试该项目的试点,在不使用新美大任何平台流量资源,并且一开始就使用付费策略的情况下,试点的两所高校,跑腿业务单量增加超出预期,并且用户在10天内的复购比也相当不错,今天想继续深入探讨下这个项目。

目前入局相关业务的公司,除了巨头型企业外,还有专注于同城配送的人人快递、闪送、UU跑腿、点我达等,侧重于外卖的达达、蜂鸟等,侧重于O2O帮助的邻趣、你说我办等。而我目前有所熟知的为UU跑腿和闪送两家。

2017年1月8日UU跑腿正式完成9600万A轮融资,由天明集团领投,锐旗资本跟投,本轮融资也是河南本土互联网最大的一次单笔融资。2017年2月闪送宣布完成C轮5000万美元融资,由SIG和执一资本领投,普思资本等跟投。并且根据同事的反应,当下UU跑腿正在挖美团的线下BD人员,加快布局,并在本月开始尝试校园跑腿业务;而闪送也在瞄准美团的商业分析部门,寻找这方面的高级人才。

一个试点高校,非高峰时间段跑腿业务相关信息

虽然经过一波O2O的浪潮后,大量的O2O公司都被拍死在了沙滩上,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部分上门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的被撬动出来,就单拿外卖市场而言,2014年的交易额为160亿左右,而2016年大盘已经突破千亿量级,两年时间数据增长超过六倍。而与跑腿业务相关的配送,点外卖的用户能够感觉外卖配送费用的上调,从最开始的免费,到后来的付费,如今基本跟同城快递的价格持平,并且高峰时间段还超过同城快递的费用。

这直接反映出两点:用户需求日益旺盛,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在不断提高。

而跑腿业务的核心其实与共享众包的核心一致,那就是保持“需求”与“运力”平衡。并且跟所有O2O业务一样,在各个城市落地时,在统一的执行方案外,需要格外注意区别对待市场,以保证整个模式健康的运转。

整个跑腿业务除了直接赢利点外,在我看来很重要的成长空间是往新零售方向的延伸。马云之前提出,公司不应该将客服进行外包,因为这群人是直接跟用户打交道,受到用户需求的人。而跑腿业务,切入末端物流市场,显然是线下离用户最近的一个场景。打一个比方,如果通过跑腿业务一天时间,有足够多的购买可乐的订单,那么其是否能够切入到一部分可乐的利润;或者说当用户习惯使用跑腿业务后,是否会通过跑腿产品,提交购买餐饮的需求,侵占一部分外卖平台的市场份额。这些无疑是值得思考的,毕竟很多成功的创新都是跨界打劫。

回到我熟悉的校园市场而言,如同外卖大战起源于校园,共享单车ofo也是从高校市场走出,跑腿业务在校园内,明显也存在着不少的机会。比如去年双十一高校快递量3600万个,经过我在近一百所高校的随机调查,当下每所高校的日快递量为全校人数的13%-25%,全国高校日均快递量为200-300万个。而我熟悉的外卖市场,在校园方面,整个大盘每日订单量300多万单,那么校园跑腿主要的拿快递、拿外卖两个需求相加,单日超过600万单,并且增速相当迅猛。

跟整体跑腿业务一样,除了用户需求的越加旺盛,学生在价格方面的接受程度也在提高中,记得我在2014年合作过的小麦公社,当时上门给学生送快递是免费,后来是1元。而三年后的今天,校园跑腿业务的基础价格就是2-3元,部分地区和学生还会更高。像我正在测试中的两所二本类院校跑出来的数据,2元的跑腿价格,在10天内复购率到了37%,预计30天内的复购率会达到75%以上,并且使用频次越加提高。据实地观察,目前国内校园市场从事跑腿项目的创业团队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笔者在一所高校内遇到六个学生团队,在做跑腿项目,但是如何优化运力及规模化复制,目前并无特别突出者。

当然目前能够看到的,整体跑腿业务的盈利方式,还是解决短距离及时性物流需求产生的直接盈利,而跑腿物流的附加价值均在探索之中,能否借助线下场景,真正从末端切入新零售,实现一定的行业颠覆,还需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颠覆式创新:从末端切入新零售的跑腿业务)